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細節清理 如打掃自家心歡喜
龐大的志工陣仗,為的就是臺北慈濟醫院十週年的院慶大掃除。周末下午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北部十二區動員了兩千多位各地志工,在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的勉勵後,與院內醫護同仁一起展開打掃家園的任務。慈濟志工黎逢時說:「他們(醫護)都以家人的心態來照顧我們,所以我們非常的感恩,我們自己的醫院自己來清潔,所以我們大家都是抱著一個非常歡喜感恩的心。」
這次的掃除重點,全放在平時不容易看到的小細節。院部主管負責樓梯腳踏處的隙縫,大醫王彎下腰一手拿砂紙磨亮,一手拿小刷子撢灰塵,絲毫不馬虎。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說:「每個地方都要很用心做,也倒不是因為這個最困難,但是我每天走樓梯的時候,都覺得這一塊希望能夠更好,所以就請大醫王幫忙把這一塊做得更好。」病房內地板周邊的角落、空調的出風口,以及廁所內的磁磚,這些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同仁與志工卯足了全力,把醫院當成自家般認真地清掃。
另外,也能看到跟著一起來的小朋友們捲起衣袖,在大人的指導下一起參與,為共同護持的醫院盡一分心力。臺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醫師郭克林說:「我覺得讓他體驗這種事情也不錯,要不在家裡很多事都是人家幫他準備好的,帶他來大家一起(清掃)這樣子,他會對這些要做的工作,會有一些新的了解。」
兩個小時的賣力勞動,雖然汗水濕露了衣服,但每個人內心充滿了歡喜。

十年醫病溫馨互動 移植患者重啟新生
臺北慈濟醫院自2005年5月8日啟業至今,已屆滿十年,除了在醫療專業不斷提升之外,亦成功的搶救了許多需要心臟、腎臟、肝臟、眼角膜移植到患者。就如計程車司機張瓏期過去被診斷心臟衰竭,但在換心後四個月他又可以重回駕駛座,過著像正常人般的生活。
五十三歲的張瓏期擔任計程車司機三十多年,手握方向盤、神態從容,但其實半年前他被診斷出急性心臟衰竭,需要換心才能活下去。心臟移植患者張瓏期的太太說:「感覺有感冒的症狀,會喘、咳嗽會喘。急診的醫師幫他檢查診斷有許多的衰竭,心臟衰竭、呼吸衰竭,就很多器官都不是很好了。」
因為張先生的身體被檢查出有許多併發症,對於移植團隊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在搶救生命的天職與使命下克服許多困難,順利完成移植手術,醫療團隊也特別前往張先生家中關懷他的近況。移植團隊召集人張耀仁說:「來到病患家裡也和他做互動,了解他的一個情形,還有他術後的恢復情形,一個長期的、全人的關懷。」
在捨身菩薩的無私奉獻與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張瓏期和家人擁有嶄新的人生。器官移植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是醫護人員的努力外,更要感恩捐贈者與受贈者的信任。臺北慈院心臟外科醫師諶大中說:「最感謝的還是病患,願意在我們這邊接受我們的服務,然後不管是包括受贈者對我們的信任,或者是捐贈大德願意把自己的愛心遺留在人間。」
細數過往十年與病患間的誠與情,醫護同仁用心用愛,讓醫病之間的溫馨故事不斷傳揚,未來醫療團隊仍秉持著至誠之心,透過精湛的醫術讓愛不斷延續下去。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黃欣妍、郭家旭、劉又榕、莊國雄 新北市新店報導 201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