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後,緊接迎來農曆的「元宵節」,為了慶祝這具有傳統意義的節日,每年各地都有燈會活動,2016年最具規模的「臺灣燈會」在桃園高鐵站至青塘園展出,打造自2月22日起,為期十四天璀燦光華的燈會盛況。
發想奇招 輝映燈會
如何在燈會進行環保宣導時,可以運用互動且有趣的方式來引起民眾的好奇?甚至會想進一步想了解宣導的內容?黃瑞霞與劉美君花了好幾天的功夫,邀請家人、志工、社區民眾一起來動腦又動手。
琳瑯滿目的道具令人目不暇給,有回收過年紅包袋所製作的紙燈籠、寶特瓶與廢棄CD片打造的花燈頭飾、也有從社區民眾處回收的提燈,再經妙手點綴成為一盞盞延續物命的應景燈籠。
還另有寓教於樂的巧思,志工做一個「一日五善」的趣味互動箱,裡面放著五顆精巧小圓球,球面上分別寫著「省水」、「省電」、「素食」、「改變交通工具」、「攜帶環保餐具」。劉美君表示,希望以互動箱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若抽到「省水」的小球,可以詢問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並與他分享省水的意義與方法。」

創意宣導 大眾歡喜
配合燈會場景條件,志工為達到宣導最好的效果,打造三十二支會發亮的環保標語舉牌,2月23日志工頭戴回收素材,手持舉牌,在溼冷氣溫下,製造機會與大眾說環保,把環保種子種下去,用心地宣導,現場即有民眾對志工這有趣又認真的態度表達讚歎。
舉牌透過具備電工知識與美工編排能力的志工群策群力,把做環保、落實資源回收與分類的標語,呈現在一支支亮晶晶的舉牌上,這特色吸引了民眾一起跟著舉牌上的標語,大聲喊出環保口號。
手提環保回收素材打造燈籠的劉美君,聲音嘶啞,但仍興奮地說:「宣導環保,心裏感受無比的喜樂!」呼籲大眾珍惜資源,勸導從日常生活落實環保,著實與燈會滿場熠熠閃耀的花燈,相映生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麗如 桃園報導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