區域 | 日期 | 時間 | 地點 |
新竹 | 7/28(六) | 09:00-11:00 | 新竹靜思堂 |
14:00-16:00 | |||
高雄 | 8/3(五) | 14:00-16:00 | 高雄靜思堂 |
18:30-20:30 | |||
8/4(六) | 10:00-12:00 | ||
14:00-16:00 | |||
18:30-20:30 | |||
8/5(日) | 10:00-12:00 | ||
14:00-16:00 | |||
臺北 | 8/5(日) | 09:30-11:00 | 松山聯絡處 |
14:30-16:00 | |||
中區 | 8/17(五) | 14:00-16:00 | 臺中靜思堂 |
19:00-21:00 | |||
8/18(六) | 10:00-12:00 | ||
14:00-16:00 | |||
19:00-21:00 | |||
8/19(日) | 10:00-12:00 | ||
14:00-16:00 | |||
19:00-21:00 | |||
北區 | 8/24(五) | 14:00-16:00 | 和平籃球館 |
19:00-21:00 | |||
8/25(六) | 10:00-12:00 | ||
14:00-16:00 | |||
19:00-21:00 | |||
8/26(日) | 14:00-16:00 | ||
19:00-21:00 | |||
花蓮 | 9/9(日) | 09:00-11:00 | 花蓮靜思堂 |
14:00-16:00 |
↧
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
↧
培訓掃照顧戶住家 他我得淨
訪視是慈濟慈善志業的根本。基隆區培訓團隊把握周末時光,在8月5日由動員五十餘人來到崇法街,為下肢癱瘓的關懷戶黃先生打掃環境並清理雜物,不到二個小時的清理,就讓黃先生的家變得寬敞乾淨,掃除黃先生的愁容。
培訓居掃關懷 看見生命價值
五十八歲的黃先生多年前因為車禍脊椎受傷導致下肢癱瘓,將近十年多都以輪椅代步;2018年4月份乘輪椅外出時又遭機車撞擊,左大腿外側粉碎性骨折。接連的橫禍,讓他曾以自殺想結束餘生未果;原本申請居家服員幫忙整理家務,但後續因經費不足無法繼續,多年囤積的雜物塞滿房間,造成環境髒亂,讓志工們看了非常不捨。
利用8月5日的委員培訓課,志工們來到黃先生家為他打掃清理住家。考量屋內空間狹小,志工詹玟倩把分配培訓委員分成二組,分別清理廚房、浴室;其餘志工則以人龍方式,將雜物一一地從房間內清出理,再集中在巷口的環保車上。井然有序的分工,不一會功夫,原本堆積著雜物的客廳、房間變得乾淨清爽。
一群汗流浹背的慈濟人圍著黃先生唱著祝福歌,他露出歡喜的笑容,雙手合十的說:「感恩每位師兄師姊的幫忙!」
分享生命故事 激勵人生鬥志
在打掃的過程中,穿著護具的培訓志工蔡杏枝,一直陪在關懷戶黃先生旁邊。原來她在7月參加義診時出車禍,導致胸骨閉鎖性骨折,醫生告知三個月內不能提重物、彎腰。雖然無法參與打掃,但她仍然把握因緣,現身說法自己的生命故事,期望她的生命故事能激發黃先生的生命的鬥志。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蔡杏枝表示自己曾經也是慈濟關懷戶,從小在父親酗酒與打罵的陰影下長大,結婚後原想可以擺脫原生家庭,找到人生的依靠及幸福,沒想到先生也是酗酒成性,長期語言暴力,讓她的人生不斷複製恐懼、傷痛,心靈的傷口不斷擴大。
2004年蔡杏枝情緒潰堤,當時也曾經有放棄生命的念頭,但卻顧慮三個年幼的孩子,不想讓他們落入與自己一樣的家庭惡性循環,因而停下退縮腳步。所幸慈濟志工開始介入關懷,讓她在工作之餘也加入志工行列,2018年更開始參與委員培訓,也從培訓訪視中見苦知之福,漸漸走出人生幽谷。
從對人生自怨自艾到充滿希望,生命翻轉生命的蔡杏枝感恩地說:「在培訓過程中,發現其實還有人比我更不好,我覺得現在的我是最棒的!」面對未來,蔡杏枝希望藉由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更多曾經徘徊在生命十字路口的人,勇敢撥開罩在生命中的烏雲,為生命注入陽光,照亮人生的大道。
醫護展現慈心 只願守護弱勢
另外在培訓志工中,也有二位醫護人員參與這次的打掃行列,其中一位是慈濟人醫會的醫師羅大祐,多年來持續參加偏鄉義診不餘遺力,因為感到無法全方位的照顧偏鄉長者,所以希望藉由慈濟的團隊力量,了解全人、全家的照顧,因而加入志工培訓。
脫下白袍的大醫王,配合著團隊,一一地將大型家具及雜物搬運出去,在狹小悶熱的空間,身上的衣服不知濕過幾回。羅大祐謙虛地說:「我只是打掃團隊的一分子,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幫忙,雖然身體很累,但心裡卻平靜,好像一湖無風的池水洗滌過,獲得平靜。」
另一位護理師李慧玲也表示,自己在清洗廁所時,總將案家當成自己的親人,心裡只想給他一個舒服的居家環境。因此李慧玲拿著刷子,將馬桶從裡到外,刷得乾淨雪白,雖然滿身是汗水,但愉悅的笑容不需要過多言語,在付出的當下,看到了慈悲和快樂。
志工們把握每個付出的當下,發揮生命成就慧命,不僅豐富了自我心靈風光,行善的大愛足跡,也如柔順的水般利澤眾生,生生不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市報導 2018/08/05)
↧
↧
我的爸爸是英雄 父親節快樂
桃園區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成立二十五年,每年都舉辦慶祝父親節活動,2018年8月4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辦「我的爸爸是警察」的慶祝活動,邀請警消長官與同仁暨眷屬約一百位一起來慶祝。活動除了有震攝人心的經藏演繹、親子奉茶外,還有二胡、陶笛演奏、團康等精彩表演,以及他們用生命走入生命的感人分享。
讓父母安心 長官以身示教
「我的爸爸是礦工,我先用一段紀錄礦工影片來緬懷他。」站在台前緬懷幾個月前月剛逝世的父親,桃園市警察局秘書室主任也是慈濟志工的張仁傑,8月4日帶著全家人參與桃園慈警會的父親節活動。
張仁傑戴著一副明亮眼鏡,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儼然像個溫文儒雅的書生。他從小看著父母辛苦地工作,因此志願選擇公費學校就讀,幫忙家計,長大後,因緣際會考取警官學校。張仁傑說:「我的爸爸在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告訴我,要做一個清官,不可以有貪的念頭,因此從警到現在,我不敢踰矩。」
接觸慈濟後,張看到一句靜思語:「孝順,就是要讓父母安心。」張仁傑奉為圭臬,對於爸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養,他都看在眼裡,也影響日後對自己小孩的教育,「爸爸生病臥床兩年期間,我都親力親為照顧他,以身作則。」
儘管爸爸已經不在了,張仁傑的女兒也接收到孝的身教,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靦腆地向父親張仁傑說:「今天到慈濟參加父親節活動,我要謝謝爸爸,謝謝你照顧我們,辛苦了,我愛你,祝你父親節快樂!」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安心陪家人 英雄的小確幸
沒有警消人員,社會治安就欠佳,全民的生命就無保障,因此警察的工作多、勤務也繁重。桃園消防第二大隊副大隊長曾長全表示,大家都說消防隊是英雄,但每一個家屬都不希望消防英雄在他家,「年輕時候爸爸就走了,記得有一次爸爸做五十一歲生日,當時接到有火警,就很快跑出去救火,回來時大家都吃完了。」
曾長全說,消防隊如果多能陪陪家人,可以安心吃一頓飯,或是一覺到天亮,都是個小確幸。他也感恩在許多火災現場外,默默支持他們的慈濟志工,「在發生重大挑戰時,慈濟師兄、師姊義無反顧站在最前線,日以繼夜陪伴我們消防人員度過難關。」
活動最後,由三位警眷帶動團康〈我們都是一家人〉,大家圍成一圈隨著輕快節奏,載歌載舞,共同圓滿父親節慶祝活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美儒 桃園靜思堂報導 2018/08/04)
讓父母安心 長官以身示教
「我的爸爸是礦工,我先用一段紀錄礦工影片來緬懷他。」站在台前緬懷幾個月前月剛逝世的父親,桃園市警察局秘書室主任也是慈濟志工的張仁傑,8月4日帶著全家人參與桃園慈警會的父親節活動。
張仁傑戴著一副明亮眼鏡,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儼然像個溫文儒雅的書生。他從小看著父母辛苦地工作,因此志願選擇公費學校就讀,幫忙家計,長大後,因緣際會考取警官學校。張仁傑說:「我的爸爸在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告訴我,要做一個清官,不可以有貪的念頭,因此從警到現在,我不敢踰矩。」
接觸慈濟後,張看到一句靜思語:「孝順,就是要讓父母安心。」張仁傑奉為圭臬,對於爸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養,他都看在眼裡,也影響日後對自己小孩的教育,「爸爸生病臥床兩年期間,我都親力親為照顧他,以身作則。」
儘管爸爸已經不在了,張仁傑的女兒也接收到孝的身教,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靦腆地向父親張仁傑說:「今天到慈濟參加父親節活動,我要謝謝爸爸,謝謝你照顧我們,辛苦了,我愛你,祝你父親節快樂!」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安心陪家人 英雄的小確幸
沒有警消人員,社會治安就欠佳,全民的生命就無保障,因此警察的工作多、勤務也繁重。桃園消防第二大隊副大隊長曾長全表示,大家都說消防隊是英雄,但每一個家屬都不希望消防英雄在他家,「年輕時候爸爸就走了,記得有一次爸爸做五十一歲生日,當時接到有火警,就很快跑出去救火,回來時大家都吃完了。」
曾長全說,消防隊如果多能陪陪家人,可以安心吃一頓飯,或是一覺到天亮,都是個小確幸。他也感恩在許多火災現場外,默默支持他們的慈濟志工,「在發生重大挑戰時,慈濟師兄、師姊義無反顧站在最前線,日以繼夜陪伴我們消防人員度過難關。」
活動最後,由三位警眷帶動團康〈我們都是一家人〉,大家圍成一圈隨著輕快節奏,載歌載舞,共同圓滿父親節慶祝活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美儒 桃園靜思堂報導 2018/08/04)
↧
接婚姻變化球 柔善女人不痴
「三更半夜,我第一次接到第三者的電話,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大愛劇場《在愛之外》演出慈濟志工郭翠花和先生陳德安的人生故事,面對婚姻問題是許多人的共同課題,因此也讓這齣戲特別揪心,吸引許多夫妻檔成為忠實觀眾,想了解郭翠花如何面對婚姻中的難題。
大愛劇場 本尊分享
2018年7月8日下午,郭翠花親臨慈濟安平聯絡處,與大家分享她的人生故事。身為養女的郭翠花從小努力工作賺錢,遇見陳德安後走入婚姻,成為人人羨慕的董娘;隨著先生的房地產事業蒸蒸日上,涉足的場所越來越複雜,頻繁出入賭場與歡場而有了外緣,並與婚外情的對象產下一女。
後來房地產景氣崩盤,陳德安的事業開始走下坡,終至公司解散,負債累累。原本生活無憂無慮的董娘,遭逢婚姻與經濟的雙重考驗,如何走出困境?人生又有什麼轉變?
