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梯醫療團進入第三天看診,領隊賴寧生院長說,今天(5/23)的義診動線比較複雜,除了曼索里帳篷區(Maheswori)需維持三人的人力外,另奇翠普(Chitapol)需有五人的人力,但又有兩人要到首次新開發的義診點加克爾(Jhaukhel)看診。
醫療團拔苦難 兵分三路看診
受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定點醫療站奇翠普在5月23日早上完成最後一次的義診服務後,即馬上撤站,加入到新開發的醫療點服務。
因地制宜,今天五位大醫王和一位當地的護士一起到奇翠普,在不到二十分的時間就把在路邊的醫療站布置好。這時家住彰化的尼泊爾媳婦劉珍玫女士,因兩年沒有回尼泊爾,大地震後,她和先生回來看看婆家,沒想到卻在尼泊爾看到同來自臺灣的慈濟,「昨天晚上去親戚家,無意間路過奇翠普,看到慈濟旗子很高興,所以早上就與先生過來幫忙!」劉珍玫女士有醫療的背景,今日的義診有了他們倆幫忙,讓流程更為順暢。
為苦難人付出,今天奇翠普義診就在鄉民提供搭建未完成的房子裡針灸、路邊看診,見證大醫王慈悲為懷的身影。

假日不休息 護士樂付出
刺眼的陽光,在十點多更增炎熱。在巴塔普區加克爾村三十多度的高溫下,行動醫療團林名男醫師、林英超醫師和尼泊爾醫師尼爾蒂斯(Nirdesh Shakya)所乘坐的車輛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顛簸不久,一行人抵達加克爾村里辦公室,準備看診。
慈濟醫療團剛抵村里辦公室義診區時,門還未開,林名男醫師趁空檔拿出平安吊飾等結緣品與護士Ranju Deuja結緣,同時也託她轉交其他護士。林醫師感恩地說,「Ranju Deuja是護理系學生,這幾天幫忙翻譯、問診、解釋與衛教,非常認真學習,很感恩她的協助。」
害羞的Ranju Deuja則非常感謝有和慈濟醫師們互動的機會,「很高興來這邊幫助身體有些病痛的鄉民,也趁此學習一些藥物與病理,很感謝醫師。」她覺得慈濟的醫師都很好,也樂意分享知識,今天雖然是假日,但地震後受傷的人多,而她又是學護理,非常高興能有付出的機會。
另一位有碩士學歷且已在教導護士的Maiya Pratapati,謙卑又有耐心,她說,只要慈濟有需要,她一定沒有問題,「我已有護理專業,所以很希望能幫助災民,今天雖然假日,但很樂意與慈濟合作。」她歡喜地說。
加克爾醫療缺乏 行動醫療首服務
在加克爾,一句句親切的問診聲,讓加克爾村里辦公室的看診氛圍非常的溫馨。行動醫療團克難萬分,一棵大樹的樹蔭就是掛號區,而廢棄的村里辦公室就成了看診區,窗檯邊則是藥局,大醫王就這樣從十點多到中午,將近看診六十位鄉親。

外科的林英超醫師說,這裡病人大都是工作而引起的痠痛,泌尿道感染、慢性病,或是受地震影響睡不好,但震後的加克爾幾乎沒有醫生,很需要醫療幫忙。有位病人Tek Bahadur Lakhaju,拿著X光片給林英超醫師看,林醫師一眼發現Tek的第四、五頸椎有問題,目前除了疼痛,未有其他症狀,但仍要持續治療。
重災區加克爾缺醫缺藥,居民生病要獲得診療,真的是萬般困難。牽起這段義診因緣的尼爾蒂斯(Nirdesh Shakya)醫師說:「這裡有居民打電話給我,這邊缺少醫療也沒有醫師,能不能做一些協助。」尼爾醫師補充,在加克爾大多數的人都沒錢買藥、看醫生,慈濟醫生來施藥看病,他更是一定要來投入。
多次和慈濟賑災醫療團合作的尼爾醫師,也非常勇於承擔各種角色,今日他特別做藥師的工作。第一次當藥師的尼爾分享,原來當藥師真不容易,今日體會到了藥師辛苦的一面,「藥師要找藥、跟病人解釋,而當醫師比較簡單。今天其實原本要在自己診所看病,看診就有收入,但是我沒去。我非常感恩,讓我有機會和慈濟團隊一起幫助災民。」
儘管列日當頭,沒有人喊累,眾人齊心一志,只期待為重災區鄉親們,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也把這分醫療之愛送給需要的人。
(文:李美儒、古繼紅、李老滿 尼泊爾報導 201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