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鄉人落地生根 志工關懷已如親
三十年前從菲律賓來到臺灣打拚的林先生,也在臺灣成家,有三個小孩。但是在六年前,林先生工作搬貨時,腰椎嚴重受傷,工作受到影響,家中經濟出現問題。也是從六年前開始,慈濟志工走入這個家關懷,陪一家人走過低潮,也分享喜樂。
六年來日復一日,志工與這家人已營造出如朋友間的好情感,而這一切要從2009年金融海嘯開始說起。慈濟居家關懷戶林先生說:「大兒子當時讀小四,他老師就直接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需要幫忙。」
慈濟志工李梨瑟說:「那個時候就是慈濟啟動安心就學,剛好這位林先生,他也是因工作受傷,學校就報過來我們本會,本會就請我們訪視志工過來做家訪。」
學校一個善念,牽起慈濟和菲律賓林先生一家人的緣。搬來臺灣三十年,幾年前,腰椎工作受傷,從此只能打零工維生,加上太太中文不好,為了三個孩子的教育問題煞費苦心。慈濟志工李梨瑟說:「這三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事實上有很多跟家長衝突的部份或者跟學校,四年前我們有新芽課業輔導,所以這三個孩子就有過來。」
慈濟居家關懷戶林先生說:「慈濟真的解決很多我的生活問題,不要說錢。錢,我隨便工作,也都馬上賺得到,但你要找人來幫忙,真的有心要幫助的不好找。」
每個月不定期拜訪,加上前年菲律賓海燕風災,看到慈濟人跨越國界和宗教的關懷,夫妻倆很感動,太太還特地寫了英文信,感謝所有慈濟人。林太太說:「我無法道盡內心深處的感激之情,很高興慈濟基金會一直都在幫助很多人,不只是在臺灣,還有全世界的苦難人。」

走過白血病幽谷 珍惜生命每一天
除了林先生,來自海南的柯小姐,2008年來臺探視嫁到臺灣的母親時,發現罹患白血病,沒有健保的她,住院化療,積欠醫院一百多萬,當時慈濟志工前往關懷協助。後來,柯小姐嫁到臺灣,而且骨髓配對成功,但十二萬的醫療相關費用,讓已欠費的母女倆非常煩惱。慈濟志工再度伸出援手,讓柯小姐接受移植,現在母女倆在慈濟志工持續的關懷下,認真賣麵,希望自立後還能去助人,回饋社會。
一個擁抱,充滿祝福,走過白血病的柯小姐,因後遺症行動不靈活,但她跟媽媽認真經營麵店,樂觀面對重生後的每一天。
2008年住在海南的她,來臺探視嫁到臺灣的母親時,卻發燒罹患白血病,當時她住院做化療,沒健保而欠醫院一百多萬,這時慈濟志工給予救助金協助,並陪伴記憶力暫時受損的柯小姐。
化療無法讓柯小姐痊癒,之後她嫁到臺灣並尋求治療,好不容易骨髓配對上了,受髓卻需負擔十二萬,無疑是雪上加霜。母親柯祝瓊說:「當時我在想:『完蛋了,我們怎麼辦?』幸好有師姑他們可以幫忙,就幫忙我們。」
慈濟志工楊明薰說:「所有的費用通通我們來幫忙處理,可是媽媽說她自己還有一點點錢,其他的移植費用,我們就通通幫她處理好。」
慈濟志工不止幫他們緩解財務困境,至今還持續陪伴。柯小姐的媽媽說:「他們就一天到晚來幫我們,擦乾眼淚,一天到晚來照顧我們,反正我們有什麼困難,都是他們照顧我。」
受髓者柯小姐也感恩慈濟的幫助。不管是誰,只要遇上問題需要人幫助,慈濟志工總會像及時雨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陳怡臻、陳立偉、蕭志傑、倪子凡 綜合報導 2015/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