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然能力 令人驚訝
「彥銘,11月5日是星期幾?」王馨黎望著兒子。黃彥銘不假思索地回答:「星期六。」一旁的慈濟志工拿起手機,迅速滑過,「真的是星期六耶!」志工睜大了眼睛再問:「那2月6日呢?」潛藏的好奇心一下子全被激發了。
黃彥銘無視於志工驚奇的高音與驚訝的表情,回應著:「星期六。」驚奇的聲音對黃彥銘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驚訝的表情,對弱視的黃彥銘來說,有可能是一輩子也看不到的畫面。
王馨黎說,農曆的日期也準。於是志工再問:「那明年(2017年)的農曆五月五日呢?」黃彥銘頭一搖,說:「星期二。」那速度,比電算機還快。志工互相你看我,我看你,不約而同地呼出:「他有超能力!」
黃彥銘見志工來,歡喜雀躍。他拿出國語習作開始寫字,幾乎要將整張臉貼在簿子上,才看得到自己寫的字。他的視線距離,一眼六十公分,另一眼公分,離電視一尺,才看得清楚演什麼,醫生評估他的近視一千三百度。
一抹濃重的烏雲夾帶著燦亮的金光,緩緩掠過志工心頭,那是一分既不捨又期待的心情⋯⋯

生命之光 無可限量
黃彥銘出生兩個多月時,王馨黎將他平放在床,發現他的眼球往下吊,並且會震顫,完全不對焦。帶到附近診所檢查,懷疑是水腦,觀察一個月確認異常,轉到大醫院的小兒科,發現他肝脾腫大,疑是血癌,再進一步追蹤,發現不是……
全身上下都翻遍,就是找不到病因,後來轉新陳代謝遺傳科,發現他的足骨比正常的嬰兒堅硬,深入檢查確定他得了罕見疾病——惡性嬰兒型的骨質石化症,俗稱「大理石寶寶」。此病波及全身神經,也因此成了中度智障兒,那時他才五個月。
「我不相信!怎麼可能?他看起來那麼正常?」樂觀開朗的王馨黎不明白,老天爺為何跟她開了這麼大的玩笑,先生黃祥益流下了眼淚:「我又沒做殺人放火的事!」孩子誕生的喜悅猶未散去,突然就烏雲滿天,黃祥益百般的抗拒;夫妻倆全然陷入淒楚、絕望之中。
透過基因檢查,王馨黎與黃祥益都有隱性大理石症遺傳基因,遺傳給子女的機率是四分之一,不幸黃彥銘卻被遺傳到。全臺得此病者未超過五人,如果沒做骨髓移植,骨質會不斷增生,骨細胞從正常的空洞逐漸變實心,像大理石一般又硬又脆,頭會愈來愈大,平均壽命不超過十二歲。
絢麗的愛情,締造了王馨黎與黃祥益美滿的家,而他們的愛情結晶,此刻正以排山倒海之姿,帶領著他們逆風飛行。前方有高山險阻,也有清清河流,不管願不願意,面對這命運的戰場,此刻他們都穿上了盔甲,搏鬥的戰鼓正式敲響。
微光閃爍 忽明忽暗

療程啟動,初探人間的黃彥銘,在還學不會喊痛的襁褓中,沾著父母的淚水開始接受化學治療,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的配對成功機率,院方與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猶如火車的雙軌,仍十萬火急地同步進行骨髓配對相關作業,企圖在汪洋大海中,找尋那塊能救渡黃彥銘的小小浮木。
不可思議的是,好似黃彥銘身上有小精靈,啟動了神祕開關,讓那微細得幾乎看不見的機率,如漣漪般持續擴大。消息傳來,短短一個月內,全臺有六個人與黃彥銘的骨髓配對基因相符。
「感恩」二字如潮水,剎那間在王馨黎與黃祥益的心海澎湃盪漾,而「回饋」二字又如農夫,在他們的心田裡灑播善種子,以後一定要回饋社會。感恩與回饋,是他們夫妻倆當下唯一的心情。
六人之中,挑選了一位最適合黃彥銘體質的人進行骨髓移植,前後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進進出出醫院,院方更動用了四位護理師悉心照顧,醫病之間搭起了密不可分的橋樑,日夜守護,終於換回黃彥銘一個全新的生命,但是骨質石化症所引起的視障與智障,也將如影隨形的跟著他一輩子。
在兒子與死神拔河的過程中,這千千萬萬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善念與愛心,王馨黎與黃祥益點滴在心頭,他們心中明白,那絕非金錢買得到的。社會的溫暖,讓他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獲悉慈濟在臺南永康區舉辦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夫妻倆也挽袖一起加入救人的行列,創造愛與善的循環。襁褓中的黃彥銘,啟發了父母的善念,也是他們生命中的貴人。
善念開啟 願做渡舟

那分為人父母不忍孩子吃苦所受的煎熬,與擔心孩子前程所做的一切安排,在孤立無援之下,更練就了王馨黎的堅強,那一張依舊年輕漂亮的臉龐,散發著母愛的光輝,而黃祥益則是她唯一的後盾。
因為黃彥銘,王馨黎榮獲了「全臺愛心媽媽」獎,也因為黃彥銘,王馨黎學會了用知足與感恩的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懂得「把握當下」最美。
在慈濟志工不定期陪伴與關懷的過程中,黃彥銘漸漸長大,為了配合他特殊的學習環境,去年王馨黎帶著他賃居臺北,以方便就讀視障重點學校,今年開始學點字。黃彥銘的數學超越同齡,問他去年什麼時候去臺大醫院門診,他日子記得清清楚楚;高鐵是幾號班次,也從不閃失,對數字的敏感度極高,很顯然的,老天爺已為他開了另一扇窗。
在學校,黃彥銘拿著白手杖;在家中熟悉的環境裡,他總是跑進跑出、活蹦亂跳,充滿了好奇心。他懂得孝道,會為父母搥背、奉茶。看著黃彥銘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悠然自得,王馨黎捨不得讓他提早長大。
而黃彥銘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他有同樣的生命密碼,但是這未曾謀面的身影,卻一直閃耀在王馨黎的內心深處,終於,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捎來相見歡的訊息……
萍水相逢 情深義重
在期待中,媽媽帶著黃彥銘來到會場準備與捐者相見歡。令人驚豔的是──裹著外套抵擋深秋的涼意,也難掩洪文彬的壯碩美肌;親切的笑容,一反健美者給人粗曠巨大的印象,拉近了與人的距離。
十七歲時,因打球摔傷了脊椎,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歷經了生不如死的疼痛,讓洪文彬感受到健康的可貴,也種下了後來捐髓救人的善念。
四十二歲的洪文彬,八年來常惦記著:「受髓者是否安然無恙?」這是今年初他受邀參加骨捐相見歡時的第一個念頭。那一刻,確定了對方真正活下來,心中滿是安心與喜悅,他始終相信,是因緣牽繫著彼此,在今生做最美麗的相遇。
10月15日下午,臺南靜思堂舉辦的「骨髓幹細胞中心二十三周年慶暨相見歡」的感恩會上,笑與淚交織,王馨黎目睹著兒子的救命恩人,擁有這般英勇的體格與和善的笑容,她終於明白天生好脾氣的兒子,為何如此的活潑好動了。洪文彬特地準備了啞鈴,作為與黃彥銘的見面禮,啞鈴無聲,卻傳遞了天上人間清水之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惠珠 臺南報導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