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有一群大學生,每年暑假都前往尼泊爾當地育幼院,教授孩子電腦,幫忙建置電腦設備,但一場天搖地動,大家一邊擔心能否如期出團,一邊依舊是緊抓課餘時間,合作研討,也要想盡辦法讓當地孩子快樂學電腦,與世界接軌。
舉世震驚啟悲心 法師號召眾人應
將捐款一一投入捐款箱,海濤法師舉辦祈福法會,邀請信眾一同捐款幫助尼泊爾的災民。捐款民眾發心捐贈,並為尼泊爾祝福:「看到尼泊爾很痛苦,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因為我們還有能力可以去幫助人家。」
海濤法師說:「別人有災難、有痛苦的時候,你能去布施才能夠成就慈悲的資糧,也能夠成就自己的慈悲心,學習幫助別人幫助眾生,這也是很重要的修行。」
民眾在聲聲佛號中,傳遞一分祝福,大家熱情響應捐款,讓在場慈濟志工感動不已。志工翁千惠說:「有那麼多人隨著佛號,我第一次感覺到佛號在大家布施的聲音裡面,感覺這個錢已經不是一百塊、一千塊,它就好像已經是無量無邊了。」
海濤法師也呼籲更多人響應捐善款,援助尼泊爾,將所有捐款將交由慈濟基金會,運用於國際賑災,協助尼泊爾災民恢復往日生活。
海外服務結因緣 青年心繫尼泊爾
而不同年齡層繫念尼泊爾之情,付出的行動也不同。在桃園元智大學的學生,八年來在每年暑假都有一批國際志工,會前往尼泊爾當地的育幼院,教授孩子電腦,幫他們建置電腦設備。
今年的計畫預計在7月執行,卻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讓計畫可能有了變數,但這些學生服務的熱忱依然不變,出發到尼泊爾的意志更沒因此銳減。
他們都曾經到過尼泊爾,一群來自元智大學的尼泊爾國際志工團,一年只有八到九位的志工,可以利用暑假一個月的時間,到當地育幼院建置電腦教室,做資訊服務教學,這些學生雖然不是尼泊爾人,但看到當地發生這樣大的災難,心裡還是同樣難過。
元智大學財金系同學曹瀚文說:「我們曾經去過的地方,竟然是全毀的狀況,還陸續傳出很多傷亡的數字……」賴亭方同學也說:「當下真的是非常擔心他們,目前的生活要怎麼辦。」
「我覺得當地尼泊爾人非常善良,非常純樸,就算遇到了很多事情,他們會互相主動來幫助。」同學曹瀚文之前在尼泊爾生活一個多月,與當地有著一股強大的情感存在。
教學計劃恐生變 盡心研討期出團
「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希望當地是平安的、是好的,尼泊爾遭逢巨災,我們的服務計畫恐怕會生變,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呂佳璇同學也希望當地能夠平平安安地,更期盼能如期前往當地付出。
與呂佳璇一樣身穿「有尼真好」的團員,都是預計七月要出發尼泊爾,無論計畫會不會如期,他們依然緊抓課餘時間合作研討,想盡辦法讓當地孩子,快樂學電腦。
校方考量當地安全,課外活動組老師林秀珠說道:「一是暫停今年的服務計畫,或者是說更改服務的地點,這都是我們在考慮範圍內。」
「自己覺得平常不懂感恩的部分,會突然覺得,天啊!原來我們的世界這麼的好,因為我們(臺灣)這邊非常的棒。」電機系學生王振錞見苦之福,心繫祝福著尼泊爾。
感恩的心,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元智大學在尼泊爾深耕八年的資訊教育,校方會依同學安全為主要考量,做觀察評估,無論有沒有在當地授課,情感的連結已跨越時空的距離。
(文:顏聆羽、張竣瑋、彭淑珮、鄧應忠 綜合報導 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