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來練腳力的。」訪視志工褚有富說。近四十五度陡峭的斜坡,大雨順勢沖刷而下,大夥奮力向上行,氣喘吁吁。
慈濟志工和人醫會今日(6/23)分五條路線到瑞芳往診,協和街這條路線最遠也最難走,偏偏又遇上梅雨鋒面,中醫師張子瑜的團隊和訪視志工在山腳下集合步行而上,劉先生與媽媽就住在協和街的最上端。
濕暗角落見孝道
進到個案家裡,潮濕的居住環境下牆面斑剝,處處可見壁癌,訪視志工褚有富說:「劉先生為了照顧二度中風的媽媽,睡在床邊的地上……」雖然劉媽媽有兒子照顧,醫護人員還是不免擔心。
長期配合慈濟人醫會義診的張子瑜醫師,對劉先生並不陌生,他看過劉媽媽的情形後,細細對兒子叮嚀照護細節,「下回去醫院回診要告知醫師血壓比較高,血糖正常,請醫師開一下藥。天氣好時,要推媽媽出來曬太陽,基隆比較潮濕」。同時,隨行的實習中醫師盧銓則接手劉媽媽的褥瘡檢查。
劉媽媽中風超過十年,育有二子一女,但二兒子失聯、女兒遠嫁彰化,僅有大兒子守在身邊,從事鐵工的兒子,席地而睡,方便照顧媽媽。需要外出就醫時,則背著媽媽,跨上摩托車,從山頂上滑下高坡,再轉乘計程車。劉先生說:「媽媽只有一個,只能我來照顧。自己親人身邊比較好,看得到也照顧得到。」
不畏汙穢膚病苦
團隊離開劉家,轉向中山二路一樣是在斜坡上,迎面而來的是阿英的鄰居,七十八歲的鄰居伯伯與太太常常會探視阿英。獨居患有糖尿病的阿英,過去曾經因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經過志工的關懷與勤送營養品,已改善不少。看診後,張醫師以針灸來改善阿英的痠痛與不適。
「我從上面跌下來,自己爬進來叫救護車⋯⋯」阿英阿媽總忘不了多年前的一次意外,每次慈濟志工來,她就再講一次,張醫師依然耐心傾聽。
來自緬甸的張醫師,1999年來到臺灣就讀長庚大學中醫後,在臺灣落地生根,參與人醫會第三年,現在已經能用國語與講閩南語和人互動,關懷個案時,親切和善,不畏髒亂更不怕病者身上病菌,仔細的「望、聞、問、切」。往診的經驗也讓他更深刻體會到長照的重要,也希望能和訪視有更多的結合。
視病如親愛相隨
另一條往診路線來到三爪子坑路,來到一個失智的九十歲阿嬤翁阿嬤的家,在小小的空間裡充滿著尿騒味,床鋪也不是很乾淨,看到大家進來有點緊張。
「阮來看妳囉,阿嬤妳好?」從大二就開始參加義診的國防醫學院學生陳政良同學馬上趨前,握著阿嬤的手說著。然後就很自然的坐在床上讓阿嬤靠在他身上,然後還貼在阿嬤耳邊輕輕耳語問診⋯⋯感人的醫病情畫面,似陣陣暖流溫暖大家的心。
緊接著拜訪的是楊阿嬤。過去她還能自理的時候,都有到定點去讓醫師看診,後來這一兩年狀況有三高,退化很快,心臟也不好,最近因身體不適,無法走出家門,身為慈濟志工的媳婦江秀春很擔心,向婆婆建議,讓大醫王到家裡來看她,一念孝心,成就今日的大醫王關懷行。
江秀春激動落淚地說,「病人真的很苦,義診對患者有很大的鼓勵,那麼多人關懷婆婆,婆婆感受到還有人在乎她,心裡非常感動。」
林志宇中醫師為阿嬤做針炙治療,此時阿嬤也將心裡的感動,化成一句句的衷心感謝!
