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合與不合 只是心念而已

$
0
0
「今天我來到慈濟,感受到慈濟有三美,人美、心美、環境美,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和善、溫馨,心是那麼的美,環境處處都那麼優雅,這是在外面我從沒有感受到的。」七十五歲來自中國大陸雲南昆明的余民福,特別跟著女兒、女婿回到靜思精舍向證嚴上人拜年。

人美、心美、環境美

余民福平日在昆明就跟著女兒一起投入慈濟志工的行列,這幾日來到臺灣女婿的家,每天早上八點一定打開大愛電視,聆聽上人《靜思妙蓮華》以及《人間菩提》的開示,當他聽到女兒要帶他回到靜思精舍拜見上人時,他好開心。女兒余輝說:「雖然爸爸已經七十五歲了,但是聽到要見上人,他像小孩般雀耀。」

親眼見到了上人,看見上人對每一個人都很親切,讓余民福不僅開心還很感動,他紅著眼眶說:「聽到上人親切地問候我,還送紅包給我,我感覺到很溫暖,我真摯的祝上人法體永遠永遠安康,而且,我明年、後年,都要跟我的姑娘(女兒)回來。」

找到人生的方向

大約十四年前,楊一民與中國大陸籍的余輝因緣際遇在新加坡相識,進而結婚。2007年,楊一民轉調到中國大陸工作,因為工作的關係,幾手每晚都要陪客戶應酬,喝酒、熬夜變成家常便飯,「你是要命,還是要錢?」看見先生每天過著應酬、靡華的人生,余輝既生氣又擔心。聽到太太這一句話,楊一民猶如當頭棒喝般的醒過來,他自問:「我的人生就只有這樣而已嗎?」

經過一番思考,楊一民決定提前退休,夫妻倆每天過著清閒的日子。有一天,他們來到平日認養一位小孩的學校,剛好當地慈濟志工平時經常在關懷這所學校,楊一民與余輝看到志工親自包水餃給孩子吃,對孩子貼心地問候,這分對孩子的用心與關心,讓余輝滿心的感動。

余輝心想:「平日和先生都在吃、喝、玩、樂,我簡直是在浪費人生。」於是,她主動詢問慈濟志工:「師姊,我和先生可以加入志工嗎?」這一句話開啟了兩夫妻與慈濟的因緣。

「剛開始,我想女兒還小,而且又很叛逆,先生先投入,我做幕後工作就好。但是,有一天聽到上人開示:『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我恍然覺得,我應該善用這個人身才是。」余輝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做慈濟。

原本余輝也深怕女兒抗拒、排斥,想不到平日在學校一小時都坐不住的余家妮,來到慈濟,聽見上人開示,竟然二小時不起於座,如如不動的靜靜聆聽,當時余輝感到不可思議。「她對我說,『師公上人好莊嚴,聲音好柔好好聽。』」

也因為余輝自己的改變,影響了女兒余家妮,「以前我都是用命令的口氣,現在我以溝通的方式來與女兒互動,慢慢地,家妮感受到我的誠意了。」就這樣,余家妮假日就跟著父母一起做慈濟,性情也改變了,「她在學校從警告生,到後來慢慢拿到進步生。」女兒的改變,自己的成長,讓余輝確定自己選擇慈濟這條路是走對了。

沒有合不來的人

2013年授證為慈濟委員的余輝,覺得成為慈濟人不僅是一種使命與承擔,也是個人的修行與磨練,余輝感觸頗深地說,「每個人個性、習氣不同,有時做事難免有意見不同、磨擦的時候,也會有懈怠的時候,但是想到上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對那麼多的事卻從來不曾休息過,就會感到很慚愧、很懺悔。」

為了讓自己法更入心,余輝和先生每天清晨四點多一定到分會「晨鐘起.薰法香」,滋潤自己的心田,「以前我只跟合得來的人說話,但是現在,我想沒有合不來的人,是自己的心念不夠寬,跟自己合得來的不算什麼,愈是合不來,愈要努力結善緣。」

余輝和先生楊一民因為慈濟而改變了人生,讓父親余民富在慈濟找到了人間的美善,讓女兒余家妮由叛逆變乖巧,年輕的心靈找到未來的方向。

(文:孫麗蓮 花蓮報導2015/02/2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