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19

人醫貼心問 真情誠付出

$
0
0
2015年北區歲末祝福冬令發放暨圍爐活動於慈濟三重靜思堂舉辦,「國際慈濟人醫會」共有四十五位醫護人員,在健康諮詢區設有血壓、血糖檢測、牙科、內科、眼科、皮膚科、中醫科、口腔衛教科、身心科等,為四百六十七位照顧戶做諮詢等醫護服務。

三重靜思堂中「書畫春聯區」布置得喜氣洋洋;在「健康諮詢區」,許多慈濟志工陪伴或攙扶行動不便的照顧戶先填寫資料,再一站一站的陪同看診。護理長親切地提醒尚未吃早餐的人,要先到血液檢測站抽血做快速篩驗血糖,三分鐘就能驗出結果,亦請他們稍作等候。

加強宣導 口腔衛教重預防

位於牙科旁邊,特別設立口腔衛教科。北醫口腔衛教師詹碧琴談到,牙科與口腔衛教是息息相關的,當牙醫檢查口腔牙齒後,她會仔細看資料,老人是否有假牙或無假牙;小孩子牙齒的問題等。她會依照諮詢者的語言,指導衛教常識,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瞭解也好,對他們都有助益。

「臼齒很重要,若臼齒不好,會影響腸胃及全身;若小朋友牙齒咬合不好,會容易偏食……」耐心的詹碧琴一一為諮詢者解說刷牙的方法,提醒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其中一位年輕照顧戶小昀(化名)帶著女兒來,小女孩牙痛很久了,平時不敢去看牙醫,剛好可藉由牙醫看診來獲得診療,詹碧琴溫柔地提醒:「小孩六歲以下,每半年可以塗氟一次,要用牙線剔牙,還要選正確的牙刷。」小昀覺得來這裡看診很窩心,醫生講解很清楚,讓她很放心。

只要接到義診或需要宣導衛教常識,詹碧琴都義不容辭參與,總是細心地回答諮詢者的疑問,她真切的希望來諮詢的人,都會說:「終於瞭解了,回家會照著做。」只要聽到了這兩句話,詹碧琴就會感到高興和欣慰,因為口腔衛教科是預防醫學,加強宣導尤其重要。

度過陰霾 付出助人真快樂

「我答應師姊要來,就不能遲到,一定要早到。」六十五歲的照顧戶小秀(化名)早早就來到三重園區。小秀自幼生活優渥,但婚後生活艱辛,大兒子現今已四十五歲了,原本在銀行上班,八年前罹患腦瘤即臥病在床,生活起居全需長賴她的照顧。而從事遊覽車司機的小兒子,兩年前也不明病因,導致雙手麻痺,發病一年後即往生;小秀感到人生竟是如此的不順,但內心非常感恩慈濟志工膚慰陪伴她,度過人生的黑暗期。

「我有散光、近視、老花。」小秀到眼科諮詢時,告訴醫師自己的狀況;醫師看診後,告訴小秀:「你的眼睛很好喔!有老花,年紀大了很正常。」小秀又到牙科進行檢查,證實自己的牙齒也很健康,她開心的笑了,「檢查到身體還很好,就可以很放心,這樣表示我還有力氣照顧兒子,幫他餵飯、洗澡。」

為了生活,小秀曾擺過地攤、做過清潔工、資源回收、洗碗工……來維持家計。她刻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動了志工。若在訪視個案中,有需要精神鼓勵的人,志工還常邀請她去分享;從分享中,小秀也感受到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義診服務 親切問診感溫馨

中醫師戴翔羽,首次參加慈濟義診。他曾在大林、臺中慈濟醫院實習過,深深感受到慈濟醫院以人文關懷為主、很有溫度,會同理他人,有別於其他醫院。雖然這次義診的時間很短暫,也受場地侷限,無法好好地實地操作,戴醫師依舊「望、聞、問、切」,以溫和的語調,回答每位諮詢者的問題 。

生活壓力與外食習慣,經常會讓健康出現問題,因此,戴醫師建議來諮詢的人,能從飲食、運動做調整,讓自己的身體有自癒能力。在問診中,曾擔心照顧戶的經濟能力,是否可以長期接受治療?但讓他安心的是,慶幸他們有慈濟志工的關懷扶持。

「阿伯,早餐吃甚麼?」戴醫師親切地詢問七十九歲的照顧戶謝伯伯,謝伯伯回答:「三合一咖啡」。戴醫師告訴他,「要改喝牛奶,比較健康,三合一咖啡所含的化學成分高,對身體比較不健康。」

謝伯伯從口袋拿出健康檢查表,戴醫師看過後,撫著他的手,鼓勵地說:「手熱熱的,身體很健康,膽固醇比較高,火鍋要少吃喔!」戴醫師拿出常用「食物寒熱屬性表」叮嚀謝伯伯:「瓜類、甜點要少吃。」謝伯伯露出滿意的笑容,連聲說好。

人的心就像一畝田,要種下善的種子,才能結出好的果實。「健康諮詢專區」讓照顧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學習保健常識,知道健康就是福。透過志工及人醫會的誠心服務,貼心提醒,希望這一股愛的暖流,持續散播出去,祈祝大家的身心都健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瑞香 、李瑞琴 新北市報導 2015/02/0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19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