郭翠花向聽眾分享著:「第一次接到第三者的電話,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幸好當時已經走慈濟路多年,我在心裡告訴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也不斷反省自己,到底哪裡做得不好,導致先生有外緣……」
即使遭逢人生難以承受之重,內心百般煎熬,善良的郭翠花善解一切,感謝先生讓她在婚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想著如何原諒別人、善待自己。
「先生真的是善良的人,當這些事發生時,他告訴我:『這些沒妳的事,妳不要問那麼多。』我就真的不再問了。因為我不想知道細節,怕知道以後會『痴』,然後心會生病,我不能讓自己生病。」郭翠花選擇不過問,讓陳德安自己解決,因為陳德安也告訴過第三者,不能破壞他與郭翠花的家庭。
普天三無 原諒別人
「證嚴上人的普天三無,還有上人的靜思語,都是我行止依歸的方向。但是面對先生的外緣,要做到普天三無,容易嗎?不容易!」郭翠花坦言,真的很難做到,但她告訴自己,先接受,再慢慢處理……
「上人教我們何謂七輩婦,也教我們學習前面的五婦——母婦、妹婦、智識婦、婦婦、婢婦。」郭翠花向大家解釋五婦的含意。母婦:疼愛先生如母親照顧子女;妹婦:尊重先生如兄長;智識婦:做先生事業上的好幫手;婦婦:做好女人的本分事,柔和善順相夫教子;婢婦:任勞任怨照顧家庭。
五婦雖然不好做,但是郭翠花都做到了。當陳德安的事業走下坡,家裡負債累累,郭翠花咬緊牙根,開始學習包水餃、當房屋仲介、壽險人員……賣力賺錢撐持家計,用心照顧家庭,並將第三者所生的小孩帶回家裡照顧。
有次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靜思堂,在人群中轉身看著郭翠花,上人輕輕地對她說:「妳很勇敢!」這句話給了郭翠花莫大的鼓勵,也讓她告訴自己:「上人都這麼說了,我一定要勇敢!」
心中有法 就有法度
儘管心中有法,情感上的痛卻騙不了自己,郭翠花接回第三者孩子回來撫養,前八年只要一碰到她,就會想起先生的婚外情而全身起雞皮疙瘩;但是郭翠花努力克服心理障礙,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她一樣用心照顧,只要出門做志工,就將這女孩帶在身邊,在慈濟的耳濡目染,終於讓孩子順利的長大成人。
郭翠花勇敢走過這些年的考驗,人生終於雲開見青天。現在先生努力工作扛起家庭經濟,護持郭翠花專心做志工,兒子也已成家立業;當初接回來照顧的女孩更是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工作,也能做個孝順的孩子,照顧因病住在安養院的親生母親。
活動尾聲,志工以手語演繹慈濟歌曲〈感謝〉,「感謝經過的大風大雨,增加我勇氣……感謝上天和大地,我們擁有平安的每一天。」這首歌正如郭翠花的個性,遇到事情沒有埋怨,只有不斷的感謝!
「很感恩我有做慈濟,遇到人生的考驗,『善知識』的幫助真的很重要!心中有上人的法,遇到事情就『有法度』。就像《無量義經》裡面講的,心存善念,一切會有不同結局。」郭翠花用溫柔的力量,克服艱難的人生考驗,柔和善順的女德,讓人由衷讚歎與佩服!現場觀眾聽完她的分享,除了報以熱烈掌聲,給她愛的鼓勵,也齊聲祝福:「翠花師姊,加油!」【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昭月、王惠香 臺南報導 2018/07/08)
↧
龍目島再震 志工乘軍機馳援
8月5日,臺灣時間晚間期七點四十六分,印尼龍目島再度發生芮氏規模7.0的大地震,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表示,震源位於龍目島陸地東北方二十二公里,深度十五公里。
大地震引起恐慌 慈濟分會馳援
龍目島強震已經造成至少上百人死亡,兩百三十六人受傷,亦有數以千間房子受損,數以千計的人從住宅中撤離,目前安置在戶外的避難所;而醫院也擔心後續的地震會造成損害,把病床都搬到緊急帳篷內或馬路上。
地震發生的當下,政府一度發布海嘯警報,民眾非常恐慌,連忙逃到高處避難,造成道路嚴重阻塞;另外有數千名災民湧到吉利特拉旺安(Gili Trawangan)碼頭,希望到安全處避難。
當別人想離開災區,慈濟印尼分會卻組成震災隊伍,由印尼分會急難隊隊長楊昌耀等二十位志工,連同醫療團隊九人,8月7日下午搭乘國軍專機前往救災。
攜帶物資與藥品 災區發急難金
前一天(8/6)晚上,雅加達慈濟志工把五公噸大米,分別打包成十公斤的包裝。志工卡瑪爾說:「我們想要幫助災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帶動更多的善心,也給予實質的幫助。」
受限於機場,只能予許軍機降落,載送物資有限,這次共有十三噸物資,包括五噸的大米,還有兩百箱的大愛麵,以及十個帳棚,和十張摺疊床,以及三百公斤的藥物。
慈濟志工洪光添表示:「我們得知的是,醫院已經都是病人,所以我們有派醫師一同前往,若真的需要人手,還會繼續聯絡其他骨科醫師,請他們協助。志工也都準備好了。」
慈濟志工所搭乘的軍機已在8月7日下午啟程,賑災團將針對重傷的災民,給予祝福金兩百萬印尼盾(折合新臺幣約四千一百四十元),也會在現場煮大愛麵,為災民供熱食。
{rtmpmp4}20180808_0F673F0E-52D2-73CE-3DEA-1833232BCD2E{/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印尼分會員住龍目島地震 2018/08/07)
大地震引起恐慌 慈濟分會馳援
龍目島強震已經造成至少上百人死亡,兩百三十六人受傷,亦有數以千間房子受損,數以千計的人從住宅中撤離,目前安置在戶外的避難所;而醫院也擔心後續的地震會造成損害,把病床都搬到緊急帳篷內或馬路上。
地震發生的當下,政府一度發布海嘯警報,民眾非常恐慌,連忙逃到高處避難,造成道路嚴重阻塞;另外有數千名災民湧到吉利特拉旺安(Gili Trawangan)碼頭,希望到安全處避難。
當別人想離開災區,慈濟印尼分會卻組成震災隊伍,由印尼分會急難隊隊長楊昌耀等二十位志工,連同醫療團隊九人,8月7日下午搭乘國軍專機前往救災。
攜帶物資與藥品 災區發急難金
前一天(8/6)晚上,雅加達慈濟志工把五公噸大米,分別打包成十公斤的包裝。志工卡瑪爾說:「我們想要幫助災民,希望我們所做的一切,能帶動更多的善心,也給予實質的幫助。」
受限於機場,只能予許軍機降落,載送物資有限,這次共有十三噸物資,包括五噸的大米,還有兩百箱的大愛麵,以及十個帳棚,和十張摺疊床,以及三百公斤的藥物。
慈濟志工洪光添表示:「我們得知的是,醫院已經都是病人,所以我們有派醫師一同前往,若真的需要人手,還會繼續聯絡其他骨科醫師,請他們協助。志工也都準備好了。」
慈濟志工所搭乘的軍機已在8月7日下午啟程,賑災團將針對重傷的災民,給予祝福金兩百萬印尼盾(折合新臺幣約四千一百四十元),也會在現場煮大愛麵,為災民供熱食。
{rtmpmp4}20180808_0F673F0E-52D2-73CE-3DEA-1833232BCD2E{/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印尼分會員住龍目島地震 2018/08/07)
↧
↧
莊嘉慧圓夢 返家團圓過父節
【醫療志業新聞稿】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圓夢計畫」幫住民為爸爸慶祝父親節「圓夢成功!」。莊嘉慧是臺中廣三SOGO槍擊案受害人,母親節前夕住進護理之家不久後,爸爸莊昭明竟發現健康出了狀況,目前正接受治療。護理之家準備蛋糕、卡片,送女兒返家替他過節,向來寡言的莊爸爸眼眶含淚,感動盡在不言中。
命運多舛一家人 女兒回家過父節
十九年前(1999年),莊嘉慧無辜遭受槍擊波及,失去腹中胎兒也變成植物人,父母不離不棄多年,直到今年(2018)母親節前一天,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接手照護,看著孩子的褥瘡在專業的照護下痊癒,攣縮的雙手也因固定復健放軟,家人終於放心。
但人生變化起起伏伏,任誰都難以預料。莊嘉慧的爸爸不久後因健康出狀況而展開化學治療。父親節前夕,護理之家著手安排「圓夢計畫」,8月7日下午帶著她回到烏日莊家替爸爸過節。坐在輪椅上的莊嘉慧,被推進家門,爸爸認真的看著她的臉,伸手摸摸她的手,淚水就要掉下來……
莊嘉慧的媽媽熊玉蘭說,另一半個性木訥,向來不擅言詞,各種家庭親子旅遊活動幾乎都缺席。在莊家,爸爸是聽眾、觀眾,依他以前的個性,這類活動問他的意見,都是婉拒收場,這次同意參與應是面對疾病考驗,心境上也有變化,更懂得珍惜當下。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同仁拿出精心準備的父親節蛋糕、手作祝福卡片,眾人唱歌營造熱鬧氣氛,莊爸爸、莊媽媽也在莊嘉慧的臉頰邊親暱的獻上一吻。莊昭明談起這個特別的父親節,感觸格外深刻。他說,「很高興嘉慧回來,自己的身體沒有很好,可以看看嘉慧,也放心有人把她照顧得很好。」莊昭明表示,以前家庭經濟以代工為主,後來傳統產業移往大陸,變得沒法生存,大環境不好也沒有辦法,不然也是想要擔起家庭的責任……話到嘴邊,他突然哽咽,掩面拭淚「不知道要撐到什麼時候?幸好有慈濟才能放下心。」他也將以無比的生命力、正面樂觀接受未來挑戰。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社工師江怡汎指出,護理之家希望營造「家」的氛圍,藉著「圓夢計畫」達成爺爺奶奶的小小心願,這次帶莊嘉慧回到她從小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因為莊爸爸健康出了狀況,藉著父親節回家看爸爸,幫她盡點孝心,雖說莊爸爸個性比較不擅於表達感情,但看見他眼眶裡的淚水跟表情,顯然心裡也被打動,未來會持續協助照護莊嘉慧,讓家人都放心,也宣示「圓夢成功」。
