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資深帶領 人人都留下來

$
0
0
開年第十天,花蓮慈院舉辦「誠之情誼,造福富足」溫馨座談會,除了有「新進與升任醫師溫馨座談」外,還有心臟胸腔外科、精神醫學部輕安居、腎臟內科團隊、小兒部遺傳諮詢團隊、神經醫學科學中心巴金森治療團隊、骨科及復健團隊等打頭陣,向證嚴上人、精舍師父、院內同仁分享醫療成果,病人及家屬也特地到會場道感恩。

因為醫療、護理、醫技團隊的專業與用心,以及醫療志工的陪伴,不僅讓病人獲得新生,他們的家人也因為有依靠變得更勇敢。除了溫馨的醫病關係之外,還有主治醫師帶著住院醫師與醫學生的師徒傳承,擔負起守護生命的使命。

醫療生力軍加入 立志守護偏鄉

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一一向上人介紹今年(2015年)剛升任的三十四位主治醫師,以及十七位升等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資格的大醫王,其中陳培榕副院長、神經外科陳新源主任、內科部陳健麟主任及小兒部鄭敬楓主任更是獲得部定教授的資格。高瑞和很有信心地表示,有這麼多老師來加入,花蓮慈院的教學一定會做得更好。

「從2007年來到花蓮見習時,就決心要來到這邊服務。」中醫科吳欣潔醫師當時覺得,花蓮慈院不管是中、西醫的老師都非常親切且願意教學,五年來學習到很多,希望藉由這個機會感謝曾經教導過的每位老師。

除了原本預期的師資陣容,吳欣潔也有「預計外」的收穫。近幾年經常參與中醫的巡迴醫療,吳欣潔才知道臺灣有這麼多需要服務的地方,目前中醫科的巡迴醫療除了擴展到玉里、關山,還拓展臺十一線的水璉,期待以後能繼續往下延伸,照福更多需要的人。

「我自己是花蓮人,大家真的最依賴的是慈濟醫院。」在花蓮土生土長的耳鼻喉科郭乃瑜醫師說,花蓮慈院成立以來,一開始周遭親友都對慈濟醫院有所懷疑,但現在大家最相信的就是花蓮慈院。上人期許她能就地扎根,照顧好每一位鄉親。

經常帶領東區慈濟人醫會到偏鄉部落義診的許文林副院長說,很感謝有這些年輕的醫師,不論是眼科、牙科、中醫科,在宜花東的每一次義診,他們都是民眾最愛的醫師,也因為有他們,人醫會才會有希望。

菩提新芽茁壯  傳承人醫精神

此次溫馨座談還有十五位PGY(Post Graduate Year,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醫師把握機會參加。黃琦醫師說,他自己不但是花蓮人,也是阿美族人,從小就在花蓮念書,到大學也是念慈濟大學,二十八年來都沒有離開花蓮過。他表示,今年PGY共有三十二位,是歷屆最好的一次,目前也有十多人留在花蓮當住院醫師,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成長茁壯,把慈濟的招牌擦得更亮。

目前在眼科擔任第一年住院醫師的蔡瑋珊醫師分享,她和慈濟很有緣,國中老師是陳新源主任的病人,當時她跟老師說未來想當醫師,老師就送給她一本大林慈院創院的簡介,而高中畢業旅行時也來到花蓮慈院參觀。大學聯考放榜時,她同時考上高醫和慈大醫學系,家人還為此投票,後來她和媽媽都選了慈濟,因此有了後續的因緣。

蔡瑋珊表示,來到花蓮慈院真的收穫很多,尤其是大體模擬手術,從家訪、解剖到最後的送靈,參加過三次模擬手術,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都對大體老師許下許多願望。

確定選擇眼科,蔡瑋珊給自己許下三個願望,第一是希望以後醫學畢業生想走眼科時,能第一個就想到花蓮慈院;第二是希望花東鄉親遇到眼睛的問題時,第一個就會想到慈濟;最後則是希望將花蓮慈院的眼科,變成如同國外知名的研究院一樣。因此,她目前努力考取美國醫師的執照,希望將來學到更好的技術,帶回來奉獻給這片土地的人。

全人教育輔醫療 守護生命無憂慮

聽完所有人的分享,上人感恩地說,花東招募新人不易,除了交通不方便,和西部比起來也比較枯燥,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花東地區腹地廣大,假如沒有醫師願意過來服務,這些病人該怎麼辦?為了醫療,慈濟在花蓮設立了幼兒園、小學、中學,甚至是大學,就是希望讓醫師們不用因為孩子的教育而擔憂,全心投入醫療。

「過去一段時間我擔心,可是今天我不擔心了。」上人感恩早期願意來花蓮服務的每一位大醫王,臨床工作之餘還要教育學生,還能帶得這麼好,讓他信心滿滿。上人叮嚀眾人要身體健康才能好好照顧病人,期許花蓮慈院的每一科都能成為醫療的典範,只要病人有需求,就會想到花蓮慈院,希望每一位新進醫師,不論是不是在地人,都能留下來一起努力。

(文:楊舜斌 花蓮報導2015/01/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