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在彰化鹿港崙尾環保教育站舉辦的兒童營,慈濟志工透過遊戲與影片欣賞,與父母及孩子們分享愛能產生勇氣,進而喚醒每個人心底常被忽略的那分愛。
對話與交流 最好的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人生價值觀的傳達,是透過彼此對話、交流,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課務志工引導父母與孩子,在「心電感應」遊戲中,促進對彼此的認識與了解。信心班吳安濡和爸爸吳鍚安因有默契而開心。吳安濡說,「希望爸爸能多瞭解我,會學著去留意爸爸喜歡吃什麼,且為爸爸準備。」爸爸則說:「能陪伴孩子成長真的很幸福,而能共同來參與活動,更把握和女兒相處的時間。」
第一次來參與活動的蔡承祐因為〈心電感應〉而開心地笑了,他表示幾乎沒有出去玩的時間,放學回家就只能做功課,協助母親照顧中風的奶奶。陪伴他的梁彩倖述說:「承祐很懂事,會幫忙照顧奶奶,奉茶、盛飯還有倒尿盆等都做,真的值得鼓勵他。」
將美善達理 成一種態度
志工莊詠筑在〈兒童環保歌〉妙手慈音課程裡,告訴孩子全球暖化的因與果,信心班戴翊芸舉手說,在學校也與老師、同學分享要如何愛護地球:「人類要減少使用電器,避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吳俊稚接續著:「那就少吹冷氣啊,才可以使地球降溫。」
生活態度不只是體會一場活動,而是要真正參與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例如日前聯合國在第二十一次氣候變遷會議中與所有國家共識,承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落實於行動生活。

即使感冒還沒痊癒也來上課的宥頤和奎霖,爸爸感動地說:「平常只關心到課業狀況,與孩子互動很少;來到這裡,可藉由活動內容和孩子們多聊,知道他們的想法,同時也感染感恩、尊重愛的精神。」
喚醒心裡愛 貼近彼此心
學會如何去愛的兒童營劇場〈我是小媽媽〉,描述一對姊妹在一場意外中失去父母親,因而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地生活,姊姊藉著思念父母親來鼓勵自己,代替父母親照顧妹妹以及爺爺奶奶……劇情一幕幕隨著〈牽手〉音樂手語歌曲舖陳,感動情緒來到最高點。
緊接著一段影片,描述一位從沒出過國的母親,她帶著中藥材獨自一人要從臺灣前往委瑞內拉,不會說英文的她,因為女兒生產完要坐月子,懷抱著一顆想幫女兒補身體的心,勇闖三個國家,在飛行過程中三次轉機,於機場飲水機喝水的畫面、在飛機上看著女兒與孫子的照片畫面……一切都是因為愛而產生勇氣,喚醒每個人心底那分常被忽略的愛。
「真的要很感恩!我到現在還能每天吃到媽媽煮的飯菜;雖然媽媽因為爸爸往生還常鬱鬱寡歡,卻也讓我學會怎麼去陪伴她,陪她去靜思堂做福慧紅包、或帶她去散散心……」慈濟志工靜怡紅了眼眶說,今天的課程內容實在是太催淚,喚醒每個人對家人的那一分在乎,讓每個人都懂得陪伴,不只是對孩子,也要對父母親,懂得了解對方的需求、貼近彼此的心。
真正的教育是要往下扎根,「禮與理」亦是扎穩的根本之道。一如上人叮嚀:「孩子本具有天真本性,是因為受混亂社會環境影響本性,薰染偏差亂了軌道,唯有以人文相互薰習,才有希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昱湄、林靖婉 彰化報導201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