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藥師佛悲願 田中央嘛會到

$
0
0
「每一科能那樣的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才能做得那麼成功,這就是田中央大醫院。」圓滿了海外兩千多人共六場次,以及彰化受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證嚴上人於11月18日行腳來到大林慈濟醫院,為兩場將近一千人的感恩會,帶來溫馨、且充滿感恩的祝福。

團隊互協 手術圓滿

此次的見證分享與深入經藏的演繹,結合了《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呈現,司儀提及上人因應不同的時空背景和因緣,共講述三次《藥師經》,傳達出上人為求天下祥和的悲心大願。

第一場的見證分享,由11B病房護理同仁及行政同仁精心演出短劇,陳述一位八十歲鄧阿嬤,十四年前被檢查出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儘管接受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手術和服藥,但隨著年齡增長,疼痛愈加頻繁且稍微活動就喘。

孝順的兒女們,不忍鄧阿嬤飽受病痛折騰,帶著她東奔西跑求醫,得到的回應不是只剩兩年壽命,就是手術風險高、置換瓣膜需自費一百多萬元。「母啊!我們不能沒有您……」兄弟姊妹們想起親叔曾於大林慈院給心臟外科張兼華主任治好心臟問題,決定帶媽媽試一試。

張兼華主任除了仔細評估病況,還協助他們透過社工組向慈濟基金會申請費用補助。確認可施以「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手術」,心臟內、外科團隊事先多次演練,正式手術時,還有來自匈牙利的Andreka Peter醫師共同協助,一個多小時的手術順利圓滿,成為雲嘉南地區首例手術案例。

「感恩上人,多謝!感謝醫師給我治病,感恩師姊、感恩大家真照顧,感恩護士小姐的照顧。」蒞臨現場的鄧阿嬤露出可愛的笑容,一一道謝。小兒子鄧先生也道感恩,「感謝慈濟大林的愛、感謝慈濟基金會的協助,最感謝是心臟科張兼華醫師及林醫師的鼎力協助,為家母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相當成功、相當好,讓家人能夠喜獲重生,真的很感恩也很感激!」

看到短劇結束後播放的手術畫面,讓張兼華主任憶起團隊努力幫阿嬤解決問題的點點滴滴。「以阿嬤的身體狀況,如果要在胸前開很大的傷口,恢復的時間會很久,而且以她疾病的嚴重程度,開完可能還是沒辦法安全過關,我們後來引進最新手術,只要在腹股溝的地方,開一個約兩公分的小傷口,就可以把導管送進去,把瓣膜位置定位好。」

依阿嬤的身體狀況,傳統手術或許需要十個小時以上,但那一天的手術不到兩小時就結束,鄧阿嬤回到加護病房後,一個小時內即醒來。張主任為阿嬤的康復、一家人能夠繼續團圓而感到高興,「很感恩上人,也很感恩執行長、院長、副院長,還有大家的支持!前面一直提到我的名字,我覺得對團隊不公平,因為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執行的手術,我們是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很多人一起努力,才有辦法完成的成果。」

心臟內科主任林庭光醫務秘書也分享,「大林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是整個團隊、內外科的互協,這也是心臟外科很大的成就。過去這種狀況,在內科真的是束手無策,因為有執行長的遠見,引進了一個可以做內科的心導管、又可以進行開心手術的心導管室,在張兼華主任的努力下,讓我們的術式能圓滿完成。我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造福這樣的病人。」

家的感覺 身心解套

第二場見證分享,由大林慈院身心醫學科團隊結合其他單位同仁,以舞臺劇搭配手語一同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之第九願〈回邪歸正願〉。

「持戒忍辱精進的定力,才能解脫外道的纏縛,拆除五濁的藩籬,悉令眾生不墮惡趣與魔域……」接受身心科團隊陪伴的葉先生,如同歌詞描述解脫纏縛般,身心安樂許多。

早年失父,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葉先生,二十多歲時因母親投資股市失利,他一肩挑起家庭重擔,龐大的債務讓他不得不身兼多職,甚至變賣所有家產來維持家計。後來,與朋友一起投資餐飲生意,未料,被朋友欺騙而徒增另一筆債務。

多重打擊和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葉先生的身心出了狀況,住進他院的身心病房,慈濟志工走入關懷的因緣,介紹他來到大林慈院治療。除了接受藥物治療,他透過繪圖、烹飪、桌遊等團體治療、心理治療、藝術治療,無形中穩定心緒且增加自信。

此外,經醫療團隊的引導,他也參與院內的二手惜福物活動和走到戶外表演,從一位被照顧者成為助人的人。「來這裡,讓我有一個家的感覺,所以我蠻喜歡來這邊上課,感覺很輕鬆。」葉先生說出內心的感受。

「人生是苦,生病更苦,精神疾病尤其痛苦。」身心醫學科主任董俊良提及這類患者,於本身功能、人際關係、社會互動上有很多委屈,除了靠藥物控制,團隊的專業和愛,更是讓學員們重返社會、找到自我價值的力量。「感恩上人,從開院到現在,幫我們種了那麼大的福田,讓所有工作人員還有病人,在這邊都能得到很大的福報。感恩上人!」

妙手人醫 守護健康

慈濟走過半世紀,五十年來,慈濟都是以「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的精神,用愛鋪路走過,上人提及,醫療志業也是以覺有情、用愛走過來。

回憶十多年前,選擇在這麼鄉下的地方蓋醫院,上人坦言,前一刻選定土地,下一刻就後悔,「緣就是這樣,跑不掉。」當年還是二十多歲少婦的慈濟志工林淑靖,因公婆的支持,加上地方人士的護持,湊足了土地面積,終究把一片甘蔗園化為醫療園。

「張(兼華)醫師說,大家都說我的名,不公平,因為這是一個團隊的精神、團隊的力量、團隊愛的付出。我們全院領導的各科室主任們都不居功,就是這樣寬闊的心胸來帶人。」不只各科的妙手妙人醫,主管們的氣度更讓上人讚歎。

有時聽聞醫院在招募人才上的困難,上人不免憂心,但得知從一畢業服務至今的同仁大有人在,甚至在此成家安定下來,而且看到中雲嘉南高屏等地志工們很協力,輪流不息地護持醫院,讓上人很感恩。

見證分享上,同仁們唯妙唯肖的演出,上人表示肯定,並說及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位都是這一生舞臺上的主角,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很成功,上人也在扮演自己的角色。上人期待醫療志業不離開慈善,同時結合教育與人文,並期盼號召更多有志一同的同仁們,一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文:謝明芳 大林慈院報導2016/11/18)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