(新聞稿:曾秀英 臺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報導 2018/08/08)
命運多舛一家人 女兒回家過父節
十九年前(1999年),莊嘉慧無辜遭受槍擊波及,失去腹中胎兒也變成植物人,父母不離不棄多年,直到今年(2018)母親節前一天,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接手照護,看著孩子的褥瘡在專業的照護下痊癒,攣縮的雙手也因固定復健放軟,家人終於放心。
但人生變化起起伏伏,任誰都難以預料。莊嘉慧的爸爸不久後因健康出狀況而展開化學治療。父親節前夕,護理之家著手安排「圓夢計畫」,8月7日下午帶著她回到烏日莊家替爸爸過節。坐在輪椅上的莊嘉慧,被推進家門,爸爸認真的看著她的臉,伸手摸摸她的手,淚水就要掉下來……
莊嘉慧的媽媽熊玉蘭說,另一半個性木訥,向來不擅言詞,各種家庭親子旅遊活動幾乎都缺席。在莊家,爸爸是聽眾、觀眾,依他以前的個性,這類活動問他的意見,都是婉拒收場,這次同意參與應是面對疾病考驗,心境上也有變化,更懂得珍惜當下。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同仁拿出精心準備的父親節蛋糕、手作祝福卡片,眾人唱歌營造熱鬧氣氛,莊爸爸、莊媽媽也在莊嘉慧的臉頰邊親暱的獻上一吻。莊昭明談起這個特別的父親節,感觸格外深刻。他說,「很高興嘉慧回來,自己的身體沒有很好,可以看看嘉慧,也放心有人把她照顧得很好。」莊昭明表示,以前家庭經濟以代工為主,後來傳統產業移往大陸,變得沒法生存,大環境不好也沒有辦法,不然也是想要擔起家庭的責任……話到嘴邊,他突然哽咽,掩面拭淚「不知道要撐到什麼時候?幸好有慈濟才能放下心。」他也將以無比的生命力、正面樂觀接受未來挑戰。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社工師江怡汎指出,護理之家希望營造「家」的氛圍,藉著「圓夢計畫」達成爺爺奶奶的小小心願,這次帶莊嘉慧回到她從小居住的地方,主要是因為莊爸爸健康出了狀況,藉著父親節回家看爸爸,幫她盡點孝心,雖說莊爸爸個性比較不擅於表達感情,但看見他眼眶裡的淚水跟表情,顯然心裡也被打動,未來會持續協助照護莊嘉慧,讓家人都放心,也宣示「圓夢成功」。
(新聞稿:曾秀英 臺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報導 2018/08/08)
↧
八八受災書法家釀十年感恩
【基金會新聞稿】八八父親節也是莫拉風災九週年,居住在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的書法家高慶和與國畫家妻子蘇美麗,為感謝當年慈濟邀集全球五十二個國家的民眾送愛給所有受災鄉親,為他們建造家園,邀集大愛園區六十位長者,透過書法共同集結各自故事,預計明年(2019)十週年時發表。
受災書法家住大愛村 發揮量能教書法
高慶和與蘇美麗8月8日在家接受訪問,他說,九年過去了,但夫妻還沒有那場釀成嚴重傷亡的災害夢靨走出來。夫妻倆原本住在六龜文武村,以種植蘭花維生,2009年8月8日,高慶和當天上午先將行動不便的老媽媽帶到友人家,沒想到晚間,自家後方的整片山坡地因連日強降雨瞬間崩坍,土石流衝進家中,夫妻倆趕緊逃命,被安置在軍方營區。
「真的很感謝慈濟基金會,在五十二國家發動了愛心募款,還動員近百萬志工人次,在八十八天內完成近千棟的永久屋。」隔年農曆年前,夫妻倆與其他同樣一無所有的受災民眾安住在慈濟大愛園區。
因應園區內不同族群與年齡,慈濟基金會設置杉林連絡點,先為孩子們開課輔班、設立新芽獎學金;後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為社區長者規劃打造書法班、陶藝班、國畫班等「千歲學堂」免費終身學習課程,高慶和夫妻邀請教授陶藝的朋友林寬發揮良能,擔任授課老師。
邀銀髮學員來說故事 分享重生的感恩
今年初,高慶和構思透過書法,將自己與園區居民的感謝化為雋永文史,邀集「千歲學堂」五十九位銀髮學員記錄自身藉由藝術療癒走過災後創傷,自己則以遊子寫家書給家鄉老媽媽的心情,道出對慈濟的感念之情,邀請當年帶領全球慈濟志工建造大愛園區的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寫序,計畫於八八風災十週年出版,與社會大眾分享重生喜悅。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匯聚全球慈濟人的愛心與原鄉一起撫平災難傷痛,誠心期盼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擁有一個永遠的家,不必時時擔心天災巨變,能有世代平安的家園。
(新聞稿:張庭涵、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05)
↧
花蓮慈院南向 菲三院簽合作
【醫療志業新聞稿】花蓮慈濟醫院配合衛生福利部新南向政策,積極推動一國一中心的任務,以菲律賓為主要合作國家,發展醫療產業合作計畫。
長期友好 與三所醫院簽合作協議
8月6日、7日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率領醫療團隊前往菲律賓,與聖托斯醫學中心(Cardinal Santos Medical Center)、中華崇仁總醫院(Chinese General Hospital)、菲律賓骨科醫院(Philippine Orthopedic Center)三所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次合作除了希望能配合當地政府衛生政策參與國際醫療推動外,同時加強與三家醫院的醫療人員交流訓練,期望能有更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簽署儀式上,雙方代表友好握手,搭起為病人解除病苦的橋樑。菲律賓三家醫院的院長都深感榮幸能與慈濟做深入的合作。聖托斯醫學中心執行長Dr Zenaida M. javier Uy表示,除了了解花蓮慈院目前正著手進行治療惡性腦瘤的新藥臨床試驗,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陳舊性腦中風、巴金森病,以及運用臍帶血治療急性缺血腦中風等臨床試驗外,也對慈濟的骨髓移植治療及人文留下深刻印象,未來希望能加深雙方醫事人員訓練。
長期的陪伴不光是提供慈善與醫療技術,投入國際醫事人員訓練工作,也是花蓮慈院國際醫療服務的重點項目之一。菲律賓華僑善舉總會行政總監暨中華崇仁總醫院永遠董事長李逢梧表示,崇仁醫院與慈濟菲律賓分會合作交流,協助幫助當地居民慈善援助與義診服務,已長達二十多年;感謝這次有機會可以與花蓮慈院醫療專家合作,加深雙方的醫療訓練,將先進的醫療專業帶回家鄉,傳遞慈濟的醫療人文精神。
菲律賓骨科醫院(Philippine Orthopedic Center)是菲國唯一一間公立的骨科專科醫院。對於這次與花蓮慈院合作相當有興趣的菲律賓骨科醫院院長Dr. Jose S. Pujalte表示,慈濟骨科團隊已完成十萬多例包含各種骨折手術,關節重建手術及脊椎手術均屬例行之手術,就質與量來說,在臺灣已名列前芧,希望可以藉由簽約帶動雙方的醫療交流,提升醫療品質。
深化交流 援助醫療個案經驗豐富
慈濟基金會慈善的足跡走過全球九十五個國家,有當地慈濟志工與政府的陪同,醫療團隊就能提供更適切的醫療服務。事實上,花蓮慈院與菲律賓的醫療因緣深厚,十多年來,包括三例連體嬰分割手術、馬蹄內翻足個案……等多起個案,經菲律賓分會轉介至花蓮治療。2013年,菲律賓發生海燕風災,花蓮慈院更有十四位醫師、護理、藥師分別前往菲律賓,參與四梯次的醫療援助。
近年來花蓮慈院醫療團隊也在菲律賓黎剎省聖馬刁鎮進行肺結核與狂犬病的防治,並簽屬國際醫衛合作協議外,這次花蓮慈院特地拜訪菲律賓兒童醫學中心(Philippine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與院長Dr. JULIUS LECCIONES以及醫療團隊會面商談,分享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建置,與最新的幹細胞移植治療。
院長Dr. JULIUS LECCIONES則特別表示,慈濟骨髓資料庫在華人世界具有具足輕重地位,因此期待未來與慈濟進行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方面的研究合作,甚至是借重慈濟的經驗協助菲律賓骨髓庫建立。
「深入當地才可以看見最深層的需求。」林欣榮表示,這次與聖托斯醫學中心、中華崇仁總醫院、菲律賓骨科醫院三家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不僅建立雙方提升臨床技術、創新研究的合作計畫,提升醫療品質,特別是骨髓移植、幹細胞治療、中西醫合療、活體肝臟移植、眼科手術、高難度關節矯治等,也期待透過雙方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開啟台灣與菲律賓國際醫療交流。
林欣榮表示,慈濟醫療之愛跨越不同種族、語言,期望經由此次「新南向政策」備忘錄的簽署,結合國璽幹細胞公司、國為生醫以及華碩資訊產業的連結,擴大健康醫療服務面向,共同為需要援助的病人,奉獻心力。
(新聞稿: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 2018/08/08)
↧
棄30年老店 眼淚後的慈悲
在臺北市寧夏夜市賣了三十幾年的炒鱔魚麵,生意好到不行,老闆周棉卻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用無數的生命所換來的財富……
七月歡喜月 普度非儀式
