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初春微寒的週日,一百七十七名北區教育功能團隊的志工,相聚於新北市慈濟雙和聯絡處,參與「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和月會。4月份教案主題「惜緣」,根據不同年齡設計四個活動體驗,希望學員專心投入活動的體驗後,將感受回饋與建議。
參與研討會的北區教育功能團隊,包括來自慈濟教聯會、慈少、慈籃、慈青、新芽課輔、大愛媽媽和兒童親子成長班等志工;因此互動的學員年齡從幼教、小學、國中到高中。
小遊戲大考驗 收放在進退間
「愛心大考驗」的體驗活動,構想來自中國寓言故事「毀瓜與護瓜」。士林兒童班志工郭惠菁徵求十二名參加「自願組」,請他們站在童軍繩圍成的A地,並各拿一塊地墊(代表愛心),然後再徵求十五名加入「考驗組」。
郭惠菁邀請「考驗組」包圍「自願組」,並用皮球輕擊地墊,自願組受到攻擊,一一從A地退至B地。後來因為A地發生水災即將被淹沒,郭惠菁將繩子的範圍越縮越小,顯示情況危急。而受攻擊退至B地的人,或有部分消極抵制,不予理睬;多數人仍懷抱人溺己溺的精神。所以自願組仍發揮愛心,各捐出一塊墊子,鋪成路橋,拯救受困的考驗組。
「曾被迫離開家園的自願者,為什麼願意幫助對方?曾攻擊別人而今被解救,感受如何?」愛心大考驗後,參與的學員都能暢所欲言:「因為不捨,所以伸出援手。」、「今日被救,要感恩回報。」
第二個體驗「收放之間」,利用童年玩繩的遊戲,兩人一組,先將繩子繫腰,再繞過背後,配合身體鬆緊,一收一放之間,利用力道,讓對方腳步移動,決定輸贏。
「人生是否一定要有輸贏?不怕對方跌倒嗎?不能互助嗎?」樹林慈少班志工賴麗珠的提問來引導大家深思,人生的職責不是爭輸贏,而是要「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用愛待人,並化解仇恨與敵對,發揮互助的精神。

人人敦親睦鄰 化惡緣為善緣
分站活動「你愛你的鄰居嗎?」由永和大愛媽媽黃雅萍及課務團隊規劃「敦親睦鄰公約」,三種遊戲方式分為,「樓梯髒了」、「急事出門」、「獨居老人」,三人為一小組,當沒有遵守「敦親睦鄰公約」的小組則需換位子坐(象徵懲罰),遵守公約的可以安坐。
有時候因為別人(鄰居)的錯誤,害自己一直換位置的時候,難免產生各種矛盾與衝突,進而產生怨懟。課程引導大家要處處結好緣,相知相惜,每個當下都要用心,以「大愛無私、以德報怨」的包容心,與鄰居結好緣,並做到敦親睦鄰、守望相助。
人事繁雜,心情就像多雲偶陣雨,假設被批評、男女朋友變心、網路被中傷攻擊時,學員針對此事件寫出情緒。有人寫「憤怒」二字,也有人寫「哀莫大於心死。」更有學員寫「傷心二字不足以表達!」
圍坐學員,一一複述情緒事件,先重複前者所寫的話,再加入自己的情緒,寫在紙張,包覆前者的紙團上,如此傳至最後一位,情緒紙球越包越厚、越滾越大。如何突破烏雲望虹霓呢?最後由隊輔透過提問與聆聽,引導學員跳脫情緒,並說出正向想法,或以具體行動解決問題。
一位志工在「心情滾雪球」體驗中,面對被朋友說壞話時,馬上反應,「要外出大吃一頓。」隊輔繼續追問後,他才心平氣和地回答:「我要反省。」由此可知,負面情緒如滾雪球,於事無補;正向思惟,才能解決問題。
承擔「心情滾雪球」單元的世新慈籃志工傅秀美繼續引導學員,說出正向能量的好話。「生氣就是短暫的發瘋。」、「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現場《静思語》好話愛心接力;此唱彼和,大家驚覺,「這也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體驗。」
經過上午的體驗,新北市慈籃志工高春綢如獲至寶說:「下午,我要將學到的遊戲,和慈籃學員、家長互動。」從慈少到慈籃,深耕社區的教育功能團隊,人人散發愛的能量,嘉惠社區學子並發揮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美娥、游采潔 新北市報導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