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先生再次因為簽賭欠債,我若不願借貸償債,勢必要面臨一番爭吵;我提起勇氣表示,如果先生可以離開家鄉,遠離沾染惡習的環境,我就願意幫助他。說這些話時,我雖然表面鎮定,卻免不了感到心痛。
了解因果
三年前,我開始去蘆洲靜思堂「晨鐘起,薰法香」,第一個月才去了幾天,因為正值寒冬,被窩如此溫暖,翻身起床艱難。但我知道必須要突破,證嚴上人如此用心備課,身為弟子豈能辜負上人的殷殷期盼?而且我家離靜思堂步行只需三分鐘,更沒有理由怠惰。
薰法的次數愈來愈多,日久成習慣,若多日未聞法,就感覺自己如同一口乾枯的井,苦盼法雨智慧的潤澤。
上人講述「苦、集、滅、道」四聖諦,「苦」是「集」種種因緣而來,唯有明了苦因、修除習氣、滅除煩惱、莫造新殃,方能滅苦。我若有所悟。了解因緣果報,甘願做更要歡喜受,唯有甘願接受才能滅苦;只要看待事物了了分明,就能輕鬆自在。
自轉境轉
如今,先生在花蓮參與組隊機動及醫療志工,日前接受大愛電視臺同仁專訪,他竟對著鏡頭懺悔自己的不是。
我未曾對先生有所苛求,我知道是自己變了,進一步轉動了相對應的因緣,連帶改變了周遭的人事物。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即使微細的起心動念,都足以造成整體的瞋恚與誤解,引發莫大的傷害。我要更用心薰法,有佛法相伴就永遠「有法度」。
(口述:陳月美 整理:許麗珠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