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行環保 帶動分享
「環保十指口訣」的創作者陳哲霖分享「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曾發願為臺灣演講一千場,至今已達一千二百多場,因為體認到證嚴上人所言「來不及」,他更努力推廣環保教育。「目前我們的地球正遭受最大的危機,正在快速的暖化,人類只剩不到十年的時間,可以來改變全球暖化的狀況,錯過就來不及了。」
目前任職於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的陳哲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現在是要樹立典範的時候,大家『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希望人人把這樣的環保理念一直推動出去。」他告訴大家許多的環保知識,「環保十指口訣」、環保5R、地球帶來的「十大危機」、「一天五善」淨化心地,希冀慈濟人不只淨化大地,還要淨化人人心地,以身作則帶動大家做地球的呵護者。
學員王興柿對於日新月異的環保知識收集非常用心,並且專注最新的環保新聞,也確知實踐環保不是口號,他說,要將環保落實在個人的生活中,自己做,也帶動社區做。
友善耕種 回饋自然

上人深知水土保育的重要性,要求所種的茶不能有化學肥料、不能有農藥、不能有除草劑,最重要的是「茶」要吃素,就是雞糞、牛糞、魚粉都不能放。陳忠厚感恩各地環保志工提供有機環保酵素給三義茶園使用:「下雨時,把酵素灑在土壤上,酵素會把有害物質分解掉,分解後無機鹽減少,含氧量增加,微生物增多,表土會更加鬆軟,雨水就會滲透到土壤深層滋養茶樹。」
「友善耕種」是有機農法很重要的概念,經過三年多培育,三義茶園所生產的茶菁、茶乾、茶葉已於2013年取得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的有機認證,無農藥殘留。綠茶、紅茶、烏龍茶的品質獲得提升,「淨斯茶」站上了國際舞臺。陳忠厚感恩地說:「這非我一人力量所成,是所有環保志工在做我們的後盾。」
讓原本貧瘠的土地,幾乎要枯死的茶樹起死回生,陳忠厚人如其名,把茶山當生命、慧命來做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來自福建泉州的施麗麗感受深刻:「去年我來臺參加研習,曾經到三義茶園參訪,了解了他們對水土保育的用心,尤其是對天地萬物的尊重,很令我感動,自己也很受啟發。」
戶外參訪 天地為師

大家依序進入焚化廠會議廳聆聽簡報,隨後學員們分組成四條路線由解說員帶領參訪。焚化廠垃圾處理方法是採機械混燒式爐體焚化,二十四小時連續運轉;同時利用焚化過程所生成之廢熱,產生蒸氣用以發電,達到資源回收的功能,是全臺唯一同時可以具有垃圾焚化處理、焚化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汙水處理等環保設施的教育場所。
來自中國大陸福建泉州的吳雪卿對八里焚化廠的規模嘆為觀止,頻頻用手機拍下海報上的垃圾焚化運作模式,「對我們泉州來說,正在努力推動『村村環保站』,廣拓環保點,但環保知識普遍不足,趁著這期研習來取經,多學一點,回去就可以邀約更多的人一起來交流、做環保。」
結束焚化廠參訪後,大家驅車再前往八里區下罟里的衛生掩埋場參訪,場區周邊有規劃公園綠地、木棧步道,風景優美。解說員除了講解掩埋場垃圾的後續處理方式,還帶領學員作生態巡禮,認識特種植物。
扎根環教 一生無量
經過第一階段課程學習後,學員們保留優點、記取缺失,在教材準備上略做調整後更臻完備。
第二階段的「試講、試教」,學員分成五間教室同時進行,每一位學員進行十二分鐘的演示,內容包含有大環境的變化、慈濟為什麼要做環保、慈濟環保人文與個人在生活上的實踐等四項說明,並從中分享「環保做與不做對世界的影響」。
演示過後,另再隨機抽題三分鐘演示,題庫包括「慈濟環保緣起與典故」、「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的典故與意涵」、「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的意涵與落實」及「闡述大地環保、身體環保、心靈環保」。

「如何珍愛地球」是學員楊慧娟向大家演示的主題,簡報的表達簡潔清楚,透過科學數據的呈現,讓人更了解目前身處環境的危機,扣住「來不及」的憂心。楊慧娟臺風穩健,說話不急不徐,並以柔和的方式與臺下互動,穿插用心製作的簡報作分享,看得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學員們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透過研習會彼此技巧分享、意見交流,大家也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並經由宗教處同仁、資深環保志工與教聯會老師的指導,幫助大家將所學之環保知識歸納和統整,期許每位學員發揮志工服務的效能,提升環保志工的人文素養,普遍推廣至環保教育站、各級學校、機關團體乃至各社區進行環境教育之推動,帶動更多人投入環保志業,由一而生無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曜勳 新北市蘆洲報導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