8月6日晚上,臺北市慈濟大同聯絡處舉辦七月吉祥月第二次的讀書會,導讀人慈濟志工江政治以主題 「大齋戒、大懺悔」,說明現在處於末法惡世時代,饑饉、疾病、刀兵種種天災人禍正在破壞全球環境,讓全球溫度一直上升。然而臺灣民間的傳統觀念卻認為農曆七月諸事不宜,需要用三牲五禮祭拜、燒很多紙錢、放鞭炮來普度,才能祈求平安。
江政治分享證嚴上人所說的「夢歷生死」故事,嗜食生靈的員外夫人,殺掠無數眾生生命;夜裡在夢中她靈魂脫體進入廚房內,附身於將被宰殺的牲畜身上,感受到利刃封喉、剝皮刮骨、滾水澆淋、油鍋滾燙等痛苦。歷經地獄般苦痛的婦人在驚恐哀號醒來,卻見婢女獻來魚丸湯。當下驚懼醒悟,發願懺悔、茹素。
上人期待人人為善,在七月破除迷信,廣庇愛心予眾生,將佛法散播在人人心中,這就是「普度」的真實意義。
昔殺魚營生 今茹素懺悔
讀書會中,慈濟志工周棉也現身說法。她在寧夏夜市經營三十年的炒鱔魚麵生意,直到2011年4月,她與姊姊一起參加慈濟靜思生活營,原本只是抱著遊覽的心態參加活動,卻在見到上人後,她的眼淚不明原因地直流,當下就發願要成為慈濟人,要成為上人的弟子。
周棉從花蓮回來開始看大愛臺,慢慢在心裡種下了不要殺生的念頭,連自己去市場買菜,再也不敢再買活魚。她想到上人開示提到:「眾生共業如須彌山,四大不調出自人心的不調。」心裡越來越掙扎,最終,她毅然收起鱔魚麵的生意,把店出租,契約並註明,租賃者絕不可販賣葷食。
今日(8/6),周棉也再度當眾懺悔並發願:「懺悔自己過去的無知,我要時時抱著感恩心,以最虔誠的心,敬天愛地聚福緣。感恩上人,如黑暗中的明燈,指引我走上這條菩薩道,讓我有因緣淨化自己的心靈。我願意跟隨著上人的腳步,身體力行做一個鋪路的人,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碧霞 臺北市慈濟大同聯絡處報導 2018/08/06)
↧
↧
回收商交分類 讓環保生活化
環保課題逐漸得到世界飲食大企業的正視,進而開始宣導不再提供塑料吸管與餐具等政策。慈濟馬來西亞芙蓉聯絡處於7月29日(2018年)舉辦環保志工精進課程,透過邀約回收商和環保志工們的分享,幫助社區志工及民眾充實環保新動向。
專業分享 分類有撇步
投入資源回收領域長達二十五年,對於塑料分類經驗豐富的Go Go Trading業主吳利忠,受邀為志工們講解如何分類、回收及處理塑料袋。他表示市場有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其中又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吳利忠一邊把樣本傳給志工看,一邊教志工如何分辨,他表示只要用手撕塑料袋時,如果塑料袋展現彈性,這塑料袋是屬於可回收類,反之如果塑料袋一撕就破,而且發出硬的聲響,則是屬於不可回收類;另一方面,也可以善用嗅覺分辨被火燒的塑料袋所發出的味道,進而確定塑料袋的所屬種類。
雖然回收的塑料袋最後壓成立方塊,再送去加工生產成新的成品,讓塑料袋重生,但吳利忠也提到凡是有顏色的塑膠類,回收價錢都顯得便宜,因此塑料袋的顏色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指標之一。
另一間iCYCLE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資源回收服務,增加了更多項的可回收資源分類,其公司代表葉榮祥表示,對於一些回收管道匱乏的分類物,如電子廢棄物、電池和燈管,礙於過往技術難以妥當處理,但現在他們的公司反而為這些廢棄物提供了另一個更好的回收管道。
三變淨土 環保要135
慈濟馬六甲分會副執行長羅綉甄補充宣導環「三變淨土」,希望大家首先從是自己力行開始環保生活,進而影響身邊人,接下來是帶動社區民眾一同共事環保。另外,也期待志工們多項民眾宣導「清淨在源頭」,鼓勵民眾先將物資做分類和清洗,然後再送入環保站,避免回收資源淪為垃圾,導致環保站成為滋養病菌的溫床或者隱藏危機。
對於實際的環保落實,環保志工黃金寶也分享環保5R,表示這些一次性餐具容易讓人罹患癌症,因此希望人人透過拒用(Refuse)、少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修理再用(Repair)及清淨回收有大用(Recycle),逐漸減少筷子和紙杯、寶麗龍、塑料袋等。
而慈濟目前在推動「愛地球很簡單 135」運動,志工駱愛濂提醒大家,「一筷」省水,將水量開到一支筷子寬的水流量,即可省下很多水資源;響應吃蔬食,減少肉食,對健康、地球和動物有「三好」;隨身帶「五寶」,環保杯、碗、餐具、手帕和環保袋都不可少。
校園環保 點線面推動
來自籲嚕峇玲瓏育才華小(SJK (C) YUK HWA, ULU BERANANG)的校長余春梅表示,蔗糖環保課程讓她獲益良多,因為她也曾在2016年邀約志工到學校裡,為師生舉辦環保講座,隨後全校也積極推動校園環保,展開校園「零保麗龍」運動。
凡校內舉辦教師節、兒童節等大型活動,校方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大家都會自備餐具,減少制造垃圾,目前校園的環保已經從學生延伸到家長群。而余春梅也規定該校學生必須攜帶手帕,目前已經有九成學生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只有一些學生偶爾會忘記帶。
另外,對於省紙,余春梅也向教職員推行雙面影印,讓校方從八十包白紙的使用量減少成四十六包;而省水方面,她引導校方用儲存的雨水和學生洗手水來沖洗水溝,讓水費從2016年最高的兩百令吉(約新臺幣一千六百一十元),降到一百二十九令吉(約新臺幣一千零三十八元),各方面的資源及開銷都減少許多!
環保志工羅瑞輝也分享,人類過度消耗石化燃料,過度砍伐森林及畜牧,過度消費和快速汰舊換新導致地球加速暖化,尤其數據顯示也提到,畜牧業佔用全球四成的穀糧,如果大家都不吃肉,自然能減少畜牧,地球就會有更多可種植的農地,也可以預防食物危機,因此他鼓勵人人一起多多響應蔬食,為保護地球共盡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簡秀芳、黃秀珍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7/29)
↧
回收商教分類 讓環保生活化
環保課題逐漸得到世界飲食大企業的正視,進而開始宣導不再提供塑料吸管與餐具等政策。慈濟馬來西亞芙蓉聯絡處於7月29日(2018年)舉辦環保志工精進課程,透過邀約回收商和環保志工們的分享,幫助社區志工及民眾充實環保新動向。
專業分享 分類有撇步
投入資源回收領域長達二十五年,對於塑料分類經驗豐富的Go Go Trading業主吳利忠,受邀為志工們講解如何分類、回收及處理塑料袋。他表示市場有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其中又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吳利忠一邊把樣本傳給志工看,一邊教志工如何分辨,他表示只要用手撕塑料袋時,如果塑料袋展現彈性,這塑料袋是屬於可回收類,反之如果塑料袋一撕就破,而且發出硬的聲響,則是屬於不可回收類;另一方面,也可以善用嗅覺分辨被火燒的塑料袋所發出的味道,進而確定塑料袋的所屬種類。
雖然回收的塑料袋最後壓成立方塊,再送去加工生產成新的成品,讓塑料袋重生,但吳利忠也提到凡是有顏色的塑膠類,回收價錢都顯得便宜,因此塑料袋的顏色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指標之一。
另一間iCYCLE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資源回收服務,增加了更多項的可回收資源分類,其公司代表葉榮祥表示,對於一些回收管道匱乏的分類物,如電子廢棄物、電池和燈管,礙於過往技術難以妥當處理,但現在他們的公司反而為這些廢棄物提供了另一個更好的回收管道。
三變淨土 環保要135
慈濟馬六甲分會副執行長羅綉甄補充宣導環「三變淨土」,希望大家首先從是自己力行開始環保生活,進而影響身邊人,接下來是帶動社區民眾一同共事環保。另外,也期待志工們多項民眾宣導「清淨在源頭」,鼓勵民眾先將物資做分類和清洗,然後再送入環保站,避免回收資源淪為垃圾,導致環保站成為滋養病菌的溫床或者隱藏危機。
對於實際的環保落實,環保志工黃金寶也分享環保5R,表示這些一次性餐具容易讓人罹患癌症,因此希望人人透過拒用(Refuse)、少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修理再用(Repair)及清淨回收有大用(Recycle),逐漸減少筷子和紙杯、寶麗龍、塑料袋等。
而慈濟目前在推動「愛地球很簡單 135」運動,志工駱愛濂提醒大家,「一筷」省水,將水量開到一支筷子寬的水流量,即可省下很多水資源;響應吃蔬食,減少肉食,對健康、地球和動物有「三好」;隨身帶「五寶」,環保杯、碗、餐具、手帕和環保袋都不可少。
校園環保 點線面推動
來自籲嚕峇玲瓏育才華小(SJK (C) YUK HWA, ULU BERANANG)的校長余春梅表示,蔗糖環保課程讓她獲益良多,因為她也曾在2016年邀約志工到學校裡,為師生舉辦環保講座,隨後全校也積極推動校園環保,展開校園「零保麗龍」運動。
凡校內舉辦教師節、兒童節等大型活動,校方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大家都會自備餐具,減少制造垃圾,目前校園的環保已經從學生延伸到家長群。而余春梅也規定該校學生必須攜帶手帕,目前已經有九成學生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只有一些學生偶爾會忘記帶。
另外,對於省紙,余春梅也向教職員推行雙面影印,讓校方從八十包白紙的使用量減少成四十六包;而省水方面,她引導校方用儲存的雨水和學生洗手水來沖洗水溝,讓水費從2016年最高的兩百令吉(約新臺幣一千六百一十元),降到一百二十九令吉(約新臺幣一千零三十八元),各方面的資源及開銷都減少許多!
