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災難很嚴重,真的需要大家一起伸出援手,我們來救人好不好,一百、二百都可以⋯⋯」九二一地震那年,只是慈濟會員的李金魚,在災後第三天(1999/09/23)就拿著筆記本跟筆,開始到村子裡挨家挨戶募善款。
慈濟列車 問心尋根
而那一年,也是她人生的轉捩點。年輕時,李金魚在一家紡織公司上班,因為婆婆生病辭職專心照顧婆婆,一直到七年後婆婆往生。這七年間也讓她身心俱疲,一方面婆婆病情令人擔心,另一方面,還要四處找尋吸毒的先生。
她的先生從事營建發包工程,常常需要熬夜帶著師傅做工程,為了提神竟染上了吸食安非他命的惡習,吸毒後,不是找不到人,就是回家惡言相向,家裡頭不斷上演言語暴力,讓李金魚痛苦難耐,「我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兩人的婚姻像是隨時會引爆的炸彈,李金魚的人生完全失去了方向。
1999年1月婆婆往生,4月她抱著到花蓮旅遊的心情上了慈濟志工邀約「花蓮尋根之旅」的遊覽車,上了車才發現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當時,有好多部遊覽車一起前往,在車上志工依序分享慈濟事,「這是在做啥?講這麼多,旅遊不是應該要快樂唱歌的嗎?怎麼是這樣……」李金魚根本聽不下任何分享,心裡嘀咕個不停,並盤算著如果到了休息站遇見認識的人,她就要跟志工周淑惠說再見,不要一起去了,只可惜一路都沒有這樣的因緣,只好認命地來到花蓮靜思堂。
當李金魚看見證嚴上人從左邊走出來為大眾開示時,眼淚竟莫名流個不停。「為什麼看見你們師父,我會不停地哭?」她轉身詢問周淑惠;周淑惠告訴她:「是我們師父,不是妳們師父,這就好像一盞燈泡被灰塵蓋住,師父把我們的心擦拭開來,進而『悲心相吸,悲心相契。』」
見到了上人,李金魚感覺迷茫的心好像有人懂,渴望也能穿上慈濟藍天白雲這套制服。周淑惠跟她說,「妳想要做慈濟,就去勸募會員,去觀眾生的五相和富與貧。」李金魚完全聽不懂也不解,直到親身去勸募時,看到人家甘願付出及不甘願付出的種種相,才體會到原來這就是觀眾生五相,
世紀災難 悲心湧現
又過了四個月,中臺灣因為九二一大地震受創嚴重,李金魚一個晚上就募了五十戶會員,「其實我的先生一開始相當反對我出去勸募,但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災區連屍袋都不夠,他就募了十萬元給我,要我將這筆錢交給慈濟去運用處理,這給了我信心。」
就這樣,李金魚開始跟著組內的志工捧著愛心箱到街頭、市場募款,更有了進災區幫忙的因緣。「九二一當時,我忙著進災區,鄰居有一個歐巴桑跟我們很好,她跟我先生說,就把您岳母帶來家裡,這樣金魚就不會出門了。」為了把李金魚留在家裡,她的先生張明吉真的照辦,卻在前一晚要去接岳母的路上發生了嚴重的車禍,肺部破裂住進醫院。
李金魚得知緣由,篤定地跟先生說:「你也知道我在找一條人生的路,九二一我體悟很多,你不要當做世間沒你不行,沒我不行,我要走慈濟這條路,你不要阻擋我。」
才剛進來慈濟,李金魚自覺懵懵懂懂很多事都不懂,要到災區去自己真的學得來嗎?但因緣不可失,她還是跟著大家到災區一起蓋組合屋,不管是鋪設連鎖磚、煮飯、油漆,大家做什麼就跟著做,用心在當下,做得很歡喜。
一念懺悔 回收人生
那時候,社區已經有人在李金魚的推動下,開始做回收,但因為她挺進災區,無法去定點載回收物,大家紛紛打電話到家中,「你太太叫我們撿回收也沒來載,她若不來載,我們就放火燒一燒。」接到口氣如此不好的電話,先生張明吉只好親自出馬,將回收物載回自家屋前的空地暫放,即使心中充滿不悅,但是,只要李金魚無法去載,他就會主動幫忙。
