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4月10日上午第二個報告的國家是新加坡,慈濟新加坡分會已成立二十三年,在嚴謹的制度下,慈濟志工努力不懈地進行多次討論會議,政府也認同慈濟一直秉持著佛陀的教育服務人群,為了更清楚區分活動性質及善款,建議另設一個機構。
人人做慈善 協助病患站起
2016年4月23日,佛教慈濟功德會(新加坡)團體終於註冊成功,設立護法基金,舉辦每年三大法會,海外義診及幫助非公民的困苦。

新加坡分會也整合活動、架構、動員、人資、會議,全力推動人人做慈善,回歸法源。慈善訪視分為北、中、東、南等四區進行,因而個案訪視研討會落實社區。對於個案關懷,志工會用心抄記個案戶所需,人人主責一案到底、陪伴膚慰,執行長林純玲也帶著官員一起做訪視。
新加坡的慈善福利很好,也因地理位置關係,比較沒有天災,因此需要慈濟給予經濟補助的個案不多。且因國情不同及法律嚴謹,要募心募款不是很容易。志工戴鈺郿說:「新加坡人很重視教育,今後會將我們用過的教案,提供給別的幼教單位,這也是入人群的方法。」
而慈善也與醫療息息相關,很多愛滋病病患無法支付醫藥費,慈濟給予很大的幫助,讓病人得以授藥,因而改善他的人生。
志工除了協助愛滋病患者,也連結政府醫療網,做不請之師,幫助四十六歲漸凍人余先生走出陰霾。

幼教獲得肯定 期勉發展無量
還有一群快樂的女人,把慈濟大愛幼教中心辦得讓家長搶先登記排隊,孩子未出世,媽媽懷孕中就先來登記入學。大愛幼教中心主要做課後安親班,孩子在課後接受慈濟人文教育的薰習,成立三年來,終獲受政府肯定,於2016年12月獲得新加坡學前教育認證。
在報告即將結束前,新加坡團隊向上人至誠發三願:「一願合和互協,以合供養;二願六度萬行,精進不懈;三願法脈宗門,永續獅城。」
上人慈勉新加坡團隊,在福利的國家,把愛的能量發揮得這麼好,慈濟志業做得那麼地徹底,優質教育不要限制在幼教中心,可以發展得更多。
(文:楊寶月、張如容、王鳳娥、黃素貞、羅枝新、蔡素美、沈淑女、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 201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