環保志工羅瑞輝也分享,人類過度消耗石化燃料,過度砍伐森林及畜牧,過度消費和快速汰舊換新導致地球加速暖化,尤其數據顯示也提到,畜牧業佔用全球四成的穀糧,如果大家都不吃肉,自然能減少畜牧,地球就會有更多可種植的農地,也可以預防食物危機,因此他鼓勵人人一起多多響應蔬食,為保護地球共盡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簡秀芳、黃秀珍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7/29)
↧
泰首屆社博會 慈濟創新吸睛
以「為了更燦爛的未來,更堅強的人民」(Brighter Future, Stronger People)為主題,泰國社會發展與人類安全部(Minist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 ,在2018年8月3日至5日於IMPACT展覽館(IMPACT Arena,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首次舉辦「泰國社會博覽會」 (Thailand Social Expo 2018),並邀約慈濟泰國分會參與。
泰國社會創新 志工展示環保
首次泰國社會博覽會是泰國政府向民眾展現「社會創新」的實況,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透過創新來解決社會問題,博覽會也介紹對社會有益的創新科技,為弱勢人士提供發揮自己潛能的平台,以及舉辦有關社會議題的研討會。
8月3日泰國總理巴育為博覽會揭開序幕,來自全泰國的民眾熱烈參觀政府各機關和民間團體的一百五十個攤位。
慈濟志工在慈濟基金會的攤位上,布置了慈悲科技區、環保DIY區、花道區、茶道區、靜思書軒區,向民眾介紹慈濟的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分享了「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以及環保觀念。
慈濟志工林如緣解釋此次活動最重要的目標說:「我們希望大家都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尤其是惜福愛物,力行環保6R(Refuse, Reduce, Reuse, Repair, Recycle, Responsible)是很有益的,我們要盡量減少製造垃圾,回收再利用,延續物命。」
志工還展示臺灣慈濟研發的「慈悲科技」無論是香積飯、賑災環保毛毯以及淨斯福慧床等產品,都備受民眾矚目與讚歎。
不只理論而已 實務經驗受用
身為里長的灑炎(Sayan)經過參觀慈濟攤位後,有所啟發地說:「我們社區本來也有做垃圾分類,可是沒有這麼投入,還是丟棄很多資源,因為我們不懂延續物命的方法,所以,我也會將今天的收穫,跟社區裡的鄉親分享。」慈濟展示了延續物命的很多方法,灑炎真正了解到,其實那些東西並不是「垃圾」,只是還放在不對地方的「資源」。
馬希竇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獸醫學院教師姜垓博士(Dr.Kriengkrai Prahkarnkaeo),非常讚歎慈濟環保毛毯,志工除了能將垃圾變黃金,更能真正將黃金變愛心,幫助世界各地的受災鄉親。
他打算把在慈濟攤位學習到的收穫,去跟環境健康課程(Environmental Health)的學生分享;除此之外,他也在現場請購了三個環保杯,開始身體力行,鼓勵妻子和孩子盡力減少使用寶特瓶。他說:「志工分享說,最大的目的還是要減少使用寶特瓶,雖然可以製造再生紡織品,但最好還是不要增加寶特瓶數量。」
8月4日泰國社會發展與人類安全部部長 (Minist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 阿南塔蓬 (Gen. Anantaporn Kanchanarat) 也親自參觀慈濟的攤位,透過志工的介紹,部長也聲聲讚歎。透過這一場連續三天的展覽,代表泰國政府對慈濟的信任,更期待未來的合作,一起關懷社會,推動環保概念。【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桑瑞蓮 泰國暖武里府IMPACT展覽館報導 2018/08/05)
泰國社會創新 志工展示環保
首次泰國社會博覽會是泰國政府向民眾展現「社會創新」的實況,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透過創新來解決社會問題,博覽會也介紹對社會有益的創新科技,為弱勢人士提供發揮自己潛能的平台,以及舉辦有關社會議題的研討會。
8月3日泰國總理巴育為博覽會揭開序幕,來自全泰國的民眾熱烈參觀政府各機關和民間團體的一百五十個攤位。
慈濟志工在慈濟基金會的攤位上,布置了慈悲科技區、環保DIY區、花道區、茶道區、靜思書軒區,向民眾介紹慈濟的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分享了「付出無所求」的大愛精神,以及環保觀念。
慈濟志工林如緣解釋此次活動最重要的目標說:「我們希望大家都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尤其是惜福愛物,力行環保6R(Refuse, Reduce, Reuse, Repair, Recycle, Responsible)是很有益的,我們要盡量減少製造垃圾,回收再利用,延續物命。」
志工還展示臺灣慈濟研發的「慈悲科技」無論是香積飯、賑災環保毛毯以及淨斯福慧床等產品,都備受民眾矚目與讚歎。
不只理論而已 實務經驗受用
身為里長的灑炎(Sayan)經過參觀慈濟攤位後,有所啟發地說:「我們社區本來也有做垃圾分類,可是沒有這麼投入,還是丟棄很多資源,因為我們不懂延續物命的方法,所以,我也會將今天的收穫,跟社區裡的鄉親分享。」慈濟展示了延續物命的很多方法,灑炎真正了解到,其實那些東西並不是「垃圾」,只是還放在不對地方的「資源」。
馬希竇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獸醫學院教師姜垓博士(Dr.Kriengkrai Prahkarnkaeo),非常讚歎慈濟環保毛毯,志工除了能將垃圾變黃金,更能真正將黃金變愛心,幫助世界各地的受災鄉親。
他打算把在慈濟攤位學習到的收穫,去跟環境健康課程(Environmental Health)的學生分享;除此之外,他也在現場請購了三個環保杯,開始身體力行,鼓勵妻子和孩子盡力減少使用寶特瓶。他說:「志工分享說,最大的目的還是要減少使用寶特瓶,雖然可以製造再生紡織品,但最好還是不要增加寶特瓶數量。」
8月4日泰國社會發展與人類安全部部長 (Minist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 阿南塔蓬 (Gen. Anantaporn Kanchanarat) 也親自參觀慈濟的攤位,透過志工的介紹,部長也聲聲讚歎。透過這一場連續三天的展覽,代表泰國政府對慈濟的信任,更期待未來的合作,一起關懷社會,推動環保概念。【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桑瑞蓮 泰國暖武里府IMPACT展覽館報導 2018/08/05)
↧
曼德拉日做環保 67分來利眾
【基金會新聞稿】南非聯絡辦事處為紀念「曼德拉日」,選在慈濟內湖園區做環保,8月9日(2018年)上午由南非駐臺代表麥哲培(Seraki Matsebe)率南非聯絡辦事處人員及眷屬做資源回收。吉里巴斯共和國大使藍黛西(Tessie Eria Lambourne)、史瓦帝尼王國大使館參事琳蒂威‧庫內內(Lindiwe Cynthia T.Kunene)、外交部劉德立次長等也前來響應,用力行愛護地球紀念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助人精神。
南非駐臺代表訪內湖 認識環保與實作
上午八點多,一行人先在慈濟內湖園區巡禮,了解慈濟毛毯的製程。從寶特瓶分為瓶身、瓶蓋、瓶套就開始分類,經再製成為一條細絲,過程只要有雜質就會讓細絲斷掉。製成環保毛毯布料後,送到巧藝坊裁切、車縫、摺疊、燙印logo成為慈濟環保毛毯,送到全球有苦難的人手上。
南非麥哲培代表率領包含辦事處人員及眷屬,以及南非航空、臺灣非洲工業發展協會等共二十五位,在慈濟內湖園區環保站體驗回收寶特瓶、紙類。慈濟環保志工細心說明塑膠分為好幾大類,南非聯絡辦事處人員聽到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紙類,另外把未印刷部分剪下回收,就是希望能減少回收再製的漂白劑,感動不已。
烈日下的環保站室內高溫約三十五度,因為要為地球付出心力,大家汗水淋漓卻歡喜洋溢。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回收再製品也能製成生活中常用品,不約而同嘖嘖稱奇,體會珍惜資源也能落實在日常。
紀念曼德拉日的精神 尊重生命護大地
8月9日是南非婦女節,慈濟志工李光啟分享慈濟創立的緣起,以及慈濟南非聯絡處自1992年成立,由臺商在當地帶動貧窮婦女靠自力耕生,長期關懷老弱婦孺、甚至照顧愛滋病患者等慈善關懷。外交部劉德立次長致詞時,對於慈濟在各國救災、做環保非常認同。
南非駐臺代表麥哲培致詞指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一生致力於種族平等,聯合國於2009年11月正式宣布以曼德拉前總統的生日為「曼德拉日」。南非曼德拉前總統為實現尊重生命、保護人權,奮鬥了六十七年,因此許多人響應在這一天抽出六十七分鐘做有助於人文關懷的好事。
麥哲培代表表示,今天了解到生命永續、日常回收的重要性。環保回收就是在愛護生命,而愛護生命就是在保護人權,慈濟志工做環保、善待地球,則是每天就在力行曼德拉總統的助人精神,未來也要持續做環保回收。
慈濟基金會指出,非洲慈濟志工自二十六年前從南非走入非洲大陸,寸步拓展愛的足跡,帶動一群本土志工,胼手胝足走入窮鄉僻壤,投入慈善服務,在枯涸的土地灑下八個非洲國度愛的種子,志工們屹立不搖的堅毅精神,用大悲與大願,度化苦難眾生。「Love from Taiwan」在千里之外的國度被看見,在臺灣,南非駐臺人員用行動來謝謝臺灣,感恩的回饋,看見善的循環。
(新聞稿:李光啟、黃鳳框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09)
南非駐臺代表訪內湖 認識環保與實作
上午八點多,一行人先在慈濟內湖園區巡禮,了解慈濟毛毯的製程。從寶特瓶分為瓶身、瓶蓋、瓶套就開始分類,經再製成為一條細絲,過程只要有雜質就會讓細絲斷掉。製成環保毛毯布料後,送到巧藝坊裁切、車縫、摺疊、燙印logo成為慈濟環保毛毯,送到全球有苦難的人手上。
南非麥哲培代表率領包含辦事處人員及眷屬,以及南非航空、臺灣非洲工業發展協會等共二十五位,在慈濟內湖園區環保站體驗回收寶特瓶、紙類。慈濟環保志工細心說明塑膠分為好幾大類,南非聯絡辦事處人員聽到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紙類,另外把未印刷部分剪下回收,就是希望能減少回收再製的漂白劑,感動不已。
烈日下的環保站室內高溫約三十五度,因為要為地球付出心力,大家汗水淋漓卻歡喜洋溢。參訪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回收再製品也能製成生活中常用品,不約而同嘖嘖稱奇,體會珍惜資源也能落實在日常。
紀念曼德拉日的精神 尊重生命護大地
8月9日是南非婦女節,慈濟志工李光啟分享慈濟創立的緣起,以及慈濟南非聯絡處自1992年成立,由臺商在當地帶動貧窮婦女靠自力耕生,長期關懷老弱婦孺、甚至照顧愛滋病患者等慈善關懷。外交部劉德立次長致詞時,對於慈濟在各國救災、做環保非常認同。
南非駐臺代表麥哲培致詞指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一生致力於種族平等,聯合國於2009年11月正式宣布以曼德拉前總統的生日為「曼德拉日」。南非曼德拉前總統為實現尊重生命、保護人權,奮鬥了六十七年,因此許多人響應在這一天抽出六十七分鐘做有助於人文關懷的好事。
麥哲培代表表示,今天了解到生命永續、日常回收的重要性。環保回收就是在愛護生命,而愛護生命就是在保護人權,慈濟志工做環保、善待地球,則是每天就在力行曼德拉總統的助人精神,未來也要持續做環保回收。
慈濟基金會指出,非洲慈濟志工自二十六年前從南非走入非洲大陸,寸步拓展愛的足跡,帶動一群本土志工,胼手胝足走入窮鄉僻壤,投入慈善服務,在枯涸的土地灑下八個非洲國度愛的種子,志工們屹立不搖的堅毅精神,用大悲與大願,度化苦難眾生。「Love from Taiwan」在千里之外的國度被看見,在臺灣,南非駐臺人員用行動來謝謝臺灣,感恩的回饋,看見善的循環。
(新聞稿:李光啟、黃鳳框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09)
↧
↧
安平戲說 新周處如何除三害
「好熱喔!」盛夏的午後,臺南市安平區平通里活動中心旁的空地,慈濟志工揮汗如雨地布置場地,迎接農曆七月吉祥月的到來。8月5日,志工舉辦活動,推廣不用一次性塑膠袋、珍惜水資源、吃素減緩地球暖化。
牢記做環保 戲劇魅力深影響
「咚、咚、咚……」活動正式開始,慈濟中學學生帶來的太鼓振奮人心。
「給孩子一個展演的舞台,有意義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平通里里長李秀珀表示,社區平時都有在做環保,會場所見的風車就是利用回收做的。她也相當歡迎慈濟常來社區辦活動,帶動民眾共同一起做資源回收愛護地球。
為了讓民眾了解塑膠袋對地球的危害有多嚴重,志工特地以輕鬆詼諧具環保知識的戲劇《新周處除三害》來加深印象。
故事發生在一個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的村莊,那裡住著一個濃眉大眼、虎背熊腰、動作粗魯、吃飯常常不付錢的地方的惡霸——周處,村莊的人每每見他迎面而來個個閃躲⋯⋯
飾演周處的志工誇張的動作一出場就引來臺下會眾哈哈大笑,「大家好,我就是周處,不是『祖厝』(臺語)!」現場又是笑聲不斷!
