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社會大學 齊心共創美善
自2014年9月,臺中靜思堂成立薪傳鄭子太極拳班以來,第一次邀約各個團體舉辦交流觀摩活動。太極拳班結合終身教育與慈濟人文,參與活動規劃的臺中慈濟志工洪美麗表示:「希望藉此讓大家多了解、接觸慈濟,進而走入慈濟。」
太極拳作為傳統武術瑰寶之一,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擔任中華國際薪傳鄭子太極拳總會總會長連傑義老師練拳多年,保持著強健體魄,示範時拳拳生風,「一步一腳印,只要有堅定信心,終究會獲得健康,就能曙光再現。」

活動當天,臺中靜思堂太極拳班的十一位學員上臺演示太極拳,其中中醫師林正淮偕同妻子林游雀、女兒林庭安見證了練拳強身的成果。林正淮了解太極拳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強調體內氣血的暢通,因此邀約家人一起學習,作為全家日常保健的方法。
以往不論寒暑,林游雀的手腳總是冷冰冰,雖然經過食物與藥物調理,仍無法改善,自從學拳後改善很多,寒冬時手腳仍能保持溫暖。林庭安自幼罹患氣喘,對練氣的法門相當用心,練拳後也有好轉。
外團共襄盛舉 感受靜思之美
臺前,另一個團體臺中市北屯區廣天宮的五位成員穿著長衫,以張景昌為中心四方定樁,搭配慈濟歌曲〈柔和忍辱衣〉使出拳腳,進退間一開一合,宛如花開、花謝。

臺南市南瀛隊一身深藍衣著來到靜思堂,演繹觀摩期間換了兩套衣服。在〈生生世世在菩提中〉的樂曲中,五人分別披上淺綠、淺藍及粉紅色的披紗,更引人注目。頭繫粉紅色髮帶,身披粉紅披紗的臺南志工林沈妺,為了社區成立社教中心作準備,前來臺中靜思堂學習太極拳,也參與此次觀摩活動。
太極拳應用在劍法上,即是太極劍。太極拳為體,太極劍為用,拳術與劍術合一。學習太極拳滿兩年後,才能接觸太極劍。臺中黎明及中興教練隊的十位夥伴演繹太極劍,移手運步各有套數,行雲流水般地使出劍法。林宜慧學太極拳已有七年,一開始基於健康考量,經過朋友推薦,到黎明社區學習太極拳。第一次來到臺中靜思堂,林宜慧一踏進來就有一種祥和的感覺。
社教志工用心 傳遞慈濟人文
當各團隊在臺前演示太極拳法、劍法,社教志工謝金福一直在音控室掌控設備,注意場中人員進、退場的時機。謝金福是此次活動的主要聯絡人,今年(2017)6月起,便開始為此次觀摩活動籌備。

自從知道連傑義老師邀約外縣市的太極拳隊,謝金福就善用科技,在手機上成立line群組,邀請大家為此次觀摩活動進行事前溝通討論。同時為了方便遠方朋友的到來,謝金福還特別劃出交通圖、臺中靜思堂位置圖及精美的內部配置圖等,希望參與活動的朋友有像回到家一樣的溫暖感覺。
因為學太極拳,具有廣告設計專長的謝金福走進了臺中靜思堂,目前每週三天在社教中心擔任教育志工。三年來,謝金福感受到慈濟的美,希望將這一分感動帶給太極拳的愛好者。為了交流觀摩設計演繹曲目表,謝金福邀集學員分工承擔,課務、接待、聯絡、介紹及場佈等工作團隊,共同圓滿此次活動。
臺中靜思堂社教藝術月開跑,首場活動太極拳演繹帶來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感覺。這裡提供社會大眾進終身學習與進修的管道,同時也帶動社區居民共創一個有禮有序、充滿愛與善的世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美齡 臺中報導 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