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菩薩寫照 盡是如常

$
0
0
【證嚴上人6月23日下午北區愛灑聯誼開示】
 「剛剛顏(博文)執行長來提起,不管是什麼難民,每一個人都是有生命中的困難,這就是生命難民。因為佛陀跟我們說,(人生)都離不開八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八種苦。」

6月23日下午,新店靜思堂有一場慈濟人愛灑人間聯誼活動,最終由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向大眾報告基金會永續發展的工作目標與進程,同時他也大力推薦即將於6月28日上映的慈濟臺東慈善紀錄片《如常》,邀請大家一同從慈濟志工平日從事慈善工作中,看見生命價值。

出身難料有貧富 人生方向自把握
 
在生命道路中,每個人會遭遇什麼事件、看見什麼風光,似乎難以預料。上人以伊代風災中出生的新生兒「洪水」為例。

「生命在生老病死中怎麼來,我們不知道,有的人生在這麼好的家庭、這麼富有的國家、這麼富有水準、有人文;但是,又再有一些眼睛張開是生在地上,都是土沙細石,嬰兒總是一張薄薄破布鋪在地上。剛才我們也有看到在樹上生孩子,先生在樹下接,太太在樹上生、先生在樹下接,這個孩子的名子叫做洪水。」

佛說因緣果報,人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卻能夠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三年多前,我們顏執行長,他不是年紀到退休,是為慈濟去(從聯電公司)退休。慈濟需要他,師父在三年多前跟他說,希望他回來幫助師父。三年多前,莫名奇妙,我常跟他說:『現在開始,非洲就是我們的重點。』我這句話我說出去,每一次我說出去,我感覺是什麼因緣要進去了,到底我們要去非洲做什麼,雖然知道非洲很苦,儘管知道,但是一切也都要有因緣。」

人發心立願後而能產生力量,就能幫助還無法掌握方向的人們脫離苦難。當非洲3月時發生了伊代熱帶氣旋災難,南非、馬拉威、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地的慈濟志工立即啟動,投入援助災民的工作。
 
「到今年(2019年),伊代氣旋竟然發生就這樣掃進去,在東非三個國家,其實都很嚴重。在馬拉威是有南非的慈濟人,他們第一個進去了,很快速地就地取材,讓當地的志工、當地的臺商很快速去幫他們(災民)復建,房屋一間一間建起來,這是馬拉威。當然,還是有限量,但是南非的慈濟人還是又說,他們會再繼續一步一步去付出,這樣我就更安心。」

三國同災緣有異 法不偏私皆能受

受到伊代風災影響的非洲三個國度,雖然普遍貧窮,卻各有慈濟志工的生態。因此援助行動的開展也各自不同。
 
「辛巴威也是很苦,也是很窮,那個地方有我們一個臺商在那裡,朱(金財)居士在那個地方,當地也有(本土)志工,一樣有幾千人,很投入,卻是比較沒有因緣讓他們回來臺灣,所以比較遠離,所以回來臺灣只有他(朱金財)單獨一個人,雖然有受證幾個,但是畢竟人數還不是很多。」

若馬拉威與辛巴威的本土志工如同幼苗一樣還需培養帶動,那莫三比克在慈濟志工蔡岱霖與夫婿迪諾多年來的耕耘與帶動下,呈現了欣欣向榮的樣貌。
「那莫三比克就不一樣了,他的因緣很具足,有這顆種子的因緣,慈濟的家(莫三比克慈濟聯絡處),這一塊土地也是我們臺灣的一位陳居士(捐贈),本來他要去設廠,土地很漂亮,芒果園整片很漂亮,土地買好了,忽然間來精舍跟我說:『師父,是不是拜託你那塊土地收起來,本來要設廠,我感覺因緣較不夠,(所以)交給慈濟。』」

在莫三比克這個國度,已有播種人及土地,還需要法水灌溉,才能長出茂盛的菩提林。

「很多因緣,當然一路走過來,也不是很輕鬆。在那個地方,開始是南非(慈濟志工)去到那些,把慈濟的法,師父說什麼話,句句入心。他們要能夠聽懂我的法,要一句話要做四次翻,從臺語、翻作中文,從中文翻作英文,從英文再翻成祖魯語,這樣一層一層翻,也不一定他們聽懂,他們還要翻他們的方言。雖然一層一層翻譯,那個法沒有偏差,他們那些本土志工表達出來的,殷勤精進是沒差我們臺灣,他們進出隊伍整齊。」

