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日至7日,臺灣骨科醫學會下的中華民國關節重建醫學會、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臺灣脊椎外科醫學會、臺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等四個學會首次齊聚慈濟大學,聯合舉辦模擬手術課程,包括骨科領域最複雜的手術和最新的手術總共二十九個課程,大家在無語良師身上學習。
全臺首次來自臺灣五十一家醫院,共一百七十五位骨科醫師聚在慈大,透過無語良師的捨身奉獻,以及模擬手術課程,希望這群骨科醫師能將經驗帶回各工作崗位,估計未來一年將有十萬名骨科病患因為模擬手術課程和八位無語良師的貢獻而受惠。
醫海遼闊 讓醫者想起初發心
慈濟醫學中心名譽院長暨臺灣骨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陳英和表示:「醫海遼闊無止盡,隨著科技推陳出新,醫生不能只透過研討會或文獻學習,更需要在人體親自操作,但不可能在病人身上練習。」
此次在慈大模擬手術室裡,由不同醫院的資深醫師擔任醫師老師,分解動作,一步步教導年輕醫師,或是在無語良師身上練習嘗試新方法,讓醫師們可以從容學習,用傷害最小的方式達到手術的目的。

除了手術過程的經驗傳承與技術切磋之外,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張志豪理事長也到無語良師的家進行家訪,感受到病人家屬託付給醫師的責任,他認為從家訪、手術到感恩典禮,是一個意義非凡的過程。
感動道不完,無語良師的捨身不僅提升醫術,還能讓醫生想起初發心,臺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長李佩淵表示,模擬手術課程將臺灣骨科菁英醫師們重新帶回醫學教育發源地無語良師老師身上,模擬手術最珍貴的除了是學到專業課程外,還可以回想到初衷與自我的期待。
造福患者 交流嘗試互切磋
一連五日的模擬手術,在各醫院資深醫師薪火相傳之外,還有許多創新和複雜的手術也在無語良師身上模擬,一百七十五位醫師平時在自己的醫院進行手術,很難得與他院醫師合作交流,慈大模擬醫學中心擁有手術室的設備和儀器與注重人文的氛圍,是最好的交流場所,透過不斷了練習和嘗試,將來在病人身上手術會更成功。
11月7日在無語良師的感恩追思典禮上,慈大校長王本榮頒發感恩紀念牌給八位無語良師家屬,感恩他們生前為社會家庭付出,往生後仍然將身體捐出來,奉獻於醫學教育,希望透過這樣的模擬手術交流與無語良師的捨身奉獻,醫師回到工作崗位後,可以造福更多患者。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