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平安活著回來,真好!」參與尼泊爾地震第三梯慈濟賑災醫療團的花蓮慈院急診部副護理長涂炳旭,被分配駐點在巴格馬蒂(Bagmati)巴塔普區(Bhaktapur)的曼索里帳篷區。這裡原本是個足球場,空曠的大面積平地,在地震後成為收容災民的帳篷區。
妙用KED 跨國醫療救援
剛抵達的前幾天,帳篷區的慈濟賑災醫療團和西班牙醫療團合作。5月7日,一位受傷的七、八十歲老婦人,由一位當地壯丁背著進來醫療站,指著右腿直喊疼。涂炳旭找來正好在附近的骨科部葉光庭醫師問診,研判應該是「股骨頸骨折」,需要送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醫治。

但是醫院離帳篷區有好一段距離,一路上的顛頗肯定會加重老婦人的疼痛感,卻沒有適合固定的醫療器材。眼尖的涂炳旭看到角落邊,擺著一副西班牙醫療團的KED(軀幹固定器,Kendrick Extrication Device),徵求同意後,涂炳旭急中生智,結合臨床急診實務經驗,將原本用於上半身固定的KED,倒過來使用,為老婦人右大腿做好完善的固定措施。
為了確保老婦人的安危,涂炳旭跟上救護車,維持老婦人的固定姿勢。去程十五分鐘的車程距離,回程可要自己徒步走回,在當地志工領著走捷徑的狀況下,走了一個小時才抵達帳篷區。為什麼不選擇搭公車或是計程車呢?原來是當地路況不佳,地震後許多地方都封路,「十一號公車」反而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因為這樣的因緣,涂炳旭透過雙腳,更貼近了解當地生活與狀況。

急中生智 紙箱變身固定板
5月11日,涂炳旭和感染科醫師鄭順賢一組,駐點為民眾問診。由於駐點站沒有藥師,涂炳旭立刻補位,協助分裝藥品、跟民眾衛教用藥常識、換藥等注意事項。
同時間,鄭順賢醫師診斷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婦人,疑似有柯雷氏閉鎖骨折(Colles' fracture),需要立刻到醫院檢查與醫治,為了減輕老婦人的疼痛,鄭順賢醫師與涂炳旭合力幫老婦人做手部固定。
但是,手邊就只有三角巾與彈性繃帶這兩樣工具,還需要一個「表面光滑、面積夠大、品質堅硬」的固定板,涂炳旭靈機一動,就地取材,找來裝藥品的紙箱,快速裁出適當大小的紙板,不一會兒就幫老婦人完成手部固定,讓一旁的鄭順賢醫師看得嘖嘖稱奇,舉起大拇指直說:「超讚的!」
(文:魏瑋廷 花蓮慈院公傳室報導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