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如何才能痊癒,結疤了就能不再痛嗎?
今天(08/04)高雄靜思堂為了導正農曆七月是鬼月的迷信,特地在每年此時舉行祈福會,適逢莫拉克風災十周年,祈福會融入音樂響宴、戲劇演繹,療癒傷痛也帶動莫忘那一年、那一念、那一群人⋯⋯
在旋律中感受情緒 釋放傷痛
祈福會首先開場的是「心靈饗宴音樂會」,曲目先以大家熟悉的《因為你因為我》引起共鳴,接著《豆豆龍》輕快節奏帶大家進入兒趣的快樂氛圍,懷舊民謠《白牡丹》《望春風》勾起以前的回憶⋯⋯
國樂團由三十二位慈誠參與演出,他用和諧的樂音、或輕快、或懷舊,在這特別的時間,用音樂傳遞愛。
歌也好,歲月也罷,每一個人的生命,在不同的時間點交會,一如,十年前莫拉克風災時,慈濟志工走入災區膚慰災民,開啟陪伴的因緣⋯⋯
演奏《豆豆龍》的時候,輕快的木魚聲,好似「豆豆龍」輕快地在森林的步道跑著。勝利國小的校長顏永進,輕快地敲打著木魚,腿上放著另一個樂器是鈴鼓,在《白牡丹》民謠演奏時也融入樂音中,看似簡單樂器,與鼓聲搭配著,帶出樂音想要傳遞的情緒。
顏永進校長分享音樂與視覺不同,它會直接觸動到你的內心,在內心蕩漾,他也說:「打擊的聲音不能超過主旋律,在音量的控制必須融入情感,在曲目中輕鬆、快樂、悲哀,就要透過打擊來點綴出來。」
多年來,顏校長也一直用音樂陪伴生命,他說:「當你的生命可以在別人的生命當中,扮演點亮或點燃的角色,生命的力量會更大。」莫拉克風災的時候,現場很多很多的人曾經一起付出力量,陪伴災民走過傷痛,傷痛記憶或許漸漸淡忘,但感恩、惜緣之情沒有退卻。
吹奏中國笛的張智清在莫拉克風災當時,第一時間即開車搭載社區慈濟志工到寶來勘災,「當時眼底有如水彈炸過,滿目瘡痍感觸很深。」
張智清表示時間過得很快已過了十年,去年還曾跑一趟寶來山區,草木都已復甦,部分房屋還是保留當時受災的樣貌,往事歷歷在目,心中感恩的是所有人的付出。
揭開傷疤 用愛膚看不見的痛
十年了,劇中主角人物「灰熊」想起莫拉克颱風帶來傷害,依然心碎不已⋯⋯時間靜止,螢幕上突然出現當年風災災情影片,台下通道二條白色布幔上,佈滿用報紙做成的石頭,由志工們揮動進場,呈現出土石流的狀態,台上災民的苦痛,誰能膚慰?接著菩薩在人群中一一湧現。
從往年的黑面媽祖到今年的觀世音、上帝,李宛臻總是選擇用戲劇來淨化人心。從編劇、導戲、道具、服裝、到人員的尋找,無不都是細細地去斟酌、規劃……雖然過程中,經歷彩排時,人員老是湊不起來練習或劇本一再重組等困難,但還是圓滿地呈現在舞台上。
李宛臻談起這場風災,仍然止不住心中的悲,哽咽地說:「希望藉由這齣戲,能讓人人可以去回顧那一分當時來自全球的愛心,以及更了解唯有茹素,才能減少災難的發生。」
參與演繹的培訓委員徐薛郁琪體會到,每當災難來臨時,人是最恐懼也最無助,所以陪伴就顯得重要,她說:「自己能夠成為膚慰他人的慈濟志工,真的覺得很幸福」。
慈濟志工阮氏黃如坐在講經堂,看著莫拉克風災的戲劇回顧,忍不住用右手食指俏俏地點去眼角釋出的淚。在八八風災那一年,她從電視上看到屏東的災情,感到十分心痛,又見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人,進入災區付出;阮氏黃如好奇地問坐在一旁的先生,「那些是什麼人?」先生回答:「是慈濟人。」
慈濟人的付出令阮氏黃如大受感動,當下便發願一定要成為慈濟志工。如今成為委員的她,不僅將愛灑在臺灣,更將越南同鄉帶進慈濟大家庭。
即使傷疤揭開,仍然會感到隱隱作痛,但莫忘一路走來,因為有人陪著哭、陪著笑、陪著走出傷病,才能迎向幸福的人生路。祈福會上,當人人雙手合十,也因為感恩,而更顯得心安!平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淑真、莊雅雯 高雄報導 2019/08/04)
