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會務報告於2017年4月10日下午展開,也為四天的海外會務報告畫下圓滿的句號,證嚴上人肯定非洲慈濟志工遇路斷則開路、遇缺水則掘井的力行精神,非紙筆文字的記載,而是活生生的典範。
辛巴威缺糧又受災 志工發大米教種植
首先報告的國家是辛巴威,辛巴威近幾年的乾旱,造成牲畜死亡,且農作物難以收成,導致糧食短缺的境況,幸有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遠渡重洋,讓許多辛巴威人不再挨餓。除了缺糧的問題,還有很多當地居民因為貧窮而只能睡在地上,有的睡在水泥地上、有的睡在土地上,志工也為居民發放福慧床。
然而因為氣候異常,辛巴威在今年(2017年)一月因連續大雨而發生嚴重水患,人民的生活苦中加苦。志工前往重災區札卡(Zaka)及比吉塔(Bikita)勘災、關懷災民,重災區距離首都哈拉雷(Harare)約三百八十公里遠,暴雨後道路寸步難行,在種種險境之下,志工仍難行能行。

四天三夜中,志工為逾兩千三百戶的災民發放大米,後續也在首都哈拉雷(Harare)地區關懷法親,該區有十八位志工的家全倒、七十八位志工的家半倒,志工們無家可歸,用草或塑膠袋重建家園,但他們都願意以災民身分出來關懷他人,現身說法,安住災民的心。
水患期間,志工們為社區造橋修繕,共動員約一百位志工,粗重的工作由男眾志工承擔,女眾志工也不落人後,負責攪拌水泥,當天就把橋給修繕完成,大水可以很順利地透過兩個水管排出去,讓鄉親能夠安全地走在路上。
志工施鴻棋與朱金財於2007年來到辛巴威的時候,當時辛巴威處於很糟的狀況,又通貨膨脹,居民們沒有東西吃,只能吃樹根、樹皮;此事讓朱金財念念不忘,他也為此展開輔導志工栽種酪梨果樹的計劃,一棵酪梨樹約五、六年就會長出果實,目前在辛巴威種植酪梨還有其他果樹已經超過三千顆,不僅解決居民缺糧現況,也幫助志工們改善生活。
在本土志工精進營隊中,志工分享敘利亞戰爭造成該國人民在外逃難的情況,在場聆聽的大家都深感不忍,也受志工援助的行為而感動,排隊捐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費,希望能為援助敘利亞難民盡一份心。
莫三比克轉苦為甘 付出無所求更快樂

浴佛活動時,志工們很虔誠也很樂觀,直接在地上畫了線,進入線內需要拖鞋子,把線內的地方當成道場,又唱茹素快閃歌,邀約大家一起茹素。莫三比克貧困戶為了感恩臺灣米,將印有LOVE FROM TAIWAN的臺灣米袋做成富有特色的手提袋,志工蔡岱霖特地遠從非洲帶回臺灣義賣,希望讓愛延續。
莫三比克志工說,一開始為了想得到物資,上人教我們求不得苦。我們為了上人而做,還為了讓慈濟看到而做,上人又教我們因緣果報,現在是什麼都無法停止我們做,原來無所求,心才能更清淨自由,付出比接受更快樂。
南非本土青年 誓願淨化人心
南非志業於二十四年前,開普敦志工走入布里奇斯卓普社區,循序漸進付出,藉著引導兒童洗手與衛教,傳遞尊重與愛,並逐漸發展為在社區帶動環保。
袁亞棋說,非洲拓展七國度,一群本土阿嬤志工團的足跡可繞地球快四圈,腳步沒停歇,依然陪伴本土青年。因非洲華人愈來愈少,為招募更多菩薩,志工往東開普省深耕,沿途遇到種種突變狀況考驗,但都可以應用上人的法,關關難過關關過,也招募到民宿的員工發心當慈濟志工。志工自力更生、傳法灑愛的精神,也醞釀出史瓦濟蘭「寶塔」湧現的因緣。

愛的種子,在非洲的土地上無限展開,希望在年輕一代身上。立志逆流而上,做典範的本土青年安迪雷(Andile),幼時遭父親遺棄,母親又往生,年紀小小卻得養活自己與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妹妹,深知人生的煎熬考驗,也看到同儕間墮落的因果,因此更懂得堅毅立志走慈濟菩薩道,成為本土青年中「威儀第一」的典範。
澤坦巴(Zethembe),一個沒有南非身分證而無法接受助學的男孩,在充滿暴力、毒品誘惑的黑人村中長大,種種善惡拔河中,因在慈濟找到自我的身分證(生命價值),如今成為推薦見習的本土青年。
還有一位本土青年志工恩拉卡波不為政府部門提供難得的就業機會所動,發心堅守全職志工崗位,堅定道心跟上人,立志將上人法於非洲。這三位本土青年,2016年5月返臺與精舍師父學習靜思家風,期許能常住在精舍,天天跟著師父們做好事,但想到非洲使命在身,本土阿嬤在等著他們,非洲的苦難人也在等著他們,故發願直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非洲沒有苦難的時候,就是他們能夠回到心靈故鄉常住的時候了。
貧脊賴索托 志工心不貧
第四個非洲國家賴索托,是一個經濟落後,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然而賴索托志工的心靈卻是富有,他們薰法香超過一年不間斷,薰法香、分享法,接引許多社區志工。

