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難民兒就學 重見知識光明

$
0
0
土耳其接納超過一百八十萬名敘利亞難民,二年來,慈濟志工在土耳其當地關懷敘利亞難民,提供物資發放也幫助敘利亞孩童就學。

慈濟土耳其助學 打造希望的未來

從土耳其回到臺灣的慈濟志工胡光中夫婦,7月24日帶著敘利亞籍教授主麻、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教育局長,以及前任副市長前往花蓮靜思精舍會見證嚴上人

慈濟志工胡光中說:「他的同學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主麻老師是他以前在敘利亞的老師,他在那邊修過一年的阿拉伯文,說他(主麻教授)現在已經在土耳其,有沒有辦法合作,看看能不能做一些事情。」

一分因緣,慈濟基金會開始對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進行援助。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教育局長迪米爾說:「慈濟在土耳其所做的發放,以及學校資助助學,目前在土耳其所有的新聞媒體,大家都在報導這件事情。」

在蘇丹加濟市,除了慈善關懷物資發放,慈濟志工和當地政府共同幫助敘利亞孩童,重新就學。敘利亞大學教授主麻說:「他們的家長,在他們的小孩失去知識的光明,這麼長一段時間之後,能夠重見光明,對他們來講是多麼珍貴。」

因應敘難民兒童 開設私人讀書樓

在土耳其,敘利亞學童所讀的學校稱為「讀書樓」(okul salonu),並非當地正式的學校,而是土耳其政府因應臨時湧入的敘利亞難民及兒童,開放給私人開設的學校,意義上類似私塾。

多數的讀書樓是由敘利亞臨時政府以及利比亞政府聯合管理,因為利比亞在國際上已是被承認的正式國家,而敘利亞臨時政府狀況未明,尚未被承認;因此由敘利亞臨時政府供給書籍及老師、利比亞政府做學後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擁有利比亞政府發給的學歷證明,而土耳其政府也接受此一學歷。通過考試、擁有學歷的學生,可以參加土耳其學校的升學考試。

2014年9月,由土耳其政府新出的法令中,利比亞政府將於2015年6月份學期結束以後退出讀書樓的監管及考試,改由土耳其政府和敘利亞教育事務委員會聯手合作,幫助敘利亞兒童。

目前在土耳其的敘利亞兒童難民,因家庭依靠打工的收入很低,小孩子最小八歲就被迫要工作賺錢,也看到很多孩童在馬路中間乞討。主麻教授一心想為敘利亞失學兒童辦學,但是努力了兩年始終無法如願。

聽到敘利亞臨時政府教育部2015年9月開始,不再接受新的學校申請立案,以後只能就讀土耳其學校,在考慮語言、文化、費用等各方面差異之後,下定決心與其他幾位老師一起向土耳其蘇丹加濟教育局申請辦學,在之前因為慈濟發放而有良好關係的基礎之下,蘇丹加濟教育局批准了主麻教授的建議,主麻教授同時也向慈濟志工尋求援助。

實際入家戶訪視 了解助學生家況

經過調查,一般的讀書樓均要收費,按月計算,小學生六十五里拉(一里拉約新臺幣十五元)、中學生八十里拉、高中生一百里拉,遠一點的學生還有交通費的支出,對剛到土耳其、只能靠微薄薪水生活的敘利亞難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伊斯坦堡慈濟志工選定蘇丹加濟市作為助學的區域,為了實際了解蘇丹加濟市失學兒童的狀況,懷著「教育不能等」以及「讓街頭遊蕩的兒童都可以揹書包上學」的理念,慈濟志工開始進行失學兒童家訪。

每次的家訪都有胡笙教長或主麻教授,陪伴著一戶戶拜訪。大部分敘利亞家庭的孩子都很多,有時候妯娌是住在一起的,所以家裡的小孩通常都是四、五個以上。有的家庭家裡沒有男生的時候,是不會讓外人進去的;即使是女生,也只能站在門口交談。助學家庭大部分是慈濟的照顧戶,家訪時順便詢問他們帶回去的毛毯有沒有使用?大家回答都說有,毛毯很舒服,並且感謝慈濟在寒冬中送溫暖給他們!

