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土地 種出好棒的茶
12月15日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慈懿室裡進行一場心靈講座,講師就是茶農陳金環,也是105級護理系懿德媽媽。她除了分享自己經營有機茶園的酸甜苦辣,還帶來蜜香紅茶、茶凍、茶糖以饗來賓。
平常就喜歡喝茶的曾敬惠坦言:「喝過師姊的茶,以後很難再去喝平常喝的茶了。」透過陳金環的解說,讓曾敬惠明白:「有機耕種與自然農法,唯有在好的土地上,才能種出這麼棒的茶。」
林欣儀是慈濟大學的學生,她看了懿德媽媽陳金環簡報中介紹的,被溪山尊上茶園裡的穿山甲、椿象、青蛙,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昆蟲吸引住了,因她很喜歡那種自然的環境;而最讓她吸睛的,是樹梢上像薄紗一樣美的蜘蛛網。
「穿山甲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牠能在茶園生存,表示這塊土地很自然,很有生命力。」林欣儀驚喜不已。接著,她輕啜一口茶,享受其中:「如果用心喝這個茶,會覺得自己也是茶園的昆蟲,在吃著嫩嫩的茶葉,想像自己就是那隻椿象,或是在茶葉間跳躍的青蛙……總之茶園裡,就有這種鄉土的感覺。」
曾經喝過很有名的烏龍茶,真的是一直到凌晨都睡不著,但是潘少平很相信陳金環種植的茶:「喝有機茶,不會讓你睡不著;我很放心的喝了好幾杯呢!」潘少平了解有機的概念,其實就是友善大地與萬物共生息。
疼惜大地 堅持友善耕種

茶園的收成越來越少,陳金環開始緊張了:「一直虧損還要繼續嗎?」思來想去,她還是不放棄。陳金環最大的願望,希望坪林山上的所有茶農,都能放棄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慣行農法,轉為有機農法。
「當我開始接觸大自然,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大地,心境跟著轉變,不再像以前那麼急躁,這是我最大的收穫。」雖然茶園的收成不多,但是陳金環的心態改變了。她相信:「慢慢培養自己用一念善心,對待大地萬物、對待人,回饋的也會愈來愈友善。」
「有機或自然耕作的茶田,土壤質地能一直孕育大地萬物,即使一百年、兩百年,它的地利都不會消失。」講座中,陳金環再次說明她疼惜大地的一分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沈瑛芳、彭鳳英 花蓮報導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