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園草創不如意 持續改進悟真理
菜園中種植了百香果、長豆、南瓜、羊角豆、玉米與白菜,小朋友們如父母照顧小孩般,天天輪流到菜園觀察、澆水,每每看到新長出來的果實則興奮不已。初嚐羊角豆收穫的喜悅,卻發現其味道苦澀難以下嚥,而且大部分的植物也未能如期的開花結果。
歷經失敗,蔡桂香老師有感而發地說:「環境、根性、信念,影響植物的生長。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陽光、水分,即使同一類的植物也會因播種的時間不同,而際遇不同。再則,即使撒播許多的種子,收穫並不一定多,其中有開花結果者,就能傳宗接代,代代相傳。」
身為老師的蔡桂香,發現種植的道理與教育一樣,老師猶如園丁,要因地制宜,隨著不同屬性的孩子,給予適量合宜的養份,奠定好的基礎,則未來的人生道路必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持續傳承與散播。
菜園農耕情感深 植樹紀念送祝福
六歲的畢業生,從去年(2014年)開始見證菜園從一片荒地,到鋪上石頭小道、拔除野草、過濾土石、添加泥土、堆肥和種植的過程。一年多來,每星期一次的菜園服務體驗課程,從開始嫌棄泥土骯髒、久蹲曝曬的辛苦,以及除草之不易等,透過老師的引導,漸漸地學會觸摸泥土,對泥土和植物說好話,也明白雜草會搶食植物的營養,因此拔草時不再埋怨,而是賣力地付出。

兩班畢業生的老師許秀珍和林雁苓,用心講解紀念樹的意義,以及老師對他們的期許。林雁苓老師表示,畢業在即,讓孩子們從體驗中明白做事情必須「步步踏實」,如同種樹必須經過一連串的翻土、過濾雜質、除草等瑣碎和辛苦的步驟,才能培育出好的土壤,而有了好的根基則植物必能成長茁壯,希望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則未來不管做什麼必能有所成就。
小手付出勤滋養 土壤肥沃迎新生
12月4日,六歲班的師生一早即至菜園進行整地、拔草、翻土、堆肥等前置作業。人人於烈陽下,揮著汗水,努力舞動著小手,開心地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著。突然,張智榮說:「奶油果樹長大是什麼樣?會長出奶油嗎?」童言童語的他,表達出對小樹長大模樣的期待。
蔡桂香老師也特地帶來一盆木瓜果皮和果肉,讓小朋友滋養土壤。雙手捧著滿滿的木瓜果肉,準備施肥的鄧銘貴小朋友對著土壤說:「我給你多多營養。」一旁的同學們也爭先恐後地來施肥。
此時,傳來一句句:「我的手黏黏的。」、「咦!好滑」、「滑滑的只能拿到一點」……還有小朋友誤以為要種木瓜,專挑盆中黑色的木瓜籽擺入土壤中。豐富的表情、動作、言語,令在場的大人們不禁莞爾。
下午時分,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菜園,種下代表2015年畢業生的紀念樹,人人無不興高采烈,四十多個人圍在一起,有人抗議「看不到」,努力找尋一點空隙,有人則躍躍欲試,全力以赴的模樣。

親手栽種樂開懷 陪伴小樹成長
何謹倫小朋友開心地說:「我會回來看小樹,並替它澆水。我們不在學校,老師和小朋友會幫我們照顧它。」陳俐盈小朋友則表示,畢業後將利用學校假期回來幼兒園當愛心姊姊,如此便能照顧菜園和紀念樹。
親手耕種令江佩恩小朋友開心不已,她說:「我家也有種菜喔!所以我不怕手髒,也不怕熱。五歲時,我就開始在學校的菜園幫忙澆水、除草、施肥。今天種植紀念樹,我也是幫忙澆水、除草、施肥,真的好開心!而且我沒吃過奶油果,我想吃看看。」林芯瑤也附和著說:「這是我們的紀念樹,種樹能讓土地平安,吸收二氧化碳。我會常回來看它,我也想看它長大的樣子,吃長出來的奶油果。」
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孩子們把握時間投入心血來維護、照顧菜園,在他們即將踏出校園,邁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旅程,藉著種植紀念樹象徵祝福,也讓孩子能明白其背後的意義,期望他們未來的道路上能實踐菜園體驗的學習精神,步步踏實,自我涵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雁苓、顏玉珠 馬來西亞馬六甲報導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