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015年)八十二歲的廖劉玉葉,起初需要慈濟志工陪伴關懷,如今已是臺中南區福興環保教育站的常客,每天搭車往返,因此被環保站的志工稱為:「最自由的背包客。」
無常乍現 堅強面對
有著傳統美德的廖劉玉葉,早年活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將孩子教育得亮眼出色。女兒是國立成功大學外語系畢業,兒子則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但女兒選擇出家修行,兒子遠赴國外謀職,因此在孩子長大後,生活略顯孤獨。
2009年無常乍現,先生大腸癌往生。成大外文系畢業的女兒,因為修行之路不順遂,罹患憂鬱症,還俗後病情惡化,必須洗腎治療,有一天突然暈倒,緊急送醫開刀後成為植物人。
先生生病時,兒子為了照顧生病中的父親,從馬來西亞歸來。父親往生半年後,兒子也發現罹患直腸癌。廖阿嬤除了要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又要照顧生病的兒子,無暇打掃家裡,住所擁擠狹小,屯滿雜物。里長不忍阿嬤肩上的重擔,又看見廖阿嬤委身擠在用白鐵搭起的小小二樓空間,於是提報給慈濟志工前往關懷。從此,慈濟人開始走入阿嬤的生命裡,陪伴她走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2012年12月13日剛好是農曆初一發放,又逢慈濟臺中分會(現在的舊會所)歲末祝福感恩會,廖劉玉葉想領一份上人的福慧紅包為罹癌住院的兒子祈福。一到大廳,看見引導志工抱著就哭:「女兒兩天前往生了!」

「來的時候一個人來!走的時候也一個人走!人生真的很苦,可是我沒有倒下的權利!」為了照顧生病的兒子,無法到葬儀社送女兒最後一程的廖劉玉葉心酸地說著,沒有家人扶持的她,哭訴中卻帶着堅強。
感受慈濟情 同行菩薩道
慈濟志工不捨年邁阿嬤廖劉玉葉悲慘的遭遇,2012年歲末祝福之後就開始用心陪伴與關懷。曾在十度的低溫下,頂著凜冽的寒風為老舊不堪的住屋清理和修繕,讓她有個嶄新的居住環境。
臺中慈濟醫院的簡守信院長也曾率領醫療團隊到玉葉阿嬤家,為癌末的兒子義診。當時無法起身的兒子感受到簡院長親自跪在床上為他清理傷口,親切解釋病情、建議療程等,讓放棄治療的兒子,終於接受住進臺中慈院心蓮病房。
「媽媽,妳要跟慈濟的師兄師姊去做志工,妳才會快樂!」兒子感受到慈濟志工的愛,對母親訴說。2013年6月兒子往生,慈濟志工陪著阿嬤料理後事,並為她女兒和兒子請領國民年金死亡給付。骨肉至親的相繼過世,曾讓廖劉玉葉痛不欲生。
「兒子生前曾說妳要走慈濟路,阿嬤,現在妳要為兒子還願,跟著我們出來服務!」慈濟志工巧善地鼓勵她走出陰霾。
走出陰霾 成為眾人阿嬤
「每天睡醒,想到有工作做,就很高興。」比較起2012年的歲末祝福,廖劉玉葉感恩地說。「這幾年來,受到各位師兄姊的幫忙跟愛護,心裡很過意不去,所以我會很謹慎的跟著師兄、師姊走,已經這麼多歲了,要惜福,趕快做!」
不僅投入環保,廖劉玉葉固定到臺中分會承擔福田與香積志工,把握人生的分秒不空過,因為無以回報,所以緊緊跟著,行菩薩道,她自己更笑道:「我現在變成眾人的阿嬤。」
人生苦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要用「法」來對治。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示現無常人生的廖劉玉葉,因受慈濟志工愛的陪伴,走出傷痛,把握付出的機會,當個手心向下的有福之人,她希望藉由自己的生命故事,能膚慰別人的心靈。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1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