周處除一害 保護山林安老虎
這天,周處走向河邊突然聽見一位老婆婆哀傷哭聲,周處問原由;原來是南山猛虎下山吃小孩,他一聽立刻往山上要除掉大老虎。
「看我把你打到粘在牆壁變壁虎!」周處一見到老虎,拳頭就高高舉起。這時老虎苦苦哀求說原因:「我的家鄉原本有茂盛的森林,你們人類為了想吃肉,養了很多的牲畜,為了大片的草原亂砍樹,害得我根本找不到食物,常常餓肚子;其實,我也很不願意下山吃人。」老虎邊解釋,螢幕邊秀出一張張讓人看了不捨的圖片,茂盛的綠色森林成了乾枯的樹幹。
周處一聽心有戚戚焉:「人類破壞山林;濫抓動物只為了滿足口欲,真的很不應該!」於是與老虎協商:「我會告訴村裡的人不要再上山濫砍濫伐,也不亂抓動物,你也要保證以後不再下山吃小孩。」老虎欣喜答應。
周處除二害 淨灘免蛟沾塑膠
另一幕,周處來到蛟龍住處憤怒大吼:「竟敢興風作浪,翻倒船隻,真是太可惡了,看我把你打到粘在地上變成一隻蟲!」
飾演蛟龍的志工身材高瘦,頭帶龍頭、背後粘滿塑膠袋,超誇張醒目的造型,再次讓台下的觀眾捧腹大笑……
蛟龍也是大喊冤枉申訴:「人類在海裡亂倒垃圾,海龜誤把塑膠袋吞進肚子而喪命;工廠為了賺錢,把廢水倒入河川,污染了河流;塑膠袋粘在我的背上害我癢得受不了。」螢幕上再度秀出原本美麗的河川污染成殘不忍睹的濁水。
「又是我們人類亂丟垃圾,傾倒廢棄物,破壞大海生態,一定要告訴村裡的人不再亂丟垃圾,傾倒廢棄物,我們也會幫忙清除海中的垃圾。」周處再度與蛟龍達成協議。
二害已除,第三害是什麼呢?竟然是周處本身,為了安慰傷心的婆婆,他決定帶領村人上山種樹,下海撈垃圾,徹底的檢討改過,成為一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好人。
台下八十八歲的鄭王悅治阿嬤從頭笑到結束,直說:「足新鮮、金好看!(臺語)志工太會演了,不輸專業的演員。」另一位民眾邱玉芬也肯定地分享:「看到這麼多慈濟人投入,自己更應該將學到的環保概念多分享,如果有人沒有做也會極力勸說,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志工林麗娥分享淺顯易懂的環保口訣:「不用免洗碗,事事皆圓滿;不用免洗筷,日日都愉快;不用塑膠袋,造福下一代;不用免洗杯,行善又慈悲;手帕隨身帶人人傳大愛!」希望大家都能記入心中,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香、陳昭月 臺南市安平區報導 2018/08/05)
牢記做環保 戲劇魅力深影響
「咚、咚、咚……」活動正式開始,慈濟中學學生帶來的太鼓振奮人心。
「給孩子一個展演的舞台,有意義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平通里里長李秀珀表示,社區平時都有在做環保,會場所見的風車就是利用回收做的。她也相當歡迎慈濟常來社區辦活動,帶動民眾共同一起做資源回收愛護地球。
為了讓民眾了解塑膠袋對地球的危害有多嚴重,志工特地以輕鬆詼諧具環保知識的戲劇《新周處除三害》來加深印象。
故事發生在一個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的村莊,那裡住著一個濃眉大眼、虎背熊腰、動作粗魯、吃飯常常不付錢的地方的惡霸——周處,村莊的人每每見他迎面而來個個閃躲⋯⋯
飾演周處的志工誇張的動作一出場就引來臺下會眾哈哈大笑,「大家好,我就是周處,不是『祖厝』(臺語)!」現場又是笑聲不斷!
周處除一害 保護山林安老虎
這天,周處走向河邊突然聽見一位老婆婆哀傷哭聲,周處問原由;原來是南山猛虎下山吃小孩,他一聽立刻往山上要除掉大老虎。
「看我把你打到粘在牆壁變壁虎!」周處一見到老虎,拳頭就高高舉起。這時老虎苦苦哀求說原因:「我的家鄉原本有茂盛的森林,你們人類為了想吃肉,養了很多的牲畜,為了大片的草原亂砍樹,害得我根本找不到食物,常常餓肚子;其實,我也很不願意下山吃人。」老虎邊解釋,螢幕邊秀出一張張讓人看了不捨的圖片,茂盛的綠色森林成了乾枯的樹幹。
周處一聽心有戚戚焉:「人類破壞山林;濫抓動物只為了滿足口欲,真的很不應該!」於是與老虎協商:「我會告訴村裡的人不要再上山濫砍濫伐,也不亂抓動物,你也要保證以後不再下山吃小孩。」老虎欣喜答應。
周處除二害 淨灘免蛟沾塑膠
另一幕,周處來到蛟龍住處憤怒大吼:「竟敢興風作浪,翻倒船隻,真是太可惡了,看我把你打到粘在地上變成一隻蟲!」
飾演蛟龍的志工身材高瘦,頭帶龍頭、背後粘滿塑膠袋,超誇張醒目的造型,再次讓台下的觀眾捧腹大笑……
蛟龍也是大喊冤枉申訴:「人類在海裡亂倒垃圾,海龜誤把塑膠袋吞進肚子而喪命;工廠為了賺錢,把廢水倒入河川,污染了河流;塑膠袋粘在我的背上害我癢得受不了。」螢幕上再度秀出原本美麗的河川污染成殘不忍睹的濁水。
「又是我們人類亂丟垃圾,傾倒廢棄物,破壞大海生態,一定要告訴村裡的人不再亂丟垃圾,傾倒廢棄物,我們也會幫忙清除海中的垃圾。」周處再度與蛟龍達成協議。
二害已除,第三害是什麼呢?竟然是周處本身,為了安慰傷心的婆婆,他決定帶領村人上山種樹,下海撈垃圾,徹底的檢討改過,成為一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好人。
台下八十八歲的鄭王悅治阿嬤從頭笑到結束,直說:「足新鮮、金好看!(臺語)志工太會演了,不輸專業的演員。」另一位民眾邱玉芬也肯定地分享:「看到這麼多慈濟人投入,自己更應該將學到的環保概念多分享,如果有人沒有做也會極力勸說,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志工林麗娥分享淺顯易懂的環保口訣:「不用免洗碗,事事皆圓滿;不用免洗筷,日日都愉快;不用塑膠袋,造福下一代;不用免洗杯,行善又慈悲;手帕隨身帶人人傳大愛!」希望大家都能記入心中,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香、陳昭月 臺南市安平區報導 2018/08/05)
↧
改善緬禪修中心 不畏肺結核
為服務偏遠鄉鎮醫療資源缺乏的貧病患者,緬甸慈濟人醫會與仰光綜合醫院合作,自2018年初開始,每個月定期前往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義診,為收容一萬五千人的禪修中心協助照護。
為緬甸自然禪修中心義診 同時改善居住環境
緬甸自然禪修中心創辦人鄔歐達瑪達喇,十年前開始收容貧困的結核病患者,以及老弱病殘與臨終病人,但有限的經費並無法給足大家的需求,因此慈濟的義診帶去了病患需要的昂貴藥品,也分擔禪修中心裡醫護人員的辛勞。
經過半年的陪伴與關懷,在證嚴上人的指導下,臺灣、馬來西亞與緬甸三地志工及人醫會連手規劃,擬定肺病篩檢、改善病患空間、及居住環境衛生等三個方向,希望能為禪修中心提供更好的居住品質。
2018年6月5日當地志工連同臺灣四間慈濟醫院醫師,向創辦人達瑪達喇法師介紹結核病篩選的重要,並獲得法師全力支持,也於7月初開始先為五百位中心內居民展開篩選行動。
大林慈院骨科醫師林敬興是緬甸華僑,把握回鄉付出的機會,積極協助聯繫當地醫師,尋找結核病篩選的合作方,為首要改善項目開展鋪路。
木輪少年主動發心來助人 遇煩惱轉念說感恩
由於禪修中心內共有一百一十棟樓,與禪修中心討論後,第一梯次的篩選行動選定名為「彩虹」的棟樓作為開始!彩虹樓內共住有一百四十八位居民,其中有一樓層全為年老比丘,樓層內約四成人員因為中風或者其它慢性疾病等而行動不便。
當志工們來到彩虹樓內,看見一位坐在木輪板上的青年,在病房見滑動,讓見者無不好奇他的「行動力」!這名二十五歲的貌誒民屯(Mg Aye Min Tun),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因此無法站立,十八歲的時候父母過世後,他先投靠阿姨,但是雙目失明的阿姨無法給予照顧,貌誒民屯的哥哥就把他送到了禪修中心。
那時有一位外國義工看到貌誒民屯的情況,於是主動用木板裝上滑輪,讓貌誒民屯能藉由坐在板子上,在藉由雙手的推動來移動身軀,自此彩虹樓內常可見到貌誒民屯在病房內輕鬆滑動的身影!
雖然還是無法行走,但是靠著輪板移動,已經讓貌誒民屯逐漸建立了信心,也開始有了想要助人的念頭。於是每天早上六點,貌誒民屯就會起床幫其它臥床的人更換尿布;只是在這棟樓中癱瘓中風的住戶較多,貌誒民屯經常被其它病患呼來叫去,雖然說幫助大家是貌誒民屯的發心,但他卻也常心生煩惱……
幸好貌誒民屯總是轉念,他告訴志工們,當自己煩惱升起時就自我感恩,因為看到大家都只能躺在床上,但自己還可以自由移動,已經感到很幸福,想一想也就能放下煩惱了!
學習慈濟人文撫不安的心 善用妙法妥善照顧
「看到這個心裡是大家會很不捨,比較小房間 裡面住那麼多人,環境也是比較惡劣。」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敬興不捨的表示著,不過對於幫助禪修中心改善環境,是當務之急,除了了解病患情況,協助換藥,志工們也相信只要有制度、有方法,也能讓這群結核病患者得到妥善的照顧。
為了確保篩選順利,志工將中心內的護理人員分為小組,個別仔細的講解流程,同時也向大家介紹慈濟人平日與人溝通的方式,期盼大家都能落實人文溫馨互動!
