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所學校學期結束時最是忙碌,作業的整裡、學業成績的統計等等,並佳民國小卻偏偏選在這個時候「搬家」,校長林碧霞校長直呼:「天哪!翻了!」「教室裡面所有四十年所累積出來的所有東西,要搬到新的教室,真的不容易啊!」
花蓮六所慈濟援建的減災希望工程學校,第一所接近完工的佳民國小,1月19日學期即將結束,慈濟志工利用17、18兩日的半天,和全校師生分工合作,協助搬遷。搬遷過程中,不僅學童開心,付出的志工也歡喜。
螞蟻雄兵力量大
1月16日上午,校方第一波的搬遷行動由校長指揮三至六年級的師生,運用小螞蟻雄兵力量,將圖書室裡的書籍,一捆一捆地往新圖書室送。
「每個小朋友大概都有走二十趟。」林校長一方面認真說著小朋友們的辛苦,另一方面認為這是小朋友的力量可以做的事,而且是應該做的,理由是「這些空間是他們要用的,他們應該要付出。」

翌日,慈濟志工和五、六年級小朋友進行第二天的搬遷。林碧霞校長欣喜看見志工前來支援,雖然第一波有技巧的指揮運用「螞蟻雄兵」,按照工作區來搬,「讓小朋友自己幫助自己,不靠別人。」但是,當搬完一天之後,觀察每個小朋友,林校長自己不免撲嗤一笑說:「真的有累到!」再次強調,真的很辛苦!
慈濟志工六個人一起抬著乒乓球桌上二樓;六位大人合力抬著放編織機的不鏽鋼桌臺;小朋友則兩人一組合力搬抬圖書室的中櫃(圖書室裡有高、中、矮三種櫃子),來回穿梭在高低不平的工地上,路過時,大家彼此提醒,真是快樂的搬家活動。
「小心手……」來自湖南的慈濟志工唐美霞,也是臺灣媳婦,從靜思精舍師父那裡知道佳民國小搬遷,需要人手,馬上前來付出。跟著五年級三位學生合搬櫃子一起到新校舍,一路上就叮嚀小朋友看路、小心什麼的,「大家一起做事很開心,和小朋友在一起,特別有活力。」唐美霞覺得能為學校做事,是幸運。
付出歡喜的還有七十三歲的慈濟志工黃金子,每週二擔任靜思堂導覽志工,特地請半天假,「與小朋友一起做,做的很歡喜,因緣很難得。」曾經在佳民國小當「大愛奶奶」五年的黃金子,校園裡從校長到小朋友,都稱呼她「黃金奶奶」!
植一顆感恩種子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錄影活動遠超過計畫時間,慈濟志工立即配合校方規劃,從一年級教室開始,由小朋友搬自己的課桌椅在前當嚮導,慈濟志工推車搬重物在後,「自己的桌子、椅子自己搬啊!」小小個子,張大嘴巴,開開心心將自己坐的椅子放到新教室,又是一陣歡呼。
「哇……」「開心嗎?」「開心啊!教室比較大。」每位小朋友幾乎都是用盡自己全身的細胞,勤快地來回搬,因為「我們想趕快進到新校舍裡面,裡面很寬敞、很乾淨。」
轉瞬間,編織教室裡的編織機已搬至新教室內黑板下方排列整齊,六張不鏽鋼長桌也定位了;小朋友不可缺少的乒乓球桌、圖說室所有書籍、櫃子;各班級教室課桌椅、資料櫃、黑板前的講臺踏板……
負責邀請社區志工前來協助孩子搬家的慈濟志工范壘,享受與小朋友互動的時光,「希望能夠協助孩子把校舍搬遷完畢,好好地去放寒假。而且,這個搬遷對孩子來講好像是在玩遊戲,能跟師姑師伯們一起搬,都覺得很歡喜、很開心。」

儘管三天以來身體雖然勞累,林碧霞校長內心思索,身為一個教育者,如何讓小朋友內心植下一顆感恩的種子?知道新校舍來自十方的捐獻,「我們的孩子,未來會不會也這樣子回饋社會?」
「因為老師、慈濟志工的付出,逐漸在孩子進步當中,看見歡喜的臉孔。」林碧霞校長希望小朋友將來也懂得付出回饋,落實「日行一善」,讓愛和善的循環,綿延不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寶月 花蓮報導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