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翹首花蓮 發弘願當帶動者

$
0
0
慈濟的發源地在花蓮,好像小時候看到《西遊記》的一張圖像,如來觀音坐在蓮花上面,慈濟到底在花蓮?或在蓮花?常記不清楚,但就有一種清淨的感覺!
 
創業近二十年,行銷事業走遍中國大陸東南西北各地,共有五百多家連鎖店,心中卻關心著社會人文、道德水平,中國大陸廈門實業家張海旺經營仕女手提包連鎖企業,在百忙中也篤定了心的方向,讓心靈更富有。
 
因緣線拉得緊又長
 
參加「2017年全球靜思生活營」是張海旺第二次來臺灣參與的慈濟活動,第一次在去年底(2016年)陪太太來臺受證榮董。他感到,親身參與不同於陪伴,這次收穫更多,以前看慈濟做的是好事,但現在理解慈濟不僅是做好事,是對中華文明的一個發展和傳承。
 
約莫六、七年前,張海旺公司裡一位員工嫁到臺灣,後來這位員工回到廈門靜思堂工作。有次張海旺從靜思堂經過看到她,她便向他推薦證嚴上人《靜思語》,張海旺欣然接受,買了一套《靜思語》回去,不是擺在書櫃,而是整個看入心,這也是他初次認識慈濟的因緣。
 
多年來,張海旺斷斷續續參加歲末祝福,跟著慈濟志工去冬令發放,但是對慈濟沒有深入了解,一家人交善款六、七年,每月最為期盼的是,「每張收據都印有一句靜思語,我們每次都很期待收據上的靜思語,用來提醒自己。」因為工作上忙碌,常出差未真正接觸慈濟,但在冥冥之中彷彿有一條線牽引著張海旺與他的妻子。
 
早期到中國大陸的臺商陳州明等慈濟志工緊緊牽引著張海旺夫婦,去年張太太捐榮董,當時張太太覺得有好事就做,也不是很了解慈濟,基於廈門一位資深志工一直陪伴,啟發了張太太每早都去靜思堂薰法香,已近半年,雖然張海旺心裡支持,但是自己卻沒有行動,龐大的事業讓他還有許多放不下……
 
「慈濟愛的力量太強大了,我去聽了一定會整個人被吸引進去,投入進去了,會不會事業以後都不做了?我會有擔心!」張海旺現在回頭仔細了解,其實兩者都可做得平衡,而且以慈濟理念帶動員工,還會幫助事業做得更好,這是這次來最大的感受。
 
「因為上人很慈悲,回去後會薰法香,成為慈濟人鍛鍊自己的修為,這也是我的福報!」在商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看到每個人的習氣;現在了解企業經營的溝通是要有同理心,若是能在慈濟團體修改習氣,有涵養就能為企業創造祥和的能量,這就是對企業很大的幫助。
 
推廣慈濟宏揚願力
 
中國大陸經濟、建設快速蓬勃發展,而慈濟人文與行善是文明璀璨的明珠,在寶島臺灣深耕發芽,大陸這一代的企業家都能理解證嚴上人的大愛。還有最初把慈濟帶到廈門灑播的資深志工,他們總說:「有一天,也會落葉歸根回到臺灣。」當初張海旺都不理解這句話,現在終感到責任緊迫,慈濟的精神、人文要去傳承,深入了解後越來越感受他們的願景。
 
「老一代的實業家,從他們身上看到歷史的責任,激發我們內在鬥志的願景!所以很感恩他們。」張海旺從大趨勢而言,如果道德水平未跟著經濟的發展提升,社會沒有道德信仰,就會人心不調,令人的生活焦慮;慈濟是很好的道德體系,而且有實踐的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團體,實業家也應有歷史的使命。
 
自從陪太太來臺受證回廈門後,張海旺在公司的廈門總部推廣素食及廣靜思語,帶動員工薰法,收看《靜思晨語》並進行分享。一個多月下來,在總部約有八十多人,外面視頻約有二百多人,大家一起響應。
 
漸漸地,員工很自然地有了改變,會主動跟志工打招呼;志工推廣素食時,也會幫忙打理東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細節處開始變得融合。
 
現在張海旺也希望影響經商的合作夥伴、供應商、經銷商,但他想,「若要影響他人,自己要先做到;我跟我太太還是要多做、多付出,自己做到了,自然而然就能影響他人。」
 
「大陸有十四億人口,我覺得按比例來說,參與慈濟的人非常的少;所以我願意做帶動者,影響更多的人,人多力量就大!」張海旺參加靜思生活營隊,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也願意貢獻自己力量,做有利益社會的事。
 
(文:張如容、黃湘卉 花蓮報導 2017/03/2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