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了苦,苦盡甘來。」就是這句靜思語,將曾被債務壓得一度想輕生的劉陳美貴,徹底轉念,領悟到生活雖然清苦,重要是「心」不能貧。
兩度經商失敗 龐大債務纏身
劉陳美貴結婚兩年後,帶著兒子跟隨丈夫離開嘉義到臺北奮鬥,先與家人在三重市租房定居下來;緊接著,次子出生,她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丈夫則隻身前往南方澳與友人共同經營一家罐頭工廠。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閉。
結束了南方澳的生意,丈夫回到臺北市大同區的一家塑膠花工廠上班,為貼補家計,她也到這家工廠打零工;小女兒出生後,她則揹著女兒到街頭賣花。
看到塑膠花的生意有潛力,丈夫向人借來一些錢做資金,頂下一家塑膠花工廠,她每天都會到工廠幫忙。但是,一次不慎的意外,讓她左手失去三分之一的食指。看著自己不再完整的手,她很害怕,卻也沒有怨尤。
眼見就要熬出頭,丈夫的生意有了起色,卻被一位大客戶惡性倒閉,使得他們因週轉不靈而負債數百萬。
再次經商失敗,為了償還債務,美貴白天上班,晚上還幫人家洗衣服,依然入不敷出,夫妻倆合賺的錢不夠繳利息和生活開支,只好頂下了一家麵店和檳榔攤做起了小生意。
不只如此,她還兼做凌晨掃街的工作,每天必須半夜三點多就出門,一直掃到早晨七點多,才回來做麵攤開店前的準備工作。
善念不斷接善緣 心轉念轉苦也甘
因為很早就加入慈濟會員,開麵攤的那段時間,她固定每天收聽慈濟世界的廣播,也開始對佛法有進一步的了解。這個家的生活,雖然一直都很不順遂,但是,在最困頓的時候,她仍沒有中斷捐款。
從廣播中,得知證嚴上人為救眾生每天奔波不息。她進一步決定把每天麵攤的第一筆所得,丟入竹筒中,也開始利用時間做環保,還開始幫忙勸募,邀人行善。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到店裡買檳榔,她勸他不要再吃檳榔,年輕人卻反問她:「那妳為什麼賣?」這句話打醒了她,她毅然決然地把檳榔攤收起來。鄰人笑她傻,「頭殼壞掉,乎人說一句,就忘記顧全家人的肚子。」
有一次,慈濟志工帶她去見上人。一見上人,她就不停地哭,彷彿要把自己經歷的苦,傾全力向母親訴說。上人輕拍她的肩說:「有願就有力啊!」
上人對她的一席話,讓她重新產生了力量。她學習去「善解」自己所有的苦,不再埋怨,「吃苦了苦,苦盡甘來。」告訴自己「甘願做、歡喜受」。
昔日洗碗為還債 今日洗碗為助人
受證前兩年,因為身體因素,加上家中債務的償還已近尾聲,她聽兒女的話,把麵攤收了起來。成為委員後,她覺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她在心裡悄悄地許了一個願,想圓滿一個榮董。
這個夢想劉陳美貴不敢奢求一定會實現,卻又那麼深切地期盼著。為了圓夢,她起會、標會,還到麵攤洗碗賺錢。那家麵攤的生意非常好,劉陳美貴每天早上六點就要開始上工,一直洗到下午兩、三點鐘,收攤後才能休息。
就這樣她洗了六年的碗盤。雖然是和往昔一樣,過著與油湯為伍的日子,但心境卻完全不同。因為她早已揮別過去的沉疴,想著多洗一天離圓夢的日子就越近,內心充滿喜悅。
看到她每天蹲在馬路邊洗碗的身影,明白她願力的人,無不動容。還有人也被她感動而發願捐榮董,護持慈濟。
只要有活動,劉陳美貴一定煮芋圓甜湯跟大家結緣;尤其是募心募愛的活動,她也一定做好上百斤的芋圓募善款,而且全部都是她自己手工完成,因此很多人都暱稱她是「芋圓師姊」。
個性謙和,又有著疼惜別人的特質,讓她時時春風拂面,處處與人好緣。回顧自己的一生,她內心充滿感恩!雖然吃盡了苦頭,冥冥中,卻一直有人對她伸出溫暖的雙手,陪她走過艱難。尤其是在她最困頓的時候,有因緣進入慈濟,讓她重新看待苦,重新詮釋人生。
「時間不夠,我要趕快做,不然來不及了!」有勤務時,八十二歲的劉陳美貴從不推辭,更不喊累,一樣是像陀螺般轉個不停,「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秀妙 臺北報導 2019/11/04)