今年(2017年)2月在志工慈力帶領下,賴索托志工在歐納雷狄、哈庫托、摩訶迪查尼三個社區做愛灑,同時關懷新社區,向更多人介紹慈濟。其中哈庫托的志工分享許多因為慈濟給他們人生帶來的改變,也將賴索托志工分享的「貪、瞋、癡、慢、疑」五毒及十戒記下來,做為上人在非洲的弟子之儀規。
賴索托志工未來將追隨上人的指導,陳美娟將持續歷任執行長的經營,找回華人慈濟魂,本土志工持續努力,關懷更多國家,也會努力帶起年輕人,傳承慈濟精神,期望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的精神理念,能在最靠近天堂的山中王國──賴索托生生不息。
從零開始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Namibia)是基督教國家,是南非志工開拓播善種子的第七個國家。志工西行乾漠,化不可能為可能,志工自2015年4月展開第一次跨國拓荒,一切從零開始,種種挑戰幾乎讓志工以為拓展不下去了,灰心不已。志工鄭愛堡說:「在那裡傳法實在困難,我們一次、二次、三次,不停被擋住,白人機構覺得我們是佛教團體,基督在那裡是唯一的宗教,因此無法和我們配合。每一次去都要從『零』開始,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很有毅力地堅持走下去。」

志工鄭愛堡分享當時的情況:「後來我們利用本土非常少的人,進入最大的貧民區去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助的。我們沒什麼物資,主要把上人的法傳進來淨化人心,讓他們自力更生,自己人幫助自己人。」她也提到如今已帶動六個協力組,有三百位本土志工。
自從2015年4月,南非志工第一次走進納米比亞,到現在(2017年)二年多了,雖經歷種種困境,但慈濟志工「無人不度」的腳步從不停歇,就如南非志工的願力和祝福:「南非以後將會有第八、第九個跨國…...」尤其納米比亞是嚴禁非基督教徒傳教的國度,而慈濟大愛的精神竟然走入了社區內的教會,牧師當眾廣邀信徒一同加入慈濟,與慈濟志工一起努力,讓乾漠國度納米比亞能夠沒有苦難。

納米比亞雖然是最新、最遠、最貧瘠、最乾漠、資源最少的國度,如今卻已拓展出六個社區道場,三百位社區志工,一個充滿希望的非洲國度。讓在場二十國的慈濟志工感動得掌聲不斷,以最有力的掌聲鼓勵納米比亞的志工。
史瓦濟蘭發誓願 灑播大愛於全國
因上人對非洲苦難眾生的悲心,自2012年3月起「德本國際志工團隊」由史瓦濟蘭跨出跨國志業的第一步。五年多來,本土阿嬤以苦行拚跨國志業,遺落在非洲的靜思弟子不斷歸隊。在史瓦濟蘭是百分之百的本土道場,越是苦行,精神越是堅毅,大家自力更生、傳法灑愛的毅力,終於醞釀出史瓦濟蘭「寶塔」湧現的因緣。
南非志工在史瓦濟蘭帶動慈善工作的行動,使姆西拉內村(Mhlane)的酋長(Mufa Bongane Mbingo)深受感動,決定捐贈土地予慈濟興建社區中心。捐地過程中,酋長與志工齊努木希受到許多阻力與下地獄的詛咒,身為牧師的齊努木希告訴酋長:「如果捐地給慈濟會因此下地獄,那麼我也陪你一起下地獄吧!」

史瓦濟蘭志工自力更生的條件刻苦,卻是最合心團結,也已經能夠依循四合一團隊精神的共識運作模式與行政能力,3月25日的「史瓦濟蘭第四次本土幹部研習會」,他們說要用「四弘誓願」的願力,讓愛灑播全史瓦濟蘭。
四天的海外會務報告歷史永存,二十國海外家人互相交流經驗,感受美好時光,期使會務向前順利推展,開拓慈濟志業無邊無疆。最後非洲七國團隊向上人發願:「在惡世中,敬順佛意;追隨上人,堪忍、堪耐,自利利他,法傳非洲。」
上人慈勉,非洲跨過七個國家,七個國家的地有多大,才幾顆種子,在那裡普遍展開了。的確苦難偏多,真的是悲苦難堪,悲極無言。不過人間菩薩勇猛精進,真不簡單,真感動,感恩非洲是靠著幾位愛的能量去布種,要繼續努力,也讚歎莫三比克志工常念「感恩、尊重、愛」。
(文:楊寶月、張如容、王鳳娥、黃素貞、羅枝新、蔡素美、沈淑女、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 201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