日常掘井一念心 能化萬千勤募愛

慈濟從臺灣出發,目前在全球五十七個國家地區有慈濟志工殷勤耕耘,不論彼此的膚色與種族、語言與文化,都有隊伍整齊的人文精神。

「在我們大愛臺看到一段影片,很震撼,他們(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在頭頂(物資)這樣走出來,還可以兩隻手搖著搖著很整齊,韻律還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隨著他的聲音,隨著他的腳步,這樣若無其事,真的是『如常』——我們一片電影叫做《如常》,我說《如常》是每一位慈濟人的寫照。」

志工們不論經濟貧富,不管身體健康或是抱病投入,都希望作一個掘井人,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凝聚愛的資源。

「就如海地那樣窮的國家,若一角、五分錢,他們只有口袋沒有金庫,所以盡其所有幾毛錢都把它掏出來,合起來頂多是幾百塊……我也很感動也很感恩。在海地的隔壁,一個國家叫做多明尼加,一樣在響應(竹筒歲月),有人都說:『大家就那麼窮了,你還跟他們勸募?』這一位不是慈濟人,就是被慈濟人勸募的這一位再勸募別人,他回答的就說:『沒有窮到不能幫助人的人。』我聽到這句也很震撼!是啊,只要你願意發一念心。」

在一念心的驅動下,理解了「竹筒歲月」的精神在於「募心」,就能因地制宜變化形式,如同在緬甸推動的「米撲滿」。

「我看到了緬甸的烏丁屯,師父常常說『一把米三千多公斤』,這就是他開始——鍋子裡,這家人要吃的(米),那再拿一把放在旁邊(存起來捐贈)。聽到他就在呼籲村莊的人,人人就是一把米,每個月累積起來,這樣堆成一堆的米;那我就感覺到一把米、一把米,這一千五百多戶(響應),把它凝聚起來,米撲滿回娘家,每個月凝聚一次,這一次(捐贈)就有三千多公斤。」

時間空間人之間 數字背後無窮愛

不論在哪裡,慈濟志工一念心契合佛心,就能在天下之間傳法、用法,把佛法從過去延伸到現在,把握當下並延展到未來。

「我們都一直在說拜佛、禮佛,其實佛是大覺者,他不是要人拜、也不是要人禮、也不是要人求。其實佛陀覺悟了以後,天文地理無一不知,他就是大覺者,在這個大宇宙間所覺悟的人。所以我常常說,我們就是傳大覺者的法——宇宙大覺者發現到了天地、人間,就是運用在時間。所以我會常常跟慈濟人說,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我們要把握好。」

上人勉勵,大家生活同在臺灣,要珍惜因緣。顏博文執行長向大眾報告去年(2018年),慈濟基金會支出用在臺灣的比例將近百分之七十五;而這是實際的款項支出,尚不包含無數志工自掏腰包、自費自假投入慈善,為慈濟省下開支卻創造更多無形的愛心效益。

「剛才,執行長也說了慈善,我們在國際間九十九個國家(地區),我們走過來;現在有五十幾個國家,當地有分支會在那裡。我們光在臺灣,一年的時間我們動員了菩薩,光一個人一個鐘頭的工資就要多少錢?數字我不會背。總而言之,就是很高,算起來數字應該是很高,這都是無所求付出。」

上人懇切地提醒:「菩薩自發心,這個總是無價、無量。常常在講經,就是無數、無量,不可思、不可議,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議。我們救了這麼多,都是每一個人、每一位會員的一粒米、一點水,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如一把米就三千多公斤,在我們的面前看到了,不是師父用形容,是真實我們看到。」

語末,上人期待大家把握時間,好好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慧命高度。

「時日已過,每一秒鐘都帶走了我們的每一秒鐘的相。我們要好好把握,生命不要在空檔中過,紮紮實實。感恩大家,法應用在人間與為大覺者傳法,所以你我都是大覺者的傳法人,希望我們大家好好地愛的精神落實人間,感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