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3月18日的淡水區親子成長班,分享的就是食安問題。
用心挑選 自製安心
五○年代大家用嘴吃飯,八○年代人們用眼睛吃飯,現在二十一世紀,則要用腦吃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什麼是基改黃豆、非基改黃豆和有機黃豆。
紀梅雀老師教大家安心「豆」陣行,除了瞭解、認識之外,最好能夠自製,像是自己打豆漿,做豆腐,看得到材料的原形,才能做到真正吃得安心。

巫文隆教授除了提到,食材的選擇最好要當地、當季、當時,才是最好吃最新鮮。他也問媽媽們,挑選水果時,有注意到水果上的標籤嗎?
他進一步解釋,在進口水果中,一般會看到貼有數字的標籤,傳統栽種的水果,標籤開頭是為「4」的四位數字。而基因改造水果,跟有機水果是開頭分別為「8」跟「9」的五位數字。
媽媽們都瞪大眼睛並趕快拿起相機把資料照起來,下次上市場或到超市買水果時,可以仔細分辨。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澱粉是我們平時攝取量最多的營養類別,黃莉婷老師及林雅倫老師以逗趣淺顯的行動劇來說明澱粉、修飾澱粉及順丁烯二酸三者的關係。
天然澱粉製成的食品,保存期限短,容易糊掉及老化。修飾澱粉是將天然澱粉做化學性的處理,使得某些特性得以加強或持久,也增加抗老化的性質。
雖說經過化學性的處理,但不等於毒澱粉,選擇使用衛生署核准,且經合格檢驗的修飾澱粉,適量的添加反而能呈現更佳的口感。而所謂的「毒澱粉」,是將未經核准之順丁烯二酸,拿來製成澱粉添加於常用食品中。

老師提醒大家「天然的尚好」,若要攝取天然的澱粉,可選全穀根莖類食物,包含糙米、胚芽米、大麥、小麥、全穀米、紅豆、綠豆、蓮藕、地瓜、芋頭……等,它們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家長參與有心得 了解如何安心吃
陳孟利和楊家溱夫妻今天第一次帶著一雙女兒來參加。爸爸陳孟利說:「今天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習到很多。」媽媽楊家溱則認為巫文隆教授教大家認識水果條碼,讓人受益良多。他們都覺得應該盡量減少外食,自己煮,看得到食材,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今天才搞懂什麼是基改和非基改,還有餐具原來也有期限,要定期更換,真的是上了寶貴的一課。」劉麗娜媽媽向志工分享上課心得。
透過今天「食安有我,我有食安」的課程,下次追求食物口感及美感的當下,我們應該檢視一下,食物是不是還看得出它原來該有的樣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毓珍 臺北報導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