接著志工連同護理人員前往每一個床位,逐一核對篩選名單,並以實際行動示範慈濟人文,一旁的護理人員也認真觀察志工與住戶的互動。因此儘管住戶中還是有人擔心被檢驗出是帶菌者,會需要被隔離,所以找了各種不想參與篩選的理由,種種抗拒的表現都在考驗著護理人員的耐心,但現場沒人發出一句怨言,只有不斷溫和的勸導。
助理護士模仿志工的動作,親切地與住戶溝通溫柔的解說:「臺灣醫師團來為大家檢查身體,現在需要大家配合我們取痰。」而禪修中心護理長多企秋文(Daw Cho Cho Wynn)更是寸步不離陪伴護理人員走訪每個病床。
見到志工的認真,中心內的護理人員也不敢懈怠每一個環節,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為住戶們做檢查,如此認真的態度全是想把篩選做得徹底,希望成效能讓人人安心。
長時關懷讓手心溫度不減 有志一同擴大愛心
雖然經過了幾個階段的關懷與解說,還是有民眾很擔心自己情況,志工除了給予關懷,也奉上麵包和巧克力飲料為大家補充體力,同時感恩大家的配合,志工們也向住戶們介紹慈濟在全球的所做,希望能安定他們的心。
兩天的檢查作業,礙於彩虹樓的住戶眾多,在為行動不便者拍攝X光片時遇到諸多挑戰,但是志工們在與不同團隊溝通和共事時,都在過程中見證了人人都有一份助人的善念,困難雖有但是愛心力量更大!
志工們攙扶著長者的雙手,雖然只能隔著手套緊握著長者,但是這半年多以來,大家對於志工已經非常的熟悉,藍天白雲帶來的溫暖,就算是隔著手套,但是溫度依然不減。
善的能量不斷蔓延,醫護人員與志工的相互接力,大家目標相同、步伐一致,期待能盡快改善自然禪修中心的一切,讓大家有個舒適與安穩的居住環境,得到更好的照顧。
{rtmpmp4}20180810_4601D7E8-9B3C-7CC1-0624-21DCF5F7C66C{/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大愛新聞、緬甸自然禪修中心第六梯關懷簡報 緬甸報導 2018/07/07)
↧
克服腦瘤上臺 臺下父母安心
「靜思鐘鼓隊」鐘鼓齊鳴響徹雲霄,使勁的力道震撼會場,想要參加鼓隊,除了熱忱還要有體力,這對慈濟志工葉宏淳而言,可不是一般的簡單!因為曾因「惡性腦部腫瘤」發病的他,曾在手術後無法行走,甚至就連碩士畢業後,在求職中處處碰壁,幸好葉宏淳遇見慈濟志工,也在家人與志工的陪伴下,有了新的生活。
戰勝腦瘤站演繹孝親 向父母說聲感恩
慈濟基金會於2018年8月4日晚上,在高雄靜思堂舉辦莊嚴的「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一群年輕的鼓兒以陽光正向的形象,搭配響徹雲霄的鐘鼓齊鳴,鎮攝會眾之心!其中一位鼓兒葉宏淳因節是高雄青年讀書會「輕發孝」,透過邀約也加入靜思鐘鼓隊,一起走入〈父母因重難報經〉的經藏演繹。
「我衷心期望爸媽來觀賞,用我的表演,感恩爸媽你們可以放下心了!」這是葉宏淳的心裡話,因為1999年就讀高雄高工冷凍空調科的他,突然在該年7月3日「惡性腦部腫瘤」發病,當時的頭痛欲裂,伴隨雙眼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口也無法說話,讓他難熬的掙扎著,還被醫院給綁住雙手雙腳……
在高雄長庚醫院醫生會診下,葉宏淳進行開腦手術,經過一整天的開刀才取下惡性腦瘤,一切血液化驗指數也都正常值;但是活下來的葉宏淳卻經歷了兩年辛酸的復健歷程,因為術後的他竟然身體無法動彈……
「在生命中,媽媽第二次教我站起來,學步走路;她心疼我、不斷鼓勵我,用她的身軀做我的枴杖、讓我依靠,讓我終於能動了!我戰勝腦瘤,成為鼓兒在站上吉祥月祈福會演繹舞臺上!」這是葉宏淳長久以來的心聲,他感恩父母的陪伴,也希望這份苦盡甘來的喜悅,能透過這演繹獻給爸媽。
媽媽蔡春絨堅強又冷靜地表示,當年看到兒子那麼痛苦,內心也很心疼,但也只能不斷告訴自己「我要鎮定不能慌!」尤其手術成功後的兒子竟然肢體不能動,復健之路是兒子葉宏淳人生第二次的學習,自己與丈夫重新陪伴兒子學習站起來!
當時蔡春絨告訴葉宏淳說:「你不會被打敗!媽媽會做你的依靠,爸爸是你的靠山,你不能走沒關係,媽媽陪你,我的肩膀可以當你得的拐杖,我的身軀讓你靠!要有信心,你一定會成功!」
加入善團體找到方向 心開運轉福就來
隨著葉宏淳慢慢進步,順利考上大學,重拾對自己的信心,又推甄上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只是無奈畢業後的前途卻很坎坷,「腦瘤、職傷、車禍」的考驗魔難,讓葉宏淳求職到處碰壁;那些公司總嫌棄葉宏淳體力不好,因為他們求才是一人要要當三人用,這樣的坎坷也讓葉宏淳一度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敢走出去,就怕被人看不起。
幸運的是葉宏淳遇到慈濟志工的引導,大家的耐心開導與鼓勵終於讓葉宏淳慢慢走出來,在志工高嚖美的接引下,來到仁武八卦寮環保站作拆解電器、講解環保酵素。
2014年7月,葉宏淳再次接受生命的挑戰,先前的搬運工、醫院人力資源等職業災害導致他的「腰椎間盤突出」,只好又進到醫院開刀;幸好這次在休養一個月後,葉宏淳幸運他回到母校「輔英科技大學」擔任助理工作,並在這段期間認識苓雅區的人文真善美,在真善美志工的鼓勵陪伴下,他成為圖像志工,只要出班時間不抵觸上班,葉宏淳總會自動表示可以承擔!
同時葉宏淳也加入培訓,如願受證慈誠,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每週四在高雄靜思堂擔任國中理化課輔老師,免費輔導助學生課業,如今這些學生畢業後都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職,甚至也有人以優秀成績直升高中,這讓葉宏淳感到很開心,也規劃增加輔導新生數理部分的教學。
「感謝爸媽!」葉宏淳擁抱著爸媽,說出內心一直靦腆不敢說出的話,因為他知道是爸媽的鼓勵,扶著他重新練習走路;也是爸媽在他求職低潮時,一直安慰自己,同時也鼓勵自己多接觸慈濟志工們,除了做環保,還能加入慈濟課輔班當課輔老師,甚至承擔圖像志工,為慈濟大藏經留下足跡,讓他以正向的心態重新面對人生。
看著兒子葉宏淳的成長,媽媽蔡春絨內心非常高興,尤其葉宏淳在演繹臺上的一舉一動,也讓蔡春絨慶幸兒子加入了一個美善的團體,除了受到大家的照顧,也學會去關心與鼓勵其他需要受助的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明炘 高雄報導 2018/08/04)
↧
萬海和平獎 上人致感謝與祈愛
為紀念韓國萬海法師一生致力於維護和平、為理念奉獻的精神而成立的萬海祝典推進委員會,於2018年8月12日舉行第二十二屆萬海大賞頒獎,今年「萬海和平獎」得主,經韓國萬海獎評審委員會評選,由臺灣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獲選。
慈濟功德會由德勷師父、德澍師父代表上人前往韓國領獎,上人以感謝函表達對主辦單位韓國萬海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們的感恩之意。
和平榮耀歸慈濟人共有 無私付出成就愛
慈濟基金會指出,證嚴上人感謝函提及:
「承蒙萬海祝典推進委員會的愛護與肯定,有幸獲頒第二十二屆的萬海和平大賞,證嚴備感榮幸。此分殊榮不僅於證嚴個人,也屬於海內外慈濟人所共同擁有;足見萬海祝典推進委員會致力於促進人類和平的宗旨,與慈濟努力落實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並無二致。
慈濟自1966年成立以來,抱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情懷,積極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志業,已經跨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信仰的界限,全球五大洲九十五個國家地區都有慈濟人愛的足跡。
譬如1994年慈濟人走入南非祖魯族黑人社區,協助改善生活。多年後,他們也組織起來幫助其他地區脫離貧困,並深入社會角落關懷愛滋病患。如今非洲包括莫三比克、辛巴威、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濟蘭、獅子山等國都有慈濟志工;他們是基督徒卻投入慈濟做志工,他們說:『我們是做上帝的工,通過慈濟,我們更接近上帝。』透過無私付出,慈濟讓不同的宗教信徒找到共同的真理——愛。」
感佩萬海法師一生致力 盼人人發揚和平
社會動盪,天災頻仍,慈濟人用愛投入慈善,拔苦予樂,希望締造一個人人平安、心靈自在的祥和社會,讓世界變得更祥和美好。
上人感謝函也提到,由衷敬佩萬海法師對宗教與人類文明的影響及貢獻,作為一位獨立運動家兼宗教家,法師一生致力於維護和平、為理念奉獻的精神,令人景仰;而為紀念法師而成立的萬海祝典推進委員會,發揚和平、倡導力行、推動文藝教化的願行,令人感佩與讚歎。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12)
↧
↧
馬六甲談訪視經 免走冤枉路
慈濟以慈善起家,如今五十多年的慈善志業,隨著時代的變遷,慈善訪視也從定期關懷、居家打掃、房屋修繕等多元方式發展,因人、因地、因時之彈性運用,一切只為了符合受助者的需要,希望真正拔苦予樂,也是慈濟人重視訪視的原因。
2018年7月29日,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訪視培訓課程,一開始便透過戲劇帶出一連串的訪視須知,逗趣活潑的演出,引起臺下來自馬六甲、淡邊、麻坡、芙蓉、居鑾和烏魯地南約三百位學員,陣陣的歡笑聲。
全面性關懷 讓訪視深度化
「真可憐,來師姑有錢,你拿去買午餐。」、「你桌上的食物都臭了,還有蟲爬來爬去,好髒、好噁心喔!」、「早已約好時間,怎麼這個照顧戶還在睡覺,對生活根本不積極,我們不要再幫他了。」這些都是訪視中志工們的內心話,也是最令訪視員困擾的問題之一。
如何透過訪視關懷,深入苦難眾生,膚慰他們的心靈,一直陪伴到他們站起來、走出來,是訪視關懷的深度化和全面性。但訪視關懷如何做到深度化?要如何書寫訪視報告呢?
