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臺中分會於5月8日舉行「2016五十周年浴佛暨經藏演繹」,二百零六位入經藏人員,透過肢體詮釋經藏,經由音樂、影像見證慈濟走過五十年的艱辛歷程。
入經藏學會轉念
輕安區裡,張明信精神飽滿、動作純熟,一點也看不出身體正遭受病痛折磨。罹患鼻咽癌三十年的張明信,離婚獨居,前二十年病情獲控制,尚有辦法打零工自食其力;然而,十年前病情每況愈下,只能靠勞保退休金維持生計。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積蓄花費殆盡時,張明信又發現罹患罕見疾病「食道遲緩不能」,造成吞食困難,導致營養不良而骨瘦如材。三年前,更因為嚴重感冒引起肺炎而昏迷不醒,被送到臺中慈濟醫院治療。出院後,經提報成為慈濟照顧戶,西屯慈濟志工開始長期關懷和陪伴。
張明信雖然身體不好,卻不怨天尤人,善盡自己的一分心力,在自家做好資源回收分類,整齊放在陽臺,再請慈濟志工幫忙載到東大園區。
喜歡閱讀,每個月志工前往互動時,都會帶《慈濟》月刊與張明信分享,也會跟他分享慈濟志業點滴。某天話家常中,志工邀請張明信參加社區讀書會,他毫不考慮答應,從此,讀書會上都可看到他的身影。
今年(2016年)適逢慈濟五十周年,社區舉辦「無量義」經藏演繹,張明信也共襄盛舉。共修練習時,張明信雖然很認真學習,卻還是常常忘記動作。因此,他請卓信宏將演繹內容存在隨身碟,回家後利用電腦播放,不斷練習,每天最少十次。
皇天不負苦心人,正式登臺時,張明信動作整齊有力,跟著大家融入經藏中。張明信說:「感恩慈濟志工長期的陪伴,讓我感受到善與愛。」
參加讀書會和「無量義」經藏演繹,張明信覺得身心靈均獲得法水洗滌,精神愈來愈好;而且,他也深刻體悟,遇到挫折時要懂得轉念,用樂觀態度面對,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經藏演繹啓自性
夢境裡就是這長長的階梯,拾階而下,莊嚴的佛堂、慈悲的佛陀灑淨圖,讓齊輝的心情得到了平靜,卻不知道這是甚麼地方?直到今年參加經藏演繹,來到臺中分會二樓講經堂彩排,夢裡曾幾度探訪的地方,原來就在這裡!
齊輝,中國大陸東北人,與先生相識、相戀三年,婚後搬回先生的故鄉臺中和婆婆同住,一晃十年過去。與先生共同經營紅茶冰店,生意不錯、生活穩定,每天除了忙店務,沒有其他精神寄託,齊輝心中難免空虛,寂寞情緒偶爾會與對面鄰居、洗車場大姊陳月惠吐露。
2013年的某天早上,陳月惠帶著齊輝來到離店一公里遠的慈濟東大環保站,看到環保站裡做著分類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志工,爲了挽救大家的生活環境而埋頭苦幹,齊輝心中感動萬分,心想她也可以為地球環境來盡一分綿薄之力。從此,每週四、週六早上六點多,都可以看見她出現在環保站的忙碌身影。
個性積極、勤快的齊輝,在環保站裡態度認真、行動迅速,是當值志工蔡秀家的得力助手,秀家有時還要提醒她:注意安全、避免受傷。為了節省走路來環保站的時間,齊輝無照騎車被警察攔檢開單,罰緩一萬多元,讓先生很生氣。
可是,齊輝認為做環保是對的事,也是讓她覺得快樂、又有意義的事情,她想要堅持下去。「那就必須有所改變啊!」齊輝去考取了駕照,並學著改變說話語氣及把家裡整理乾淨,好好的與先生溝通。
齊輝自我反省:以前不知道要感恩,也講不出來,現在知道凡事都要感恩,自己先改變,先生現在也認同慈濟了。今年適逢慈濟五十周年的殊勝因緣,心想:「人生哪能有幾個五十年,慈濟五十我有幸遇到了,一定要把握機會入經藏,將證嚴上人五十年來的篳路藍縷演繹出來。」
齊輝說:「剛開始練習時,自覺怎麼那麼笨!記不住經文、記不住動作,心裡很惶恐,感覺對不起上人。我一定要想辦法克服!所以我就祈求佛菩薩、眾神明、上人來加持我,讓我智慧開,能把經藏演繹圓滿完成。想不到,我真的記住了。」
人人本具佛性,將法入心,如乾旱得到甘露水般,將潛能發揮出來;藉著經藏演繹,讓法種入心,參與的人員都能自利利他,啟發良知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碧玉、鄭吉芬 臺中報導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