有一次,李金魚從南投災區回到家,剛好看見先生準備卸下回收物,她拜託先生說:「拜託妳啦,不要卸下來,你幫忙我載去慈濟環保站,如果卸下來我就要再撿一次,我們一起載去好不好?」
夫妻倆第一次一同去慈濟環保站,剛好遇見黃爸爸(德皎師父的俗家父親),正在分割洋芋片空罐中的鋁箔和紙,張明吉看了很不以為然:「看是要當鋁箔還是紙來回收,不要在那裡浪費時間了。」
「沒有喔,這一塊鋁箔多2角。」黃爸爸趕緊說明。張明吉聽到「多兩角」時,他升起懺悔心,跟李金魚說:「慈濟人一角兩角這樣存,我吸一口毒品要兩千,我要戒毒,我要戒毒……」
後來,張明吉都自己將回收物載到環保站。有回電話響起,李金魚趕緊將電話拿去給先生,沒想到先生竟然說:「我就是故意不帶來,那是人家要叫我買毒品的,妳又把它帶來。」李金魚打從心裡笑了,她感恩慈濟;也因為九二一的因緣,夫妻倆雙雙受證慈濟志工。
2011年,李金魚生了一場大病,「真的很痛苦,只能躺在床上,找不到能醫治的醫生,鄰居來探望,總是規勸不要再去做慈濟了。」她轉個念,想到上人說的「要做起來囤,要做起來囤!」跟自己說,「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期,我還是要去做慈濟,我絕對不會停。」
「沒想到這樣的願力竟然讓病好起來,雖然現在固定每半個月需注射一次類風濕標靶藥,但能繼續做慈濟去付出是最大的歡喜。」她勇敢地說:「或許是我過去世所造的業力吧!還是要還的;上人說,我們欠人的一定要還,過去世我不知道是如何糟蹋別人,否則我不可能會這樣,但我告訴自己一定會過關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淑玫 溫寶琴 臺南新化報導 2019/06/03)
慈濟列車 問心尋根
而那一年,也是她人生的轉捩點。年輕時,李金魚在一家紡織公司上班,因為婆婆生病辭職專心照顧婆婆,一直到七年後婆婆往生。這七年間也讓她身心俱疲,一方面婆婆病情令人擔心,另一方面,還要四處找尋吸毒的先生。
她的先生從事營建發包工程,常常需要熬夜帶著師傅做工程,為了提神竟染上了吸食安非他命的惡習,吸毒後,不是找不到人,就是回家惡言相向,家裡頭不斷上演言語暴力,讓李金魚痛苦難耐,「我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兩人的婚姻像是隨時會引爆的炸彈,李金魚的人生完全失去了方向。
1999年1月婆婆往生,4月她抱著到花蓮旅遊的心情上了慈濟志工邀約「花蓮尋根之旅」的遊覽車,上了車才發現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當時,有好多部遊覽車一起前往,在車上志工依序分享慈濟事,「這是在做啥?講這麼多,旅遊不是應該要快樂唱歌的嗎?怎麼是這樣……」李金魚根本聽不下任何分享,心裡嘀咕個不停,並盤算著如果到了休息站遇見認識的人,她就要跟志工周淑惠說再見,不要一起去了,只可惜一路都沒有這樣的因緣,只好認命地來到花蓮靜思堂。
當李金魚看見證嚴上人從左邊走出來為大眾開示時,眼淚竟莫名流個不停。「為什麼看見你們師父,我會不停地哭?」她轉身詢問周淑惠;周淑惠告訴她:「是我們師父,不是妳們師父,這就好像一盞燈泡被灰塵蓋住,師父把我們的心擦拭開來,進而『悲心相吸,悲心相契。』」
