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早上,一群福田志工在臺中分會舊會所完成清潔工作後,齊聚一起,參與一場闊別三年的聯誼餐會,現場溫馨又別具意義。資深福田志工劉游美特別準備十足美味的炒麵與大補湯,還有多位志工提供鹹稀飯、醃蘿蔔、綠豆糕餅、水果等豐盛的美食;大家有緣團聚一起,熱鬧滾滾。
聯誼餐會好因緣 表達感恩
在臺中分會舊會所舉辦的福田志工聯誼餐會,早年是由現齡七十三歲的劉游美開始帶動的。聯誼餐會中,也特別安排劉游美分享做志工的歡喜,她從加入慈濟的因緣談起--1991年中國大陸華東發生水災時,劉游美在菜市場看到慈濟人為救災展開義賣,令她很感動,就馬上決定加入慈濟志工行列。

承擔福田幹事時,劉游美分配工作的原則是人人有事做;人多的時候,一人做一點,像是擦桌椅、洗抹布、提水換水……大家共同完成全部的整潔。「最感動的是,有些上班族特地早起,來做一個小時,才回家準備上班。」劉游美很感恩志工們的無私付出。
劉游美為了表達感恩之情及聯絡大家的感情,她積極舉辦聯誼餐會。餐會兩個月舉辦一次,人數多的時候有六、七十位志工參加,她主要負責炒麵或炒米粉,還煮一大鍋熱湯。她開心地說:「大家都很高興,志工還會提供點心和水果,很澎湃!(臺語,豐盛的意思)」
志工越做越歡喜 忘記年齡
福田志工聯誼餐會舉辦多年後,卻因故停辦了三年,但近期偶然聽到有人說,「福田志工聯誼活動很溫馨,很懷念。」等待因緣具足後,劉游美再次促成了這次睽違已久的聯誼餐會。

得知有聯誼餐會活動,志工姚英琴也踴躍來參加,並和大家分享她加入慈濟的改變。一開始,她問大家:「你們幸福嗎?」並邀約大家互相擁抱一下,現場一時熱鬧了起來,顯得相當溫馨。
姚英琴從1996年開始加入慈濟,她想起當年的情景,只覺得自己很聽話,憨憨地做,就一直做到現在。做慈濟二十一年了,姚英琴分享她最大的改變,就是改掉了壞脾氣,也變年輕了。已近七十高齡的姚英琴,分享她的妙法:「隨時起歡喜心,越做越歡喜;做慈濟都不會老,因為一直衝衝衝,就忘記了年齡。」
不捨難民受苦難 心蓮綻放
聯誼餐會中,特別安排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募心蓮--幫助敘利亞難民」活動。志工汪仁慈分享募心蓮活動的因緣,她提到,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在一次發放時因遇到了困難,就動了一個念頭:「是不是要暫停發放?」當天他就在睡夢中,聽到上人跟他說,「我願意用我的血,來供養這一群難民!」陳秋華隨即驚醒過來,知道救援難民的行動不能停歇。因此,汪仁慈提到,「發起募心蓮運動,將持續到年底。」
楊麗華也籲請大家伸援,「物資發放、醫療、難民兒童手術的進行與孩子的教育,在在都需要捐輸,需要大家一起幫助難民,度過寒冷的冬天。」劉游美亦搶先響應四朵心蓮,活動結束時共募集了十幾朵心蓮。
一場溫馨活絡的聯誼餐會,匯聚了大家濃厚的情感也募集了大家的愛心。因為朵朵綻放的心蓮,可以打開敘利亞難民們一顆顆糾結難過的心,讓他們展開笑靨;也使得闊別三年的聯誼餐會,更顯得意義非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素蘭 臺中報導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