學子就學非易事 三方努力終圓滿

為了讓敘利亞孩子能夠上學,主麻教授、烏沙馬老師以敘利亞學者的身分,向蘇丹加濟市政府申請辦學。在多次的拜訪及溝通後,副市長貝克爾(Bekir Koc)終於願意見面,主麻教授跟副市長說:「我們不是來向你要求幫助,我們是來幫你解決問題的!」副市長說:「從來都是人家來向我要求協助,只有你是來幫我解決問題!」副市長與主麻教授相談甚歡,並決定親自帶他們去見蘇丹加濟的教育局長。

當蘇丹加濟副市長貝克爾帶著主麻教授等人,會見教育局長亞伯拉罕(Ibrahim Demir)說明來意,教育局長一口就答應,且在隔天找了三個地方給主麻教授參考。然而,女子學校家長會長提出反對意見,說學校不能有敘利亞學生來念,並揚言要抗議。

家長會長的反對意見,讓校長很為難,只能說再考慮看看敘利亞學童就學的提議。烏沙馬老師及巴札爾先生低下頭說:「我們知道了。」便安靜起身離開校長室。

這位家長不僅在市政府的網站上留言,還到教育局抗議。教育局長回答他說:「幫助敘利亞難民是國家既定的政策,這些小孩不讀書,將來不僅是敘利亞的災難,也將是土耳其的災難!」年僅三十五歲的教育局長,止息了抗議風波,主動向市長解釋、請求支持,在市長的大力支持下,敘利亞學校正式批准成立!

土耳其首開先例 設滿納海中小學


土耳其境內有兩百四十三所敘利亞學校,光在首都伊斯坦堡就有四十四所,但委員會主席阿布都加德說:「滿納海中小學是土耳其第一所正式成立、半公立的中小學。」

滿納海中小學向敍利亞教育事務委員會註冊成功,土耳其政府敎育部也有備案,目前註冊學生都將取得一個代號,將來可有學歷證明,學校名為مناهل 阿拉伯文發音為MENAHEL ,意思是「沙漠中的泉源」,取其知識如泉湧,源源不絕之意,翻成「滿納海中小學」取其音及義。

滿納海中小學是一所依土耳其教育部2014年9月23日最新法案所成立,由敍利亞教育事務委員會註冊以及土耳其教育部備案的中小學,是一所真正的中小學。其他敘利亞學校雖叫學校,但基本上還是讀書樓,屬於私人成立,是土耳其解決敘利亞學童就學問題而產生的過渡方案。

援助孩童僅近千 逾萬孩童盼上學


慈濟志工單純為援助孩子們就學,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於在2015年2月開學。開學的第一天,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分別用中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教小朋友靜思語,第一句是行善行孝不能等。

主麻教授的夢想成真了,他突然紅了眼眶,哽咽地說:「非常感謝真主阿拉,非常感謝慈濟,沒有慈濟這樣幫助的話,這些夢想就不可能實現,這些孩子到現在還在街頭遊蕩,沒有未來!」

教育局長亞伯拉罕三度拜訪學校,表達他學校的重視,蘇丹加濟市長也親臨指導。蘇丹加濟副市長貝克爾說:「我們不像別的國家一樣,我們歡迎敘利亞兄弟來到我們國家,並且以穆斯林兄弟名義給他們健保,連歐洲國家給他們市民(健保)都需要一點代價。希望敘利亞能早日脫離戰爭,讓敘利亞人可以平安返回自己的家鄉。」

目前,慈濟援助就學的敘利亞孩童只有近千位,仍有上萬名孩童期待能上學。上人開示:「我們不忍心,任何一個國度,任何一個種族有災難,我們真的不忍心,但是一旦災難已經出來,我們就會盡心力來幫助。」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趙又瑩、翁國嘉 綜合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