見到了上人,李金魚感覺迷茫的心好像有人懂,渴望也能穿上慈濟藍天白雲這套制服。周淑惠跟她說,「妳想要做慈濟,就去勸募會員,去觀眾生的五相和富與貧。」李金魚完全聽不懂也不解,直到親身去勸募時,看到人家甘願付出及不甘願付出的種種相,才體會到原來這就是觀眾生五相,
世紀災難 悲心湧現
又過了四個月,中臺灣因為九二一大地震受創嚴重,李金魚一個晚上就募了五十戶會員,「其實我的先生一開始相當反對我出去勸募,但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災區連屍袋都不夠,他就募了十萬元給我,要我將這筆錢交給慈濟去運用處理,這給了我信心。」
就這樣,李金魚開始跟著組內的志工捧著愛心箱到街頭、市場募款,更有了進災區幫忙的因緣。「九二一當時,我忙著進災區,鄰居有一個歐巴桑跟我們很好,她跟我先生說,就把您岳母帶來家裡,這樣金魚就不會出門了。」為了把李金魚留在家裡,她的先生張明吉真的照辦,卻在前一晚要去接岳母的路上發生了嚴重的車禍,肺部破裂住進醫院。
李金魚得知緣由,篤定地跟先生說:「你也知道我在找一條人生的路,九二一我體悟很多,你不要當做世間沒你不行,沒我不行,我要走慈濟這條路,你不要阻擋我。」
才剛進來慈濟,李金魚自覺懵懵懂懂很多事都不懂,要到災區去自己真的學得來嗎?但因緣不可失,她還是跟著大家到災區一起蓋組合屋,不管是鋪設連鎖磚、煮飯、油漆,大家做什麼就跟著做,用心在當下,做得很歡喜。
一念懺悔 回收人生
那時候,社區已經有人在李金魚的推動下,開始做回收,但因為她挺進災區,無法去定點載回收物,大家紛紛打電話到家中,「你太太叫我們撿回收也沒來載,她若不來載,我們就放火燒一燒。」接到口氣如此不好的電話,先生張明吉只好親自出馬,將回收物載回自家屋前的空地暫放,即使心中充滿不悅,但是,只要李金魚無法去載,他就會主動幫忙。
有一次,李金魚從南投災區回到家,剛好看見先生準備卸下回收物,她拜託先生說:「拜託妳啦,不要卸下來,你幫忙我載去慈濟環保站,如果卸下來我就要再撿一次,我們一起載去好不好?」
夫妻倆第一次一同去慈濟環保站,剛好遇見黃爸爸(德皎師父的俗家父親),正在分割洋芋片空罐中的鋁箔和紙,張明吉看了很不以為然:「看是要當鋁箔還是紙來回收,不要在那裡浪費時間了。」
「沒有喔,這一塊鋁箔多2角。」黃爸爸趕緊說明。張明吉聽到「多兩角」時,他升起懺悔心,跟李金魚說:「慈濟人一角兩角這樣存,我吸一口毒品要兩千,我要戒毒,我要戒毒……」
後來,張明吉都自己將回收物載到環保站。有回電話響起,李金魚趕緊將電話拿去給先生,沒想到先生竟然說:「我就是故意不帶來,那是人家要叫我買毒品的,妳又把它帶來。」李金魚打從心裡笑了,她感恩慈濟;也因為九二一的因緣,夫妻倆雙雙受證慈濟志工。
2011年,李金魚生了一場大病,「真的很痛苦,只能躺在床上,找不到能醫治的醫生,鄰居來探望,總是規勸不要再去做慈濟了。」她轉個念,想到上人說的「要做起來囤,要做起來囤!」跟自己說,「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期,我還是要去做慈濟,我絕對不會停。」
「沒想到這樣的願力竟然讓病好起來,雖然現在固定每半個月需注射一次類風濕標靶藥,但能繼續做慈濟去付出是最大的歡喜。」她勇敢地說:「或許是我過去世所造的業力吧!還是要還的;上人說,我們欠人的一定要還,過去世我不知道是如何糟蹋別人,否則我不可能會這樣,但我告訴自己一定會過關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淑玫 溫寶琴 臺南新化報導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