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花蓮區四大志業體同仁,平時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盡本分,2017年1月21日大家齊聚在花蓮靜思堂,趁著農曆年前年終大團圓,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歲末祝福感恩會,不但拉近彼此的心,同時也廣邀人人凝聚福緣善業,為全球祈福平安。
中西醫復健團隊 讓病人重新站起來
「願我來世得菩提,若諸有情眾病逼……」新受證慈誠委員透過入經藏,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第七願〈身心康樂願〉,他們用莊嚴的身形,一念虔誠的心,引領人人一同體現藥師如來大悲願的無量無邊,及大醫王的悲心拔苦,醫人又醫心。
同時,臺上戲劇演繹教育志業職志合一慈善訪視的感人故事,及醫療志業的溫馨醫病情,透過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及神經外科邱琮朗主任所帶領的醫療團隊做見證分享。
八十多歲的慈濟志工陳文松,在2016年12月來看林欣榮院長門診時,是坐在輪椅上且語意不清。經林欣榮院長一連串的認知及動作障礙等疾病檢查,發現陳文松的症狀可能是腦部積水所造成,於是林欣榮院長及邱琮朗主任即為陳文松進行腰椎腹腔引流手術,一個月內就使陳文松逐漸康復,站著走出醫院。

陳文松康復後,本人站在見證的現場表示,他相信慈院的醫療團隊,讓他在二十天之內就重新站起來,並能繼續做慈濟志工。主治醫生邱琮朗主任感性地說:「很感恩上人把林院長帶回慈濟。」現場即刻響起一陣掌聲,邱琮朗主任表示林欣榮院長給了大家一個目標,就是「這些人都要醒過來,都要跨步走出去。」如今成果不斷地累積,邱琮朗主任不只感恩醫療團隊的齊心,同時也感恩上人的引導。
單程機票的願力 回志業體行醫濟世
在第七大願入經藏演繹陣容中,有十四位出自慈青身分的新受證委員慈誠,一張張青春的臉孔在莊嚴的身形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來自馬來西亞的余葦琳,不只是慈青,同時她也是清修士,更是一位發願要回到醫療志業的大醫王。2012年她回到花蓮曾跟上人發了一個大願,「畢業後要回來志業體承擔志業」。於是當她在當地習醫拿到醫生執照後,便在大學畢業三天後,即刻買了「單程機票」飛回臺灣,而上人賜給她的法號為懿恆,提醒著她「要恆持發心!」所以余葦琳一直堅持到底。
特別是在2014年回到臺灣後,余葦琳面臨諸多的考驗,因為在臺灣行醫,必須重新報考臺灣的醫師執照,且國外醫師要通過考試的機率微乎其微,純心準備考試的辛苦不在話下。不過,卻也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她也一同參加見習和委員培訓,體會到不一樣的收穫。
培訓期間余葦琳參加人醫會的義診、訪視,跟著到最偏遠的鄉間及貧窮的地方,這些經驗讓她更能體貼病人的心,余葦琳告訴自己「當有一天回到工作岡位上,會是一個更好的自己。」雖然這一路走得慢,但是為了堅持自己要走的醫師路以及志工路,讓她覺得:「走得穩才是重要的!」

您的孩子回來了 承擔未來救濟苦難
隨著〈想師豆〉的歌曲傳唱整個講經堂,全體四大志業同仁靜心唱誦,並準備迎接最期盼的時刻到來。當受證人員一一上臺領受上人的福慧紅包與祝福,各大志業體主管亦在臺上一字排開,恭敬合十回禮,感恩同仁們一年來的盡心付出。
「第一屆的臺南慈中孩子,回來了!」授證委員蔡婉愉接受上人授證時,緊張地跟上人說出老師交代的話,要讓上人知道南慈中的孩子也開始回到志業體做承擔了。接著一聲聲「您的孩子回來了。」在上人面前輕輕地響起,有人感動莫名,哭紅了臉;有人臉上盡是燦爛的笑容,圓滿了最大心願。
清修士張佑平受證慈誠,法號誠平。此刻,受證了。他感覺很不一樣:「就像佛陀授記一樣,未來都可以成佛。」經過上人的手授證,張佑平感受到心是安定的,並堅信「就是這條路,沒有所謂的退轉。」當下,他發願要承擔未來,「這個未來,是要讓年輕的學子和新發意菩薩,同樣能走這條路;這個未來,是要擔起救濟苦難眾生的使命。」
跟著隊伍一步步前進的唐琯棻,就學期間曾領受慈濟的新芽獎助學金,現在她從一個受助者轉而成為助人者。一路上,唐琯棻很感恩志工們愛的陪伴,如今能跟隨志工的腳步,在慈善志業體貢獻自己的良能、服務社會,她甚為珍惜。
法脈傳宗門已立 四大志業緊緊跟隨
領受紅包與祝福後,來到了入經藏的時刻,祥和寧靜的樂音響起,舞臺上及法海區,人人虔誠一心進入靈山大法會,預約淨土到人間。
四大志業體同仁合力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第二大願〈開曉事業願〉及〈終曲〉。老中青三代分別在舞臺上,藉由肢體的動作及莊嚴的身形向大眾說法,展現慈濟精神,弘揚法脈宗門。

首次參加四大志業歲末祝福的教育執行長蔡炳坤,在舞臺上敲響鐘聲,清淨的氛圍遍滿虛空。此時,隨著鐘聲的宏亮,蔡執行長維護證嚴上人辦教育、培育人才的初衷,是更加地堅定。
教育環境的挑戰愈來愈大,面對臺灣少子化的問題,很多學校將走上退潮。蔡執行長堅定兩個重要意涵:「第一要永續,就是把教育辦好;第二要有所堅持,堅持教育的核心價值,『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對於教育的定位及存在價值,蔡執行長心存一分很重的責任感。
而蔡執行長的秘書魏慶鐘,從2015年11月就開始跟在蔡執行長的身旁,現在也跟著來到慈濟大學服務。魏慶鐘在〈終曲〉演繹裡,感受到藥師如來的願,是何等慈悲的大願,讓他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利益眾生。」這是他從演繹中獲得最大的體悟。
如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緊緊跟隨上人,傳法脈、弘宗門。四大志業全體同仁合心組成三艘法船,齊心向上人發願。上人慈示:「法已傳、宗已立,希望人人以宗門法脈延續下去,做我想要做的,愛我所要愛的人才,救我所要救的人;我相信,這就是我們全體的慧命。」
隨著歲末祝福來到尾聲,人人一念清淨心,在上人的帶領下點亮心燈,祈求天下無災難、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在文發處文史組服務六年的林厚成,這一刻受到感動,當下即發菩提心,選擇在人生旅途上再跨前一步,一同培訓、受證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蘇慧智、楊雅甯、高芳英、盧筱涵 花蓮報導 20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