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賣場放露天電影 結合環保

$
0
0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年(2016年)5月的報導指出,新加坡民宅資源回收率下降,從2010 年的百分之二十二下滑至2015年的百分之十九;而四間政府委任的公共固體廢棄物管理公司也發表數據,顯示從組屋回收箱所回收的物資,污染指數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回收物充斥著骯臟的尿布、廚餘、用過紙巾、電燈泡等等,顯見民眾對於環保的觀念有待提升。

慈濟新加坡分會一直在提倡環保,於2016年5月28日傍晚,慈濟志工受邀到白沙購物中心(White Sands Shopping Centre)戶外的露天電影欣賞會去宣導環保與帶動,志工也把宣導環保的觸角,延伸至6月19日下午於購物中心圖書館舉辦環保講座。

推廣資源分類 保護環境

在這露天電影觀賞會,車子可直接駛入購物中心旁一大草地內,坐在車裡觀賞電影;一般民眾也可坐在銀幕前的野餐墊子,一邊觀賞電影,一邊享用美食,重溫野餐的樂趣。只需付入場費,民眾即可享受免費的爆米花、棉花糖……現場還有由其他慈善團體所設立的攤位和幸運抽獎。

新加坡志工預測現場會產生大量垃圾,主動向賣場管理層建議,希望當天能走入人群宣導環保,帶動民眾動手學做資源分類。慈濟志工陳潤福說:「動員社區的環保志工,把握因緣走入人群,讓民眾知道慈濟一直都在做環保、救地球。」

當天,志工分別在場地放置六個回收桶,個別貼上塑膠、紙張、玻璃、鋁罐、鐵罐與其他的標簽,方便民眾分類,也分派志工在各個點做引導。當民眾用完餐飲後,手裡拿著垃圾走到桶子前,即將要丟棄時,負責站崗的志工連忙引導他們,將寶特瓶、玻璃瓶、塑膠袋、紙張等,投入不同的回收桶。讓隨手輕易一丟的動作,改為想一想再丟,在志工引導下,大多的民眾都能紛紛響應分類。

落實資源分類 降低浪費

從新加坡環境調查(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顯示2015年國人的垃圾數據,新加坡人每天產生約8,402噸垃圾,且在民間戶外大型活動後,一般會在現場留下不少的垃圾,主辦單位往往是外聘清潔公司來維護環境的清潔。

活動主辦單位外聘的清潔公司,老闆陳國華在會場看見志工把手上的「垃圾」進行分類,起初投以疑惑的眼光;但經聽志工耐心講解「清淨在源頭」等環保理念,他轉疑惑的心念為真心贊同。

不僅老闆與志工一起做分類,同時也動員他的員工把收集回來的「垃圾」,仔細分類一番,將可回收的物品變成「資源」。陳國華說:「第一次做分類,以前總是將一袋袋收集到的垃圾往焚化爐裡送,不了解該如何分類,也從來沒想到把物資回收環保。」老闆有了分類觀念,也是宣導環保的收穫。

電影觀賞會結束後,慈濟人將環保物資載至環保站回收,而剩下無法回收的物資則由清潔公司車載走。「感恩您、祝福您」,看到志工真誠的付出,陳國華感恩志工。

慈濟與購物中心合作,以不同方式貼近民眾,期待能開啟更多的民眾一起提升環保意識。【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南凱、葉惠瓊 新加坡報導 2016/06/19)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