馬六甲分會負責慈善訪視的志工戴金龍表示,「讓有經驗的志工藉此溫故知新,找回初發心。不熟悉或新的訪視志工則可以進一步學習訪視的知識、技巧和掌握社會資源。期待志工能人人做慈善,深耕慈善。」
平時各社區都是由資深經驗者帶領新投入者去做,實際透過個案關懷去學習,但是難免有不甚瞭解之處,久而久之可能方向有所偏差或是產生疑慮。投入訪視約七年的馬六甲志工陳立蕙,從培訓時跟著資深志工學習,至今關懷的個案有二十多個。
用心找方法 助人用對智慧
從懵懂中學習,一路走來至今,陳立蕙直言自己是從錯誤中一直學習,目前尚有很多訪視理念無法清楚地正確掌握。因此做為這次研習課程規劃小組成員之一的她,也試著將之前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列入課程中,希望他人能避免重蹈覆轍。
陳立蕙開心地說:「自己走過知道需要什麼,尤其感性和理性的界線如何去拿捏,真的考驗志工的智慧。今天我邀約社區志工共同來上課,假如訪視員能清楚掌握理念,就能深入訪視關懷。」
因為訪視關懷深度化,必須面面俱到了解個案居住的空間、環境品質,經濟收支分配情形,家庭成員疾病及身心狀況,孩子就學方面,生活態度和來自社會的資源等。保持良好互動關係,同時也要引導案主能自我察覺到優點與長處,進而發揮專長改善家庭環境。但這一切,卻考驗著志工的慈悲與智慧,首先必須先學習放下主觀之見,切勿以感情用事。
幾個實際的關懷個案,在學員分組熱烈的討論中,其中有一個來自陳立蕙的社區個案,經過大家的討論,陳立蕙才發現原來這個個案還有很多的盲點需要釐清,她坦言:「現在關心二十多個個案,無法詳細追蹤和掌握狀況導致有所疏忽。這是我要警惕的!」
陳立蕙除了感恩學員們的細心發現,同時也承諾回去後,一定再進一步去關心訪視員和個案間互動的細節,協助組員深入去探討,別讓訪視關懷變成打卡般的作業,或是一味地以慈悲心來處理,而忘記了助人需要培養智慧。
誠情互相伴 傳送正向能量
最後的課程中,安排來自居鑾的志工陳梅英與眾分享,投入訪視十多年的體會,陳梅英說﹕「用心去做訪視,最後受益一定是自己。也沒想到當初去上善終課程,為了協助癌末個案,最後也是自己受益。」
原來早期陳梅英投入訪視,只認為是單純的助人行動,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原來早已將其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和力量。因為當2015年4月陳梅英被診斷罹患上卵巢癌,她並沒有呼天搶地,而是立即接受手術和化療。所以2016年癌症再度復發時,陳梅英依然心平氣的進行了第二階段的手術和化療,雖然身體仍然虛弱,但卻未曾停止投入訪視的心。
「我要把握時間去做,與志工分享經驗,讓他們能多了解癌症病人的需要。也能以同理心去與病患和家人溝通,病患會覺得‘有人懂他們’的心,家人也比較能安心。」陳梅英笑著說,臉上沒有病人的倦容,而是滿滿的歡喜,因為她感恩訪視的經驗讓她充滿正能量,協助她度過癌症化療的辛苦,勇敢面對生死課題。
最後,陳梅英鼓勵在場的學員,人人多做一點,累積起來就能產生大力量。慈善訪視的學問多,每一個案家生活背景的差異,所衍生出來的問題也不一樣,雖然沒有固定的方式去處理所有的個案,但「濟貧教富、教富濟貧」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是恆久不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7/29)
↧
北院安寧房火警 志工一早陪伴
【基金會新聞稿】8月13日(2018年)清晨四點多,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上的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在七樓的安寧病房傳出火警,警消獲報趕抵現場搶救,此一火警造成多人傷亡,新莊當區三十多位慈濟志工立即啟動至現場關懷,除慰問警消投入救災的辛勞提供餐飲外,另板橋、三重等地志工也動員,前往各醫院進行訪視膚慰關懷與陪伴。
志工動員整理疏散現場 安定大家的心
早上九點時,慈濟志工投入協助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災後清掃與協助病房區餐點發放,及儘快清理醫院現場,讓被疏散在外的病患能在病房區獲得乾淨的清理後,在安全狀況下,回到病房休養。
針對此一火災往生者,慈濟也在陪伴家屬之外,立即進行助念,祈「往者靈安、生者心安」。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志工除了至現場關懷救災的警消人員,許多被疏散至外面的病患家屬,志工也給予膚慰,傳遞安定的力量,另外,針對分送其他醫療院所救治的傷患,也將持續前往各醫院接力關懷。
(新聞稿: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13)
↧
行聞應法 承得佛智
【證嚴上人8月13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日(8/13)凌晨四點,新北市新莊區衛福部臺北醫院傳出火警,火勢在一小時內撲滅,卻已造成二十四人送醫。證嚴上人聞知這起意外事故後,在志工早會中表達了不捨,「這一場火,是如何發生還不知道,瞬間就這樣地發生,緊急搶救,還是造成了這麼多的遺憾。」
天災同等苦難受 志工動員情關懷
2018年夏天,北半球高溫迭迭,天乾物燥之下,美國北加州卡爾大火已經延燒二十天,消防隊僅能控制一半的火勢;而北加州分會慈濟志工也獲准進入安全地帶,關懷與膚慰災民。
「慈濟人十多天以來,一直密切注意(火勢),所以兩天前、三天前,在大火燒過,也是範圍可以讓人進去安全的,慈濟人終於接近了,而且關懷安撫人心,去發放急需要人的用品,或者是祝福金。這也都是普天之下,哪怕是富有國家,其中暗角苦難人,這一波的大火,不分他是富還是窮,一律同等受災難,同樣也是受苦受災難人。」
人生無常,苦難偏多。7月23日,寮國東南部阿速坡省發生了水壩潰堤事故,超過六千人無家可歸。慈濟賑災團由泰國、馬來西亞及臺灣慈濟志工所組成,已經在當地進行勘災,親見災民們苦不堪言的情況。
「我們已經知道了,目前災難的地方,已經人都遷徙出來了,但是都完全擁擠在四個學校裡;而學校無法容納這麼多人,有的人可以進去,但是太擁擠了,睡覺就要輪流睡,一個家庭人輪流幾個鐘頭睡覺,很擁擠,苦不堪;有的人擠不進去,就在外面搭起帳棚,這國家機構、慈善機構給的帳篷就簡便在路邊,這幾天都是中午下大雨,路邊都是一陣雨就可以淹進去,地上就會泥濘起來。」
8月12日早上,臺灣慈濟志工王壽榮以電話回報,當地對於方便折疊攜帶的福慧床需求量大。目前,基金會正在評估援助數量以及輸送途徑,希望能盡快解決鄉親休息的需求。
「在這樣帳篷區裡,裡面總是一下雨,水就灌進去,地上都是泥濘的土,這地面上總是濕漉漉,所以他們在電話上就說,跟政府有提起我們有福慧床,也展示福慧床,帶去的福慧床給他們看。目前,都是從泰國,所有的(福慧床)都運過去了,當地的官員也很感動,也是很配合,這都是在進行中。」
日常警惕懺所造 結夏安居佛歡喜
看見苦難頻生的災難,上人提醒人人升起自我警惕的心念,也要時時感恩。
「感恩的是讓我們平安,警惕的是無常,這種人生是這樣的無常,隨時要真正地預防它,唯有人的生活要謹慎,要很緊密的、謹慎的、慎密的落實生活中;要在自己的言舉動靜,都要用虔誠的心,不管你說話、舉手投足,都要提起了很謹慎,真是要用感恩。」
時序已經進入到農曆七月,上人說明為何這是佛教所說的吉祥月,乃因佛陀制訂「結夏安居」,讓修行者安心聞法交流,而在家人也能供養僧伽,親近佛法。
「(農曆)七月,佛的歡喜日,因為在佛陀時代,從四月十五(日)開始,佛陀為了要提升人人的謹慎,要把生活調整,人人靜下來思考一下,好好地道理聽進去,了解人世間苦難偏多;苦難是來自於集,集種種的身口意的煩惱、無明,去造作一切業,各種一切的業造成了,就會大地受破壞,道理也受傷害,所以要人人靜心思考。」
歷經三個月的夏季,修行者彼此分享所體悟的道理,而由佛來應證弟子們的見聞與修為。
「這都是一種根基,是觀機逗教,讓在家人有機會走近來(供養僧伽、親近佛法),讓出家人安心下來,全心去思考,一方面聽法,一方面思考、回憶一年來,佛陀教導的法屬於什麼樣的道理,平常走入人群,看到世間這樣的人世,好好地這三個月的時間,好好地思考一下,這就結夏安居的目的。七月十五這一天,等於就是圓滿了,三個月時間讓大家靜心、記憶、分享,彼此心得分享,結束了,大家的心得分享從人世到道理,佛陀見證說:「你說的對,你的見證是正確的。」佛陀歡喜了。」
佛陀住世說法的年代距今已經兩千五百年,上人提及佛弟子聞法、傳法,還要身體力行在人間,才能把佛法延續下去。
「我們現在,唯有的是人傳人,以佛陀的精神,前面所做的、聞的法,身體力行在人間,所看到的心得、做過了,再來跟別人分享;總是傳承陪伴,總是要這樣,要不然的話,時日已過,真的是時間很不夠用。」
萬海和平歸慈濟 方向正確行佛道
珍惜光陰,可以成就道業。2018年第二十二屆韓國萬海大賞,將「萬海和平獎」頒給上人。
※延伸閱讀:萬海和平獎 上人致感謝與祈愛
「我真的很感恩,不過,我自己感覺到的,是懺己德行接這樣的獎;愧,到底要用什麼接這一個獎?真的是慚愧,可是很感恩,韓國這一回給慈濟的這樣的獎,實在是,應該都是屬於所有的慈濟人,這樣的和平大賞,就是和平獎,應該功歸在所有慈濟人付出用愛,那證嚴本身是愧不敢當。」
上人感恩萬海和平獎的鼓勵,實乃全體慈濟人所為被肯定,也希望將這一份殊榮與獎勵,再投注在教育志業上,持續為人類和平而努力。
「他有三個獎,一個是和平獎,第二個是力行獎,第三個是文藝獎,我們所得到的是和平獎。總是,和平也是人做出來的;力行也是人要身體力行的;那文藝也就是要學習,有人教出來的,離不開人類,人類和平、人類實行、人類創造文藝。我相信,把這個愛的能量再支持教育、培養人才,應該就會達到了韓國這一次的,給予我們的大獎。」
上人提到,慈濟被外界肯定,是半世紀以來的方向正確,仍需要持續努力,讓人人都能走入佛法的康莊大道。
「感恩事很多,可是苦難事頻頻,我們還要再戒慎虔誠。這一個月是吉祥孝親月,我們人人要回歸到了飲水思源——父母恩、天地的養育恩。我們也要感恩天地,也要感恩萬物眾生恩,所以要時時感恩,時時養我的力量,為天地付出,大家要有這樣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