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三分鐘就有一個罹患血癌,在臺灣,每個月平均有三百位病患等待骨髓移植救命,但是只有十分之一的病患獲救,還有十分之九的人在等待捐贈。」茫茫人海中,生死臨界前,受贈者、捐贈者、醫護和志工們是如何譜出生命的故事?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六年來,特地集結二十一則「髓」緣感人的生命故事,編輯成書《愛,髓時都在》,由心靈工坊出版,10月5日在誠品松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因為重生 傳承愛
在主持人林嘉俐的介紹下,李啟誠醫師首先上臺分享他在書中寫的兩篇文章〈「醫」生相隨〉和〈雙城記〉。李啟誠醫師從2001年到花蓮慈濟醫院起,參與骨髓移植,至今為約三百位病友進行移植,現職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幹細胞暨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由於血液疾病的病患幾乎都是走在生死邊緣,醫療團隊面對的是與死神拔河,醫病間的互動與情感非比尋常,所以李啟誠說每一篇故事,都是病友生死交織的生命故事。
〈雙城記〉故事裡的主角古小妮上臺分享,她是來自香港定居臺灣的受贈者,她因病認識李啟誠醫師,歷經艱辛的療程後重生,和李醫師像家人一般。病癒後小妮以自身經歷,協助關懷李啟誠的病患,因此認識一群病友。她稱呼病友們是她在臺灣找到失散的親人,是一群大愛寶寶,她覺得自己很幸福地活著,更無時無刻致力於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理念。
〈複製幸福〉的李亞倪上臺時,螢幕上打出她左右手抱著她的兩個寶寶,燦爛的笑容與大家分享她重生後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她表示非常感謝證嚴上人,她相信正能量很重要,在治療過程中,最艱辛的時刻她會告訴自己這次是最辛苦了,相信走過就會柳暗花明。
與會的受贈者蔡世豪分享他病癒後積極鼓勵大眾驗血建檔,但是礙於口才不好,經常受挫,所以參加辯論社訓練自己的口才,結果今年(2019年)給自己的目標——勸建檔四十位已經達標。現場多位受贈重生者都是李啟誠醫師的病患,也是李醫師的鐵粉,只要哪裡需要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他們義不容辭。
搶救生命 不放棄
〈感恩當年沒放棄〉的捐贈者趙芳翊,七年前配對成功時還在唸大學,當時媽媽極力反對,但她意志堅定。她最後和媽媽溝通說,現在沒有做這事情,看來也許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一年後看、五年後想到、十年後再想到,甚至是我們人生將走到盡頭的時候想到,它一定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當時怎麼沒有去做這件事情!」最後她說服了媽媽,順利地捐贈周邊血幹細胞給一位僅八個月大的小男孩。
趙芳翊告訴大家,捐贈成功的背後,不僅是捐贈者和受贈者兩人的事,是背後聚集很多人很大的力量。當年志工去她家裏多達二十一趟,不放棄說服她媽媽,當年參與關懷的志工蔡素宜和張雪梨,也從臺中沙鹿前來,分享當時只想到不能放棄。
這本書的重要推手之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上臺分享他寫的推薦序〈奇蹟在配對之後〉。他表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同仁面對每個病患對生命、健康深切的期待,二十五年來讓上千家庭重拾歡笑,並將愛與關懷傳播出去。楊國梁告訴大家「愛,髓時都在」,這本書有血有淚有歡樂,很感動,回去後趕緊一「讀」為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修宜 臺北市誠品松菸店報導 2019/10/05)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六年來,特地集結二十一則「髓」緣感人的生命故事,編輯成書《愛,髓時都在》,由心靈工坊出版,10月5日在誠品松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因為重生 傳承愛
在主持人林嘉俐的介紹下,李啟誠醫師首先上臺分享他在書中寫的兩篇文章〈「醫」生相隨〉和〈雙城記〉。李啟誠醫師從2001年到花蓮慈濟醫院起,參與骨髓移植,至今為約三百位病友進行移植,現職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幹細胞暨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由於血液疾病的病患幾乎都是走在生死邊緣,醫療團隊面對的是與死神拔河,醫病間的互動與情感非比尋常,所以李啟誠說每一篇故事,都是病友生死交織的生命故事。
〈雙城記〉故事裡的主角古小妮上臺分享,她是來自香港定居臺灣的受贈者,她因病認識李啟誠醫師,歷經艱辛的療程後重生,和李醫師像家人一般。病癒後小妮以自身經歷,協助關懷李啟誠的病患,因此認識一群病友。她稱呼病友們是她在臺灣找到失散的親人,是一群大愛寶寶,她覺得自己很幸福地活著,更無時無刻致力於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理念。
〈複製幸福〉的李亞倪上臺時,螢幕上打出她左右手抱著她的兩個寶寶,燦爛的笑容與大家分享她重生後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她表示非常感謝證嚴上人,她相信正能量很重要,在治療過程中,最艱辛的時刻她會告訴自己這次是最辛苦了,相信走過就會柳暗花明。
與會的受贈者蔡世豪分享他病癒後積極鼓勵大眾驗血建檔,但是礙於口才不好,經常受挫,所以參加辯論社訓練自己的口才,結果今年(2019年)給自己的目標——勸建檔四十位已經達標。現場多位受贈重生者都是李啟誠醫師的病患,也是李醫師的鐵粉,只要哪裡需要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他們義不容辭。
搶救生命 不放棄
〈感恩當年沒放棄〉的捐贈者趙芳翊,七年前配對成功時還在唸大學,當時媽媽極力反對,但她意志堅定。她最後和媽媽溝通說,現在沒有做這事情,看來也許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一年後看、五年後想到、十年後再想到,甚至是我們人生將走到盡頭的時候想到,它一定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當時怎麼沒有去做這件事情!」最後她說服了媽媽,順利地捐贈周邊血幹細胞給一位僅八個月大的小男孩。
趙芳翊告訴大家,捐贈成功的背後,不僅是捐贈者和受贈者兩人的事,是背後聚集很多人很大的力量。當年志工去她家裏多達二十一趟,不放棄說服她媽媽,當年參與關懷的志工蔡素宜和張雪梨,也從臺中沙鹿前來,分享當時只想到不能放棄。
這本書的重要推手之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上臺分享他寫的推薦序〈奇蹟在配對之後〉。他表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同仁面對每個病患對生命、健康深切的期待,二十五年來讓上千家庭重拾歡笑,並將愛與關懷傳播出去。楊國梁告訴大家「愛,髓時都在」,這本書有血有淚有歡樂,很感動,回去後趕緊一「讀」為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修宜 臺北市誠品松菸店報導 201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