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理提報 傾聽與陪伴
2013年3月阿森的鄰居王先生,主動向嘉義慈濟志工提報,王先生表示阿森是個孝子,獨自照顧阿公、阿嬤及雙親直到天年,可是如今阿森卻因為憂鬱所困,遲遲走不出來,因此讓他決定為阿森尋求幫助。
「請問林阿森菩薩在嗎?我們是慈濟志工。」接受王先生提報的個案,嘉義慈濟訪視志工來到阿森的家。不一會兒,志工便等到帶著憂傷神情來開門的阿森,雖然表情如此哀傷,阿森還是禮貌地打招呼,並請志工進來屋子。
志工們一踏入客廳,大家都有點不相信這是一個單身男子的家,因為家中每樣物品都排放整齊,一眼望過去廚房整齊乾淨,房間中的棉被也摺疊工整,整個家中幾乎沒有一個角落是雜亂的,就連書櫃都整齊的排放書刊。
阿森告訴志工們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他二十五歲那年,母親就過世了,當時父親希望他成家立業,幫他物色外籍配偶,並且結婚。阿森非常善待及尊重妻子,可是不知為何,妻子卻在成親後的五個月就離家出走,就此沒了音訊。
回憶起傷心處,阿森不禁潸然淚下,哽咽地表示,自從妻子跑掉以後,他開始關閉了自己,每天把自己關在廁所哭泣,不想見人,時間久了仍然無法走出痛苦,導致自己自卑感愈來愈重,不想走出家門。

愛的陪伴 心開就意解
志工溫秀琴對潔身自愛的阿森總是耐心地傾聽陪伴,時時拜訪他,常常打電話關心他有沒有吃飯,甚至在初期陪伴時,聽到心情低落的阿森表示:「真想喝農藥就走掉好了。」溫秀琴也趕緊安慰阿森:「你是長輩眼中孝順的孩子,左右鄰居也都那樣關心你,相信你的父親也希望你能堅強的活下去!」溫秀琴總是鼓勵阿森要好好保重自己,把身體顧好,將來一起來幫助需要其他需要受幫的人。
在慈濟志工們的陪伴中,阿森非常感恩人稱「江媽媽」的慈濟志工江林金鸞,阿森表示,江媽媽對他非常照顧,經常帶著米和食品來給他,說是要讓他補充營養,同時也常安慰他說:「你要自己堅強活下去,不是為別人活下去。」並鼓勵阿森一起來做環保,讓阿森覺得江林金鸞很像自己的媽媽。
嘉義慈濟志工從2013年開始,經過了兩年的陪伴,訪視志工許彩月看到阿森在大家的陪伴中,靜養過後的他,已經能夠獨自一個人走到街上、廟口,尤其看著阿森快步走路的樣子,都讓大家非常高興看到他在心靈與身體上的康復。
苦既拔已 投入大福田
許彩月於是開始邀約阿森一起來當環保志工,在家門口收集回收物品。阿森一想到可以與更多慈濟人結好緣,便心動的馬上同意,並且開始行動。回憶起阿森第一次參加環保日的情形,許彩月表示,那天看到他默默地往梅山環保站的方向走去,一來為他感到開心,二來又怕他找不到路,許彩月因此騎著車跟在阿森的後面,陪著他前往環保站。
阿森從2015年9月開始踏實地走進環保站,主動承擔玻璃分類的工作,從分類顏色、開罐、清理做得快速又有心得,從此日子過得有意義。阿森回想起第一次走進環保站的感動,他表示,那時看到每個人很拼命在搬運東西、彎腰分類,大家不怕手髒,也不怕東西重,做什麼都很認真,很快樂。還有八十多歲老菩薩也跟著在做,看到她們的身影,阿森告訴自己,有能力也要回饋,把自卑化為力量。

環保站裡的每個人對阿森的關懷,讓他謹記在心,就像牧師退休的志工蔡政衛總告訴阿森:「做環保,心會很快樂。走入慈濟就是一個大家庭,有心事都可以講出來,不要放在心裡。」
蔡政衛會分享一些勵志的人物故事給阿森聽,同時也鼓勵阿森要養成每天閱讀及書寫,讓自己培養安靜無煩惱的心,讓自己累積力量,這樣以後遇到事情時,就能靠自己的毅力走出來。
緣不怕遲 只怕不踏出
這讓阿森想到以前左右鄰居對他的幫助,總會把家中回收物送給他,讓他變賣換錢來維持三餐生活;如今自己接受慈濟的幫助,讓阿森決定將鄰居給予幫助的這筆回收金捐給慈濟,透過這份捐款再去幫助給更多需要受助的人。
於是家門前的小小空間,繼續是鄉里間的一個環保點,阿森總是細心整理回收物,收集後再請慈濟環保車來載運。2016年10月,阿森受證成為環保志工,當他穿上環保制服接受大家的祝福時,阿森發願要跟隨證嚴上人的腳步,走上慈濟的大道。
有愛就沒有苦,只要去除掉困在心靈的窮,把愛啟發,擁有天下之愛,富有餘還可以幫助人。慈濟志工本持著上人的教導,膚慰心靈有苦的人們,透過陪伴讓他們安心、穩定,並帶動他們啟動愛心,逐漸一同伸出雙手為大地為人間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淑麗 嘉義報導20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