今天(08/04)高雄靜思堂為了導正農曆七月是鬼月的迷信,特地在每年此時舉行祈福會,適逢莫拉克風災十周年,祈福會融入音樂響宴、戲劇演繹,療癒傷痛也帶動莫忘那一年、那一念、那一群人⋯⋯
在旋律中感受情緒 釋放傷痛
祈福會首先開場的是「心靈饗宴音樂會」,曲目先以大家熟悉的《因為你因為我》引起共鳴,接著《豆豆龍》輕快節奏帶大家進入兒趣的快樂氛圍,懷舊民謠《白牡丹》《望春風》勾起以前的回憶⋯⋯
國樂團由三十二位慈誠參與演出,他用和諧的樂音、或輕快、或懷舊,在這特別的時間,用音樂傳遞愛。
歌也好,歲月也罷,每一個人的生命,在不同的時間點交會,一如,十年前莫拉克風災時,慈濟志工走入災區膚慰災民,開啟陪伴的因緣⋯⋯
演奏《豆豆龍》的時候,輕快的木魚聲,好似「豆豆龍」輕快地在森林的步道跑著。勝利國小的校長顏永進,輕快地敲打著木魚,腿上放著另一個樂器是鈴鼓,在《白牡丹》民謠演奏時也融入樂音中,看似簡單樂器,與鼓聲搭配著,帶出樂音想要傳遞的情緒。
顏永進校長分享音樂與視覺不同,它會直接觸動到你的內心,在內心蕩漾,他也說:「打擊的聲音不能超過主旋律,在音量的控制必須融入情感,在曲目中輕鬆、快樂、悲哀,就要透過打擊來點綴出來。」
多年來,顏校長也一直用音樂陪伴生命,他說:「當你的生命可以在別人的生命當中,扮演點亮或點燃的角色,生命的力量會更大。」莫拉克風災的時候,現場很多很多的人曾經一起付出力量,陪伴災民走過傷痛,傷痛記憶或許漸漸淡忘,但感恩、惜緣之情沒有退卻。
吹奏中國笛的張智清在莫拉克風災當時,第一時間即開車搭載社區慈濟志工到寶來勘災,「當時眼底有如水彈炸過,滿目瘡痍感觸很深。」
張智清表示時間過得很快已過了十年,去年還曾跑一趟寶來山區,草木都已復甦,部分房屋還是保留當時受災的樣貌,往事歷歷在目,心中感恩的是所有人的付出。
揭開傷疤 用愛膚看不見的痛
十年了,劇中主角人物「灰熊」想起莫拉克颱風帶來傷害,依然心碎不已⋯⋯時間靜止,螢幕上突然出現當年風災災情影片,台下通道二條白色布幔上,佈滿用報紙做成的石頭,由志工們揮動進場,呈現出土石流的狀態,台上災民的苦痛,誰能膚慰?接著菩薩在人群中一一湧現。
從往年的黑面媽祖到今年的觀世音、上帝,李宛臻總是選擇用戲劇來淨化人心。從編劇、導戲、道具、服裝、到人員的尋找,無不都是細細地去斟酌、規劃……雖然過程中,經歷彩排時,人員老是湊不起來練習或劇本一再重組等困難,但還是圓滿地呈現在舞台上。
李宛臻談起這場風災,仍然止不住心中的悲,哽咽地說:「希望藉由這齣戲,能讓人人可以去回顧那一分當時來自全球的愛心,以及更了解唯有茹素,才能減少災難的發生。」
參與演繹的培訓委員徐薛郁琪體會到,每當災難來臨時,人是最恐懼也最無助,所以陪伴就顯得重要,她說:「自己能夠成為膚慰他人的慈濟志工,真的覺得很幸福」。
慈濟志工阮氏黃如坐在講經堂,看著莫拉克風災的戲劇回顧,忍不住用右手食指俏俏地點去眼角釋出的淚。在八八風災那一年,她從電視上看到屏東的災情,感到十分心痛,又見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人,進入災區付出;阮氏黃如好奇地問坐在一旁的先生,「那些是什麼人?」先生回答:「是慈濟人。」
慈濟人的付出令阮氏黃如大受感動,當下便發願一定要成為慈濟志工。如今成為委員的她,不僅將愛灑在臺灣,更將越南同鄉帶進慈濟大家庭。
即使傷疤揭開,仍然會感到隱隱作痛,但莫忘一路走來,因為有人陪著哭、陪著笑、陪著走出傷病,才能迎向幸福的人生路。祈福會上,當人人雙手合十,也因為感恩,而更顯得心安!平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淑真、莊雅雯 高雄報導 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