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位慈濟長期所關懷弱勢家庭的素人藝術家,在志工陪伴期間,發現他們的藝術天分,輔導他們投入創作,過程中逐漸為自己原本灰暗的人生,彩繪出亮麗的生命。在慈濟的協助下,為他們圓夢開設創作展覽「彩繪生命──慈善聯合美展」,8月13日下午正式開展,為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再添繽紛色彩。
藝術治療 發現一片天
慈濟「彩繪生命──慈善聯合美展」自8月13日起至9月18日,在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展出繪畫、攝影、十字繡等共計一百幅作品。九位素人藝術家中,有人身受病痛所苦,有的是長者獨居生活……他們透過創作過程,為自己勾勒出「一針一分情、一畫一世界」的精彩生命。
今年(2016年)十七歲就讀高中的郭哲雍,小時候經常「困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與人互動,媽媽周亞霖在哲雍的早療課程與工作養家之間勞心勞力,慈濟志工給予即時關懷,提供適切的幫助。
在一次藝術治療時,哲雍竟然可以安靜並認真畫畫長達十五分鐘,經由治療師的建議,讓哲雍往美術方面發展,小時就讀美術班,學習素描、水彩、版畫、油畫各項作品,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屢獲佳績。
身為長子的哲雍,經過成熟務實思考,高中決定改念建築科,不僅能持續繪畫興趣,也期待大學志向建築系,將來求職機會較多也能幫忙媽媽承擔家庭重擔。
媽媽周亞霖今年母親節甫獲得臺北市大安區模範母親表揚,在8月13日的開展典禮上,代表哲雍向各界表達感恩,她說,哲雍喜歡畫房子,用簡單的色系與筆觸呈現心中的意象,透過畫筆傳達被禁錮的內心,「哲雍其實很感恩許多人的關懷,也期許自己能從一位手心向上的受助者,翻轉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

寄情創作 也是在修行
年屆七十的獨居長者李羅貴雲阿嬤,數年前曾短暫學習書畫,後因故中斷,從此便在家自學,樂觀又爽朗的個性,將生活重心寄情於繪畫創作,至今已有兩百多件作品,她參酌中國傳統織物圖案和書畫,用色獨樹一格,色料都是廢料回收再利用,非常環保。
「繪畫是創作,更是自我修行!」李羅貴雲說,將繪畫融入生活中,有如修行般,每天用心描繪,忠實表達自己的心境,今年初還開始學習利用電腦記錄人生。慈濟志工從2009年開始關懷至今,李羅貴雲感恩說:「慈濟對人廣慈博愛,仁心熱忱,無微不至的照顧,處處給予親切的關懷,使人人感受無限的溫暖。」
證嚴上人曾開示:「人生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卻能自我拓寬生命寬度與厚度。」九位作者透過藝術創作,讓人看見走在稜線上,徬徨無依的他們,如何用一念單純與毅力,找到光亮與出口,使生命增添不平凡的色彩。
今年是慈濟創辦五十周年,慈濟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拔苦予樂,半世紀以來,慈濟志工不辭艱辛,不求回報,深入社會暗角,膚慰眾生苦痛,在人人心中播善種、培希望。
慈濟慈善美展也融入慈濟五十「靜思時空‧慈濟萬行」社區道場靜態展,呈現慈濟志工如何付出無所求,燃心燈,拭亮心地明珠,持續用大愛溫暖世間。
(文:顏福江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