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沒有病人的醫師 獲奉獻獎

$
0
0
在西方醫學體系中,有一種科別的醫師,一個病人都不會有,但同時也擁有最多病人,那就是病理科!

病理醫學科這條道路看似「沉默」,但許永祥主任藉著在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學間開設臨床病理討論會,而讓病理科「以病為師」的成效發揮到最大!三十年來努力不懈的付出,也讓許永祥主任獲得花蓮縣醫師公會頒發「醫療奉獻獎」的榮譽肯定。 

以病為師 用證據說話

在西方醫學體系中,依照人體部位及疾病特性劃分成數十個專科及次專科醫學,在其中一種科別的醫師,一個病人都不會有,但同時也擁有最多病人,那就是病理科!1990年就到花蓮慈院服務的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說,病理科醫師不會是任何一個人的主治醫師,但是包含胸腔內科、腸胃內科、一般外科、腫瘤外科、血液腫瘤科、感染科……等許多科別的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有著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平常話不多,作風樸實的許永祥主任常說自己不會說話,但是常常一個人待在實驗室裡的他,總是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從大學三年級開始,許永祥主任就決定未來要走病理醫學科,所以,當時就從病理課程助教開始做起。大學六、七年級雖然在馬偕醫院實習,但是每次只要臺大舉辦臨床病理解剖討論會(CPC),許主任每次自己都會通車到臺大參加,直到後來大學畢業,更直接報考臺大病理研究所,1986年大學畢業至今,三十年來始終堅持在病理醫學科這條道路上。

病理醫學科這條看似「沉默」的路,許永祥主任藉著在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間開設臨床病理討論會,而讓病理科「以病為師」的成效發揮到最大!與同事及學生們找出包含狂犬病、狂牛症、SARS、恙蟲病、P-ANCA引起的血管炎、極罕見的血管內淋巴瘤……檢驗方式或經驗,成為了許多疾病「千金難買的早知道」,讓之後的醫師在治療疾病的時候更有把握!許永祥主任說:「我們的辛苦絕對沒有白費,第一個,我們的醫生都學會了,第二個,有這樣的病人,我們有機會救活。」三十年來許永祥主任努力付出,深受肯定。

良心事業 無法模稜兩可

生活中有時候會聽到「疑似、可能……」類似的敘述方式,但是許永祥主任說:「病理是講究證據的醫學,更是一門良心的工作,病理解剖結果出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應該存在模稜兩可!」許永祥主任表示,模稜兩可的敘述方式當然可以避免一些問題,但是卻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因為對病人與醫護團隊來說,機會只有一次。

外科病理,從收件到製作成標本,中間需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大型個案大約需要四天的時間,小型個案也要兩天,如果是急件,以癌症病患為例,醫師在開刀房去出病理冷凍切片之後,病理科醫師必須二十至三十分鐘內完成,並且做出判斷,而這個判斷將對醫師的治療方式影響很大,大到是否要切除病人的器官!所以,許永祥說,我不能讓病人懸而未決!

從資源最豐富的臺灣醫療中心臺大醫院,到當時火車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以上車程的偏遠花蓮,許永祥主任說其實自己沒有想過太多,當時老師開口要他到花蓮,他就到花蓮,這中間許主任最感謝的就是他岳父、岳母的支持,因為當妻子還在考慮的時候,岳父、岳母已經幫女兒打包好行李。

就像病理解剖的結果,能讓之後的醫師面對同樣病症時不會後悔,可以更有把握做出正確決定一樣,許主任表示,來到花蓮,超過二十五年的青春全奉獻給花蓮,他也不會後悔。這份堅持也讓他獲得其他醫師的肯定,花蓮慈院一般外科醫師陳華宗說:「很不容易,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許永祥有無比堅強的毅力,從開始有解剖病理科到現在,大家都走了,就只有他沒走,可見他對這個醫院的貢獻。」

有勇有謀 仔細辨認病症

雖然花蓮因為人口數量的原因,個案數比不上都會地區,但因為花蓮只有慈濟醫院一家醫學中心,所以,甚麼疑難雜症都會後送到花蓮慈院,因此這二十五年來累積的三百多個病例,許永祥主任都印象深刻!包含臺灣第一例狂牛症、境外狂犬病、鉤端螺旋體……還有2003年的SARS疑似案例,當時病人早上送醫,晚上就死亡,許主任說:「印象中承擔東區防疫指揮官的李仁智主任問我說,敢做嗎?我就回他,做啊,為什麼不做?」

