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家森由太太騎車載到環保站,每天八點之前就到,從不例外。環保志工連家森說:「沒發心不會來,發心就要每天來。」
腦性麻痺導致雙腳萎縮變形,連家森只能緩緩、緩緩的走。由於聲帶受傷,聲音沙啞到幾乎聽不清楚,連家森很少說話,他總是這樣靜靜的坐在角落雙手不停。他的身影感動許多人,慈濟志工孫瑞香說:「有時踩到東西滑跤好幾次,看了跟他說,師兄小心一點,看了很不捨,他也是一樣(站)起來說沒關係沒關係,起來繼續再做。」環保站裡的志工也說:「(他)很認真做就感動,天氣不好下雨都來就是感動,什麼叫感動。」
克服萬難 付出回饋
慈濟志工陳美英說:「他以前是我們的照顧戶,秉持回報的心來我們的環保站(付出)。」五十八歲的連家森吃過多少苦算也算不清,從他出生那一刻就注定要走一條不平凡的路。連家森說:「我母親說我出生時就死了。」
由於生產過程缺氧,連家森出生時沒有呼吸心跳,媽媽和產婆使勁的搖晃,把他搖醒了,但他也因此腦部受損、肢體不便、講話不清。
雖然有那麼多的不方便,仍沒有擊退他持續付出的心,慈濟志工潘枝美說:「剛來時他走路沒這麼好,如果要拿個東西我們還要稍微攙扶他,現在不用了。」
「有運動有差。」連家森如此說著。人生像倒吃甘蔗一樣越來越甜,身體越來越好,連家森把這一切歸功於做福田得來的福報。因此只要有活動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別人能做的,他克服障礙樣樣做到。
生生世世 跟隨明師
「人出生沒有十全十美,有很美有很醜,這要怎麼說呢?發現缺點,自己要有勇氣走一條路走出來。」連家森樂觀的面對人生,來到環保站,他說:「歡喜的心,心很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支持他繼續往前的動力是他的太太張瓊榕。張瓊榕說:「他做這樣,歡喜就好。」
連家森夫妻做得很多但話很少,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懂彼此的心,每天每天就是溫馨接送。連家森說:「我以後生生世世要來這裡,跟師父做環保。」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李雅萍、廖學信 臺中大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