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暖擁抱 解身心苦
慈濟人醫會每兩個月一次的雙溪義診,除了在雙溪國小活動中心為五十三位鄉親作定點服務外,另安排九條往診路線,共同為偏鄉長者傳遞關懷。3月26日除了原本固定參與義診的人醫會成員,此次還加入了基隆慈濟籃球隊(簡稱慈籃)及慈少成員,跟著往診的幾輛車沿著牡丹溪旁的山路蜿蜒而上,分別來到牡丹山區透過往診安排的老人家中。
首站拜訪的八十四歲阿妹(化名)阿嬤,當人醫團隊來到她的家中,中醫師卓資彬輕輕問起阿嬤的近況。因為大家都知道阿嬤的大兒子年紀輕輕時便往生,留下的孫子雖然如今也已成年了,但是長年在外工作,一想到這裡,阿妹阿嬤不禁難過流淚。
陪伴阿嬤長久的慈濟志工張秀霞忍不住地握著阿嬤的手說:「孫子們都很乖,很上進,而且也知道孝順您,這樣就值得安慰了。」這一番貼心的撫慰,像是給阿嬤打了一劑強心針般,讓阿嬤精神為之一振,隨即與大家分享孫子在工作上的成就,以及表示要接她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這一張未來藍圖讓阿妹阿嬤對生活又燃起了一股希望。聽著阿嬤的分享,讓參與往診的慈少學員吳志陽主動給了阿妹阿嬤一個大大的擁抱,二代之間的溫馨互動,讓阿嬤面露幸福的笑容,頓時也溫暖了老人家的心。
屋穢心淨 用愛陪伴
另一邊由臺北慈濟醫院徐榮源副院長帶領的往診車隊也來到泰平里,儘管有些老人家居住的地方路途較為偏遠、崎嶇,總得多花了些時間才找到他們的家。但是每次的拜訪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就如許久不再製作草仔粿的賴阿嬤,這次一早六點鐘就起來準備熱騰騰鄉土點心,端著一盤親自製作的草仔粿開心地與人醫團隊分享,這是阿嬤溫暖的誠意,讓大家嘴裡吃著美味點心,心裡卻感到無限的感動歡喜。
告別賴阿嬤,接著來到張阿嬤的家中,儘管第一次來到阿嬤家的志工們已被告知用心在腳下,不要踩到屋內的汙物,但是實際的現場模樣依然讓人震撼。因為張阿嬤不只是一個人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屋內,原來躲在卡車下避雨的雞,也全都躲進屋內躲雨,讓屋內頓時變得特別熱鬧。
老舊的屋中不只充滿著髒汙的氣味,連老人家身上的蓋毯也是汙舊不堪,讓往診的志工們心中除了不捨,同時也疑惑「這個屋子如何住人?」尤其掀開餐桌上的桌蓋,赫然看見兩碗公乾掉難辨識的老菜魯,這些令一般人都難以下肚的食物,卻是張阿嬤用以果腹的三餐。
義診的醫師心疼阿嬤居家環境如此不堪,不斷地詢問陪伴志工,阿嬤是否能到其他更好的環境生活?對阿嬤家況非常了解的志工吳盆隨即告訴大家,阿嬤的兒子曾接她下山住過一段時間,但是阿嬤總哭著要回家,最後兒子、女兒都沒辦法,只好讓阿嬤回到山上,大家再輪流給阿嬤送吃的來,可是對於整理阿嬤的居住環境就沒有辦法幫忙了。
費盡一番功夫,志工終於找到屋內電燈的開關,讓醫師們為張阿嬤看診。直到離開之後,大家仍一直在思考將來能如何幫忙改善阿嬤的生活環境。
見苦知福 及時行孝
二十年前因接受大愛臺專訪,從此和慈濟結下善因緣的卓資彬中醫師表示,慈濟的偏鄉義診,不僅提供長者正確的衛教觀念,而且讓長者有一個心靈慰藉的重要管道,讓長者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及關懷。
這些年參與義診的卓資彬醫師有很深的感觸,他說:「每一次的義診,讓我看到長者們一次一次的衰老,甚至凋零。生命的自然法則及無常的呈現,更讓我體悟把握當下的重要性,同時也要把握每次可以付出的機會。」
參與此次往診的慈籃隊員林美萱,雖然目前才國中二年級,但是每次總在雙溪國小的活動中心義診定點幫忙。這次有機會跟著一同去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往診,是她的初體驗。
林美萱靦腆地說:「我們到阿公、阿嬤家為他們唱祝福的歌,希望他們身體健康,我們互相握著手,大家都好感動。」她發現老人家其實要的不多,只要有人關懷,看到慈濟志工的到訪就高興的合不攏嘴。
慈濟志工劉淑賢一路陪伴林美萱和其他同學們,傾聽同學的問話並耐心解答。劉淑賢感動地說:「為老人家唱祝福歌的時候,真的是希望他們的病能夠好起來。也希望透過這次的往診,孩子會懂得感恩及知道自己的幸福。」
慈濟人「做中學,學中覺」,隨著義診活動的進行,經由教育讓大手牽小手,慈籃及慈少孩子們得以見苦之福,透過愛的情感連結,為大家牽起一分溫暖的偏鄉醫病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梁碧霞、張京毓、劉振江、夏美玉 新北市報導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