兩度經商失敗 龐大債務纏身
劉陳美貴結婚兩年後,帶著兒子跟隨丈夫離開嘉義到臺北奮鬥,先與家人在三重市租房定居下來;緊接著,次子出生,她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丈夫則隻身前往南方澳與友人共同經營一家罐頭工廠。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閉。
結束了南方澳的生意,丈夫回到臺北市大同區的一家塑膠花工廠上班,為貼補家計,她也到這家工廠打零工;小女兒出生後,她則揹著女兒到街頭賣花。
看到塑膠花的生意有潛力,丈夫向人借來一些錢做資金,頂下一家塑膠花工廠,她每天都會到工廠幫忙。但是,一次不慎的意外,讓她左手失去三分之一的食指。看著自己不再完整的手,她很害怕,卻也沒有怨尤。
眼見就要熬出頭,丈夫的生意有了起色,卻被一位大客戶惡性倒閉,使得他們因週轉不靈而負債數百萬。
再次經商失敗,為了償還債務,美貴白天上班,晚上還幫人家洗衣服,依然入不敷出,夫妻倆合賺的錢不夠繳利息和生活開支,只好頂下了一家麵店和檳榔攤做起了小生意。
不只如此,她還兼做凌晨掃街的工作,每天必須半夜三點多就出門,一直掃到早晨七點多,才回來做麵攤開店前的準備工作。
善念不斷接善緣 心轉念轉苦也甘
因為很早就加入慈濟會員,開麵攤的那段時間,她固定每天收聽慈濟世界的廣播,也開始對佛法有進一步的了解。這個家的生活,雖然一直都很不順遂,但是,在最困頓的時候,她仍沒有中斷捐款。
從廣播中,得知證嚴上人為救眾生每天奔波不息。她進一步決定把每天麵攤的第一筆所得,丟入竹筒中,也開始利用時間做環保,還開始幫忙勸募,邀人行善。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到店裡買檳榔,她勸他不要再吃檳榔,年輕人卻反問她:「那妳為什麼賣?」這句話打醒了她,她毅然決然地把檳榔攤收起來。鄰人笑她傻,「頭殼壞掉,乎人說一句,就忘記顧全家人的肚子。」
有一次,慈濟志工帶她去見上人。一見上人,她就不停地哭,彷彿要把自己經歷的苦,傾全力向母親訴說。上人輕拍她的肩說:「有願就有力啊!」
上人對她的一席話,讓她重新產生了力量。她學習去「善解」自己所有的苦,不再埋怨,「吃苦了苦,苦盡甘來。」告訴自己「甘願做、歡喜受」。
昔日洗碗為還債 今日洗碗為助人
受證前兩年,因為身體因素,加上家中債務的償還已近尾聲,她聽兒女的話,把麵攤收了起來。成為委員後,她覺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她在心裡悄悄地許了一個願,想圓滿一個榮董。
這個夢想劉陳美貴不敢奢求一定會實現,卻又那麼深切地期盼著。為了圓夢,她起會、標會,還到麵攤洗碗賺錢。那家麵攤的生意非常好,劉陳美貴每天早上六點就要開始上工,一直洗到下午兩、三點鐘,收攤後才能休息。
就這樣她洗了六年的碗盤。雖然是和往昔一樣,過著與油湯為伍的日子,但心境卻完全不同。因為她早已揮別過去的沉疴,想著多洗一天離圓夢的日子就越近,內心充滿喜悅。
看到她每天蹲在馬路邊洗碗的身影,明白她願力的人,無不動容。還有人也被她感動而發願捐榮董,護持慈濟。
只要有活動,劉陳美貴一定煮芋圓甜湯跟大家結緣;尤其是募心募愛的活動,她也一定做好上百斤的芋圓募善款,而且全部都是她自己手工完成,因此很多人都暱稱她是「芋圓師姊」。
個性謙和,又有著疼惜別人的特質,讓她時時春風拂面,處處與人好緣。回顧自己的一生,她內心充滿感恩!雖然吃盡了苦頭,冥冥中,卻一直有人對她伸出溫暖的雙手,陪她走過艱難。尤其是在她最困頓的時候,有因緣進入慈濟,讓她重新看待苦,重新詮釋人生。
「時間不夠,我要趕快做,不然來不及了!」有勤務時,八十二歲的劉陳美貴從不推辭,更不喊累,一樣是像陀螺般轉個不停,「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秀妙 臺北報導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