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台達電董座 鄭崇華談綠築

$
0
0
「大家千萬不要誤解,綠建築是特別的建築,綠建築是該有的建築。」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一語道破大家對綠建築,這個新名詞的迷思。

2016年12月10日下午三點在大愛臺一樓大愛廳,進行一場「共築綠色建築環保心生活」講座。遠見雜誌總編輯楊瑪利擔任對談人,緩緩道出鄭崇華對綠建築的投入與執著,讓臺下觀眾了解到它對環保的重要。

講台上的鄭崇華,慈眉善目,說話輕柔卻鏗鏘有力,展現出大企業家另一面的長者風範,令全場近百位的來賓如沐春風地,享受在午後的心靈饗宴中。

環保由心開始 不可違背良心

年輕時,鄭崇華在外商公司上班。1966年,他的老板在臺灣設廠生產電視機,他被派到美國受訓,回國後致力於廠辦。當時的他注意到--由工廠排出的水是有毒的,若流入稻田,受害的是老百姓的健康,更是嚴重。

在法律上沒這方面的禁止或罰則,所以工廠就沒編列此改善預算,但他知道法律有一條「殺人者死」,而明知會令人中毒致死還做,刑法上是死罪;他秉持著良知對老板說:「這是我們都要負起的責任。」從此工廠漸漸做了很多的安全改善。

1971年,鄭崇華創辦台達電,歷經了八十年代的臺灣工業迅速發展,工廠林立,生產電視機、冰箱、冷氣機大量外銷。當時他即覺得每一家庭用電增加,每多增置一個電器用品,室內溫度相對提高,又用風扇或冷氣去降溫,何以做到節能?環保的強烈認知與危機意識,隨著他事業的擴展而提昇。

他認為地球的危機是太多人因生活較富足,常丟棄一些舊的,但仍可用的東西去買新的。人心貪婪讓資源浪費得愈來愈厲害,地球也愈來愈受污染破壞,造成地球卻沒法讓所有人過這種生活了;所以他直指環保要由心開始。

為環保而走 四處考察

2002年他讀到《綠色資本主義》一書,書中將永續性、實用且具獲利能力的商業原則,有系統地綜合成「綠色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提供一種既可獲利而又不可或缺的產業策略。透過有效利用資源、金錢和人力來取得決定性的競爭優勢。鄭董事長很受啟發,實際走訪泰國和德國。

在德國,參觀了很多綠建築的工廠及房子,增長見識亦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在泰國,他感受到外頭炎熱無比,但一進屋立刻涼快了;原來是泰國建築師將所有建材都先一一拿去做實驗,測試出可以降温的建材來蓋房子,將不可能的事真的做出來了;所以蓋的綠建築省了很多用電量,也減少冷氣的費用。

鄭崇華同時也回想到在大陸福建外祖父家,客廳天花板很高,牆壁不僅很厚,在黃泥和稻草製成的磚頭之間,還保留了一層空隙。到德國參訪時,才知道原來這層空氣有隔熱隔冷的效果。」

這些都激發鄭崇華一頭栽入綠建築的天地中,默默地在研發、在製造、在生產、在減少地球的暖化、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而努力不懈。每次巡視工廠,看到有浪費的地方就「挑剔」出來並與同仁討論,大家愈談愈高興,反而想出不少的點子來改進。

原是困難的事,在愉快氣氛下有意願地做下去,彼此也互相來比賽。五年下來,每單位的工廠用的電省掉近五成,成果令他很欣慰!

綠建築不一定貴 卻要很用心


「不要浪費天然資源,天然材料價值不貴。」鄭崇華大聲疾呼,設計好的綠建築,價錢不㑹高,把牆做得特別厚,就省下冷氣設備。更要把天然的條件放進去,若想人定勝天,成本必然提高很多,這就不是綠建築了。

鄭崇華表示,綠建築沒有一個定義,只要多用心,就會少花錢,做得更健康,更舒適的房子。善用天然資源優勢,就太陽光電、太陽熱能、風力發電等各種再生能源技術深入研究,並積極加強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之提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工廠超過五十年的鄭崇華,每天都在為員工的福利及安全設想,他認為對環保注意是義不容辭的事,同仁努力工作,卻因環境受到傷害,是他無法接受的,也決不㑹讓它發生。

過去十年,台達電利用本土天然的優勢就地取材,令實用性、功能性更高,蓋了二十三棟綠建築,一半自己用,一半捐給學校,被譽為「環保傳教士」的他卻認為這是對社會的責任。

透過深入的對談中,經由鄭崇華坦率又平易近人的解說,令現場來賓如獲至寶,對綠建築有了新的認識外,亦對環保心生活有了新的體會。

(文:凌涵沛 臺北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報導 2016/12/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