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大附中國小部參加第五屆全國暨海外教育盃電子書創作,作品「我們十歲那年做的事」,從七百多件作品中,榮獲全臺國小組第二名。組隊參賽的小五同學田閎宇、葉承恩、机岳俊、陳瑩、莊承翰特別感謝陳家榆老師的教導,透過人文課程的行動發想與實踐,見證了小孩也可以做大事。
用愛轉動世界 孩子決定行動方案
為了讓文創的種子從小扎根,讓學生發揮創意與整合知識的能力,體現翻轉教育、自主學習的精髓,由「臺灣電子書協會」和「Finder雲端電子刊物加值平台」所主辦的「第五屆全國暨海外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今年(2015年)吸引了七百三十九所學校五百一十隊七千二百一十七人參加,網路票選總投票數超過十九萬人,參與情況相當熱烈。而慈小參賽作品,孩子們則是以四年級時的慈濟人文課程,他們一起經歷的創意行動挑戰計畫——幫助部落老人為主要內容,以電子書呈現他們的成長歷程。
陳家榆老師表示,在慈濟人文課中,鼓勵學生關注自身周遭生活環境與社會,用孩童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因此讓學生分組就關心的議題,進行創意改變的行動。
田閎宇提到,因為跟著媽媽進行部落關懷時,發現了在學校附近的水源部落裡,住著蘇爺爺和蘇奶奶,兩人相依為命住在簡陋的房子,已經九十幾歲了,沒有電風扇,紗門也壞了,炎熱的夏天,房子裡除了很多蚊子,也聞到蘇爺爺身上的汗臭味,「想起蘇爺爺和蘇奶奶打蚊子、猛擦汗的樣子,我們買不起冷氣,但是或許可以為他們買臺電風扇和捕蚊燈。」也就因為這樣小小的動機,他開始號召同學加入創意行動團隊。
失敗不氣餒 幫助部落老人付行動
經過不斷地討論,同學們思考到要以義賣的方式來籌錢,於是開始了一連串行動。起先希望能義賣糖葫蘆,於是自己採買製作糖葫蘆的物品並製作糖葫蘆,可是卻一再失敗;於是他們改用蕃茄蜜餞義賣,規劃好蕃茄蜜餞的價格及義賣地點,面對陌生人說明義賣的原因,獲得許多鄉親的熱情支持,總共獲得二千三百八十元的善款。
孩子們開心的親自購買電風扇、捕蚊燈及成人尿布、奶粉,並送給部落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露出可愛又單純的笑容,感動的直說謝謝。
机岳俊分享這一次的創意行動計畫:「我學到我們小朋友也可以做出大人能做的事,師公上人說:『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害羞的承翰則從這個行動方案中,開展了自己的生命熱情,也察覺到幫助別人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所以要常常去幫助別人,練習自己的耐力。陳家榆老師看到孩子因為這樣的投入,發揮創意思考、展現自我、勇往向前、樂於付出的精神,則相當感動,直呼孩子們都長大了。
「我們十歲那年做的事」,獲獎的是那段最值得紀念的日子……
(文:王佩茹 報導: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室 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