人醫訪視長照網
張洵維醫師以及邱偉源中醫師則是帶領一行十五人分乘三步車到八斗子往診。來到阿娥阿嬤家,看到廚房上方的天花板比上次更塌陷,屋內二台電風扇正對流著空氣,但濕霉味依然濃烈。
量了血壓血糖後,阿嬤的血糖竟高過三百,接著,阿告訴醫師膝蓋痛,肩頸也酸痛到舉不起手來,還說三年前頭部的帶狀泡疹,似乎到現在仍未痊癒,神經不時還會抽痛。邱醫師拿出自備的針灸器材幫阿嬤針灸,緩解疼痛。
阿嬤五十歲的兒子蘇進德先生已經中風四年了,左半邊乏力,雖然走起路來還算平穩,仍然無法外出工作。志工鼓勵他要認真的做復健,「現在還這麼年輕只要努力,可以再改善,有希望恢復正常的生活。」
為了給阿嬤一個身心安頓的家,訪視志工也已經安排好為他們修繕房屋,幾天後就會動工,阿嬤和蘇先生非常感恩醫師和志工對他們的關懷和幫助。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透過慈濟人醫會加上訪視志工定期訪視關懷,慈濟的社區「長照」,五十三年來,一直都是愛的進行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碧玲、梁碧霞、 曾蕙慈 新北市報導 2019/07/03)
慈濟志工和人醫會今日(6/23)分五條路線到瑞芳往診,協和街這條路線最遠也最難走,偏偏又遇上梅雨鋒面,中醫師張子瑜的團隊和訪視志工在山腳下集合步行而上,劉先生與媽媽就住在協和街的最上端。
濕暗角落見孝道
進到個案家裡,潮濕的居住環境下牆面斑剝,處處可見壁癌,訪視志工褚有富說:「劉先生為了照顧二度中風的媽媽,睡在床邊的地上……」雖然劉媽媽有兒子照顧,醫護人員還是不免擔心。
長期配合慈濟人醫會義診的張子瑜醫師,對劉先生並不陌生,他看過劉媽媽的情形後,細細對兒子叮嚀照護細節,「下回去醫院回診要告知醫師血壓比較高,血糖正常,請醫師開一下藥。天氣好時,要推媽媽出來曬太陽,基隆比較潮濕」。同時,隨行的實習中醫師盧銓則接手劉媽媽的褥瘡檢查。
劉媽媽中風超過十年,育有二子一女,但二兒子失聯、女兒遠嫁彰化,僅有大兒子守在身邊,從事鐵工的兒子,席地而睡,方便照顧媽媽。需要外出就醫時,則背著媽媽,跨上摩托車,從山頂上滑下高坡,再轉乘計程車。劉先生說:「媽媽只有一個,只能我來照顧。自己親人身邊比較好,看得到也照顧得到。」
不畏汙穢膚病苦
團隊離開劉家,轉向中山二路一樣是在斜坡上,迎面而來的是阿英的鄰居,七十八歲的鄰居伯伯與太太常常會探視阿英。獨居患有糖尿病的阿英,過去曾經因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經過志工的關懷與勤送營養品,已改善不少。看診後,張醫師以針灸來改善阿英的痠痛與不適。
「我從上面跌下來,自己爬進來叫救護車⋯⋯」阿英阿媽總忘不了多年前的一次意外,每次慈濟志工來,她就再講一次,張醫師依然耐心傾聽。
來自緬甸的張醫師,1999年來到臺灣就讀長庚大學中醫後,在臺灣落地生根,參與人醫會第三年,現在已經能用國語與講閩南語和人互動,關懷個案時,親切和善,不畏髒亂更不怕病者身上病菌,仔細的「望、聞、問、切」。往診的經驗也讓他更深刻體會到長照的重要,也希望能和訪視有更多的結合。
視病如親愛相隨
另一條往診路線來到三爪子坑路,來到一個失智的九十歲阿嬤翁阿嬤的家,在小小的空間裡充滿著尿騒味,床鋪也不是很乾淨,看到大家進來有點緊張。
「阮來看妳囉,阿嬤妳好?」從大二就開始參加義診的國防醫學院學生陳政良同學馬上趨前,握著阿嬤的手說著。然後就很自然的坐在床上讓阿嬤靠在他身上,然後還貼在阿嬤耳邊輕輕耳語問診⋯⋯感人的醫病情畫面,似陣陣暖流溫暖大家的心。
緊接著拜訪的是楊阿嬤。過去她還能自理的時候,都有到定點去讓醫師看診,後來這一兩年狀況有三高,退化很快,心臟也不好,最近因身體不適,無法走出家門,身為慈濟志工的媳婦江秀春很擔心,向婆婆建議,讓大醫王到家裡來看她,一念孝心,成就今日的大醫王關懷行。
江秀春激動落淚地說,「病人真的很苦,義診對患者有很大的鼓勵,那麼多人關懷婆婆,婆婆感受到還有人在乎她,心裡非常感動。」
林志宇中醫師為阿嬤做針炙治療,此時阿嬤也將心裡的感動,化成一句句的衷心感謝!
人醫訪視長照網
張洵維醫師以及邱偉源中醫師則是帶領一行十五人分乘三步車到八斗子往診。來到阿娥阿嬤家,看到廚房上方的天花板比上次更塌陷,屋內二台電風扇正對流著空氣,但濕霉味依然濃烈。
量了血壓血糖後,阿嬤的血糖竟高過三百,接著,阿告訴醫師膝蓋痛,肩頸也酸痛到舉不起手來,還說三年前頭部的帶狀泡疹,似乎到現在仍未痊癒,神經不時還會抽痛。邱醫師拿出自備的針灸器材幫阿嬤針灸,緩解疼痛。
阿嬤五十歲的兒子蘇進德先生已經中風四年了,左半邊乏力,雖然走起路來還算平穩,仍然無法外出工作。志工鼓勵他要認真的做復健,「現在還這麼年輕只要努力,可以再改善,有希望恢復正常的生活。」
為了給阿嬤一個身心安頓的家,訪視志工也已經安排好為他們修繕房屋,幾天後就會動工,阿嬤和蘇先生非常感恩醫師和志工對他們的關懷和幫助。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透過慈濟人醫會加上訪視志工定期訪視關懷,慈濟的社區「長照」,五十三年來,一直都是愛的進行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碧玲、梁碧霞、 曾蕙慈 新北市報導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