為了避免解剖中造成感染擴散,當時從口罩、隔離衣到空調等層層防護措施,都必須嚴格把關,在壓力與悶熱的隔離衣中,經過九十分鐘順利完成病理解剖後,全身上下也都被汗水浸溼,所幸證實不是SARS個案,因此解除了當時的危機。

還有致死率可以高達60%的恙蟲病,在全臺灣恙蟲病個案最多的花蓮,許永祥主任與團隊整理出寶貴的經驗,只要簡單的切片、染色、檢驗,隔天就可以確認!恙蟲病診斷正確率幾近100%,傑出的成果不光是花東地區民眾能享受,許主任說,之前就有一位從金門後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個案,後來疾病管制局把檢體送過來,馬上確認是恙蟲病之後,即時施以紅黴素治療,因此救活一個寶貴的生命。

「身為病理科醫師,我要特別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付出!」許永祥主任表示,大體老師的付出,除了讓醫學生、醫師練習臨床技術,其實每個無語良師的「身教」更是病理科醫師寶貴的經驗。在許主任特別有印象的個案,其中一位就是慈濟志工魏杏芬,後來在病理解剖的時候,許永祥主任將之前學生時代參加過臺大第一千次臨床病理討論會的經驗作結合,當時的臨床病理討論會,分享了全臺灣第一例的血管內淋巴瘤,有了那次的經驗,再經過病理解剖確認,魏杏芬罹患的就是血管內淋巴瘤,也是全臺灣的第二例個案。

大體老師 付出可貴貢獻

就因為魏杏芬無私成就大體老師,後來有一位慈大醫學系畢業的同學告訴他,在長庚醫院皮膚科服務的時候,因為參與了許主任主持的臨床病理討論會,正好當時的大體老師就是魏杏芬,因此診斷時有了警覺,所以,救回了一個同樣罹患血管內淋巴瘤的個案。

還有一個狀況就是,P-ANCA引起的血管炎,許主任說,因為臨床呈現出來的症狀與許多疾病類似,不過P-ANCA引起的血管炎,還多了一個咳血及腎衰竭的症狀,後來慈大醫學系第三屆畢業的吳懿峰醫師,有一次遇到一個老榮民的個案,讓他懷疑是P-ANCA引起的血管炎,雖然之後病人因為病情變化太快,仍不幸往生,但是整個醫療過程已經成為慈濟醫療體系中P-ANCA引起的血管炎診斷治療寶貴的經驗。

之後邱琮朗主任的母親也因為同樣的狀況,從臺北來到花蓮慈院治療,當時在檢驗醫學科主任林等義的協助下,確認是P-ANCA引起的血管炎後,馬上進行血漿置換術,並採取免疫抑制治療,終於成功救回邱主任母親。許主任說,因為有了這樣寶貴經驗,現在慈濟醫療體系中遇到類似個案,十個之中有九個都能成功救回來。

「因為危險,就要更注意安全!」許永祥主任表示,在醫院裡看遍生老病死,對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做的事情能不能符合興趣,是很重要的事情,有興趣才能做得深入、做得長久,尤其病理解剖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許主任說,許多個案就是因為特殊疾病,又或者是不明原因,才必須做解剖,感染的風險當然很大。

無盡奉獻 愛心超越風險

許主任說,曾經有一次在解剖一位患有C型肝炎的個案,一個不小心手術刀劃到自己的手指,後續當然是積極配合醫院感染控制的標準作業流程,抽血、檢驗、追蹤、……等,所幸最後平安無事,但是在等待過程中一直都很擔心,萬一被感染了之後該怎麼做,而且也不敢跟家人提起這件事,只是太太一直覺得奇怪,為什麼那年的過年期間我一直悶悶不樂。

「海棠颱風來的時候,我都沒有留在家裡顧家,反而趕來實驗室救標本,家裡門窗、陽台淹水全都是我太太在處理,我太太都說,我都奉獻給了別人。」在家人眼中為醫院、為病人犧牲奉獻的許永祥主任表示,讓他堅持走下去的力量就是家人的支持。在獲得花蓮縣醫師公會頒發「醫療奉獻獎」的時候,許永祥主任說,感恩一路以來包含無語良師在內的每位師長的引導,感恩慈濟給了他一個能發揮的機會,太太現在也在慈濟科技大學任教,更感恩太太的全力支持,讓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文: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5/11/2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