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量多又遇到下雨天,小推車常常就在大馬路上翻車,從中午到天黑回收物還無法處理完,我們常常是欲哭無淚。」回首科技大樓環保來時路,初期的艱辛,讓環保志工廖婉汝更珍惜與南港軟體園區的環保緣分。
三人組合 工程動工開始做
1996年南港軟體園區第一期動工,志工陳詹燕、陳建智同修及林信吉等人就開始進入園區收資源回收物,後續一期二期三期等十棟大樓陸續完工,有四、五家公司行號回收物讓陳詹燕等人進入回收,近年回收的公司已達二十多家,隨著陳建智往生,年歲已高的陳詹燕也中風,轉由環保志工廖婉汝等人負責。
當初陳詹燕等人是用著小推車,兩、三個人一起進入園區,再一車又一車,一趟又一趟從各棟大樓將回收物推至環保點。廖婉汝等人剛接手也複製相同的方法,但隨著回收公司漸增多,人力不足曾讓廖婉汝萌生退意,所幸有組隊的助力,陸續號召更多有心人,才得以不受中斷。
南港軟體園區門禁森嚴,人員進出都須換發證件,經大家商議後,與各公司行號約定時間由組隊二十多位志工輪值認養,分開至各自負責的各棟公司樓層,將回收物推至約定的停車場位置,由環保車分棟分點載運,從點到面做整體有系統運作。
手護大地 老兵願力彌堅
廖婉汝不是自己做而已喔!還帶著大家口中的「小蘋果」一起投入,12月即將三足歲的徐湘蘋是廖婉汝的外孫女,小蘋果七個月時她就揹著天天做環保,所以從園區保全、清潔工、公司員工大家都認識小蘋果,小小身影拿著寶特瓶一個個往大袋子放,撿起紙類往推車大箱子仍,蹬著腳丫子動作快速又準確。
每當廖婉汝問小蘋果喜歡做環保嗎? 小蘋果就會抬頭望著阿嬤說:「我喜歡做環保啊!因為我是大力士!」
回收行列中的林信吉,已八十多歲了,是進入園區開始收回收物的元老,逾二十多年始終堅守岡位風雨無阻。雖然背已駝了,耳朵也背了,但愛地球的決心讓人感動,忍不住為他豎起大拇指。
還有資源物載運志工任得意也九十歲了,仍不缺席的加入司機行列,用他那高亢抖擻的音量,現場指揮作業,讓人心生歡喜。感覺到任得意是把五十歲存入壽量銀行,用壯年的體力護衛大地。
艦長退役 勇擔社會責任
拉著小推車,步伐快速往前邁進的李溪田,看不出也已經八十二歲,人人喊他「艦長!艦長!」原來李溪田是1989年從海軍艦長退役,2002年受證慈誠就開始投入環保勤務。
現在他每天早上到環保教育站做環保,下午則守在三重路環保點分類,接著跟大家進入園區做回收,活力十足的他說:「我們做環保所付出的人力、時間,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但這是一份很重要的社會責任。」
志工何林玉英也說:「我們這群人到7-11打工用時薪計算的金錢,都比販賣的資源物還要多,可是為了救地球,我們一定要這樣做的,而且還要找更多人來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惠玲 臺北報導 2019/11/08)
三人組合 工程動工開始做
1996年南港軟體園區第一期動工,志工陳詹燕、陳建智同修及林信吉等人就開始進入園區收資源回收物,後續一期二期三期等十棟大樓陸續完工,有四、五家公司行號回收物讓陳詹燕等人進入回收,近年回收的公司已達二十多家,隨著陳建智往生,年歲已高的陳詹燕也中風,轉由環保志工廖婉汝等人負責。
當初陳詹燕等人是用著小推車,兩、三個人一起進入園區,再一車又一車,一趟又一趟從各棟大樓將回收物推至環保點。廖婉汝等人剛接手也複製相同的方法,但隨著回收公司漸增多,人力不足曾讓廖婉汝萌生退意,所幸有組隊的助力,陸續號召更多有心人,才得以不受中斷。
南港軟體園區門禁森嚴,人員進出都須換發證件,經大家商議後,與各公司行號約定時間由組隊二十多位志工輪值認養,分開至各自負責的各棟公司樓層,將回收物推至約定的停車場位置,由環保車分棟分點載運,從點到面做整體有系統運作。
手護大地 老兵願力彌堅
廖婉汝不是自己做而已喔!還帶著大家口中的「小蘋果」一起投入,12月即將三足歲的徐湘蘋是廖婉汝的外孫女,小蘋果七個月時她就揹著天天做環保,所以從園區保全、清潔工、公司員工大家都認識小蘋果,小小身影拿著寶特瓶一個個往大袋子放,撿起紙類往推車大箱子仍,蹬著腳丫子動作快速又準確。
每當廖婉汝問小蘋果喜歡做環保嗎? 小蘋果就會抬頭望著阿嬤說:「我喜歡做環保啊!因為我是大力士!」
回收行列中的林信吉,已八十多歲了,是進入園區開始收回收物的元老,逾二十多年始終堅守岡位風雨無阻。雖然背已駝了,耳朵也背了,但愛地球的決心讓人感動,忍不住為他豎起大拇指。
還有資源物載運志工任得意也九十歲了,仍不缺席的加入司機行列,用他那高亢抖擻的音量,現場指揮作業,讓人心生歡喜。感覺到任得意是把五十歲存入壽量銀行,用壯年的體力護衛大地。
艦長退役 勇擔社會責任
拉著小推車,步伐快速往前邁進的李溪田,看不出也已經八十二歲,人人喊他「艦長!艦長!」原來李溪田是1989年從海軍艦長退役,2002年受證慈誠就開始投入環保勤務。
現在他每天早上到環保教育站做環保,下午則守在三重路環保點分類,接著跟大家進入園區做回收,活力十足的他說:「我們做環保所付出的人力、時間,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但這是一份很重要的社會責任。」
志工何林玉英也說:「我們這群人到7-11打工用時薪計算的金錢,都比販賣的資源物還要多,可是為了救地球,我們一定要這樣做的,而且還要找更多人來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惠玲 臺北報導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