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病無常來臨 一肩撐起一家
八十歲的詹阿嬤年輕時與先生在市場賣滷味,她勤勞守本分,心性樂觀、知足常樂、肯打拼,日子再苦仍然將家庭擺第一。
詹阿嬤的先生在四十八歲時,「舞蹈症」發病,醫師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漸進式的手足不隨意、無規律、快速動作、智能退化,喪失自我照顧能力,所有的認知功能都受到影響。
先生病了,阿嬤一個人賺錢養家,又要探望住在安養院的先生,整天騎著機車宛如陀螺般轉個不停,賣滷味的生意常常做到一半,人就不見了,隔壁攤的好朋友知道她的處境,便主動替她招呼顧客。

十幾年後,先生往生了,三個女兒也陸續發病,大女兒的先生不離不棄,但老二、老三因此病而離婚回到娘家,阿嬤則一肩扛起照顧她們的責任。
為了照顧子女,阿嬤無法再繼續擺攤賣滷味,看顧女兒成為她人生中最艱辛的工作,日復一日的生活費用及孩子的醫藥費,早已花掉她的老本。阿嬤說:「讓慈濟人和愛心人士照顧得很好,我才有今天,真的很感恩!」
各方善心匯聚 改善家中環境
2008年經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協助,阿嬤一家人從北屯搬到南屯區春安里,慈濟志工關懷阿嬤一家至今九年,每月給予生活補助並至家中關懷,阿嬤平時若有狀況需要協助,住在附近的志工張莉珠也隨傳隨到。

有一天張莉珠聞到阿嬤的孩子身上有異味,而且全身長滿疹子,為了瞭解疹子起因,家裡開西藥房的她開始觀察環境,後來發現原來是老鼠跟他們一起生活。
張莉珠不捨阿嬤一家人的生活,號召志工將床重新掀起打掃,才看到老鼠大家族的成員到處竄。而後,志工找來單人和雙人床,給他們一家人使用,老鼠作伴的現象再也沒有了。
為苦難人減負荷 修繕路面不怕跌
阿嬤的精神、體力逐年減弱,如今連要端一碗飯的力量都沒有,三餐煮好稀飯,要將輪椅推到爐邊,將碗放在輪椅上,慢慢用瓢葫一瓢一瓢的搖到碗內,再推到病床旁邊餵食女兒。
而居家門前的巷子狹窄,地面破洞多處,還有一處斜坡很陡,阿嬤平時靠四腳助行器行進,地面的凹凸不平與高低不同造成她容易跌倒,而阿嬤的家人在出入時也多有不便,志工張莉珠向阿嬤說:「路若鋪好,您的心情也會更好。」
阿嬤很感恩地說:「我就說不用,妳都怕我再跌倒,實在給你們添很多麻煩!真懺悔,師父救世界,我要人家救。」志工請阿嬤放心,慈濟基金會營建處會請專業師傅來做。

自從2015年二女兒往生後,阿嬤傷心到要繼續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2017年過年前的這次跌倒很嚴重,機車解體,阿嬤的手腳也斷了好幾節,所以路面不改善不行,她還有兒女要照顧。張莉珠對著阿嬤開玩笑地說:「您這一支棟樑很重要,孩子沒有您,會解體。」
2017年1月17日、2月19日志工動員二十六人,前往南屯區春社里協助專業師傅為詹阿嬤改善居家附近的路面環境,希望她不再因為門前巷子路面凹凸不平而跌倒。阿嬤在路鋪好後,向志工說 :「差很多,很平坦,很好走。」
阿嬤人生坎坷不斷,但經過慈濟志工長年陪伴,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相助,她不再消極,也感謝幫助她的每一個人,她才有今天的好日子與平坦的路可走。
(文:林淑懷 臺中報導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