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生命取粹 成大數據

$
0
0
【20191118證嚴上人新店溫馨座談開示】
「『莫忘那一年』更要『莫忘那一人』。大家,尤其每一個人要『莫忘那一念』。佛陀有說,佛陀說法來到人間就是一大事因緣,說菩薩、教菩薩法,菩薩要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還要大喜大捨。」

證嚴上人11月18日在新店靜思堂,與2009年投入莫拉克風災賑災的北區慈誠委員溫馨座談時,提及生命的價值何在。

「生命的價值就是在大喜大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家都知道,但是知、識,知道了、了解,少了身體力行。慈濟人知、識、行,做到了所以慈悲喜,做到很開心。」

點滴回憶積成冊 人文典範記歷史

對於佛法能知能行,能適時幫助他人,志工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法喜,然而這份歡喜如何化剎那為永恆?

「生命的價值就是因為你我付出,這時候回憶起來,相片歷歷在前,你聽到的就是發覺那個彩虹,那一瞬間要提出來,每一個人去發覺、去找出來,那都是歷代的史記,所以我們現在正在鍊慈濟大數據,數字和事情,大數據,也是一項大數字。」

2019年慈濟於內部大力推動「莫忘那一年」運動,期待人人回溯自己的慈濟因緣,或回想起投入慈濟收獲領悟獲法喜的瞬間。上人每每希望各地人文真善美志工要留下這些群體記憶,也感念從過去到現在,圍繞在身邊的記錄者。

「今天有歷史(影像)留著,要感恩真善美(志工)。還有(影視志工)黃錦益,我也很感恩,那個時候還有小陳(隨師攝影師陳友朋,已往生)。小陳,師父現在很不捨,他就是黃錦益帶出來的,他爬上跳低好像一隻孫悟空,瘦瘦的很會跳。」

八八風災激使命 大愛鋪地民安居

回溯歷史記憶,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中,慈濟基金會為讓災民早日回歸生活正軌,由政府負責協調、提供土地,基金會於臺南、高雄、屏東六個地點共興建了一千二百九十八間永久屋,無償提供給因風災而家園無法重建的鄉親居住。其中,高雄杉林大愛園區面積最大、住屋最多,也是首先動工,而慈濟基金會聚合人力物力,以八十八天完成第一期七百五十二戶永久屋,讓鄉親得以安心過年。

「那個年,我要拼他們入厝過農曆年,那是很不簡單,八十八天建好那個園區,鋪好那些地磚,把它(大愛屋)造很高,那種當時一片十幾甲,我們去到那裡馬上八十幾天,我們把它製造起來。那是歷史,你們要記得喔!八八水災八十八天完成。」

除了永久屋,慈濟在杉林園區中尊重住民信仰,興建兩間教堂、六間教室、一座活動中心,另外為了園區學童的教育,後續在「減災希望工程」中援建杉林國中新建校舍。而不僅是硬體給予援助,更有慈濟志工長期陪伴,開設技職班、課輔班;而上人也時時關心居民的生活。

「後來高雄也有幾次的地震,也有幾次的水災,就是在我們幫他們建好之後。每次我都很煩惱地磚有翹起來嗎?地震的時候房子有裂嗎?過了之後,他們都說安然無恙,地磚也沒有移動過,鋪地很好……」

曾經全心奉獻的種種歷程,雖說慈濟志工前腳走、後腳放,是上人希望大家不執著於回報,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再回憶,一一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些過程,師父都很清楚,但是希望大家回憶,一一自己說出來,心路歷程,生命有經過,才是寶。生命沒經過這些事情,空空的;現在沒有參加的人,在聽過去,應該會後悔,因為生命中沒有經歷過,空空,聽到你們在分享,就會感覺那一段有付出的生命,很有價值。」

洗去穢惡造福營 雖未謀面最貼心

親手做過、親自走過,生命不會空過。然而人有生、老、病、死,當年齡漸長而體力衰退之際,上人仍希望大家自我提振,不要輕易放棄生命的使用權。

「師父這回開始,要大家把我們的腦細胞核這一塊打開,一直去回憶我們的生命,雖然我們都比較多歲了,但是年紀大不要放棄,年紀大才要做夠,我們要做夠本。」

上人提起這幾日行腳,有機會時都會盡量前往各地的環保站,探望那些甚少見面,卻親如朝夕相處的環保志工們。

「我好像哪一天也有出去,一個環保站,(志工)一看到師父就開始哭了,在路上。他就說:『師父,我十幾年了,只聽師父說話和看師父的影像,還沒有看過師父。』一進去在路頭,開始就牽著師父,『說:我真感動喔!』就一直哭。人生就是這樣,覺有情。」

慈濟環保志工許多都是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長者,但只是領受上人一句法語,就認定環保是他們一生的志願。

「他們真正知道說這個地球,大地是大家的,是要延續顧子孫、保護大地,他們雖然多歲了,卻也是你們慢慢帶、慢慢顧。我去福營(環保站),早年是一個釣蝦場,現在真正變成了福營,真大,菩薩很多,大家都很歡喜、很感恩。『感恩啊!師父,有慈濟、有環保,讓我們老人有用!」』是呀,老人有用。」

人生點滴不空過 捨名取實明菩提

人人都有生命的使用權,上人期待志工們把時間用在利益眾生的用途。

「我剛剛去三重(靜思堂),要進去的時候,聽到一群說『吃飽了沒事做』,他們閒到在那裡『人文飄香』。所以我剛好就接下去說,『怎麼會沒事情做,我每天這麼忙?希望你們伸出你們的兩隻手,環保。』所以不是閒閒沒事情做,太過閒,時日空過,生命空過。所以只是在那邊飄香、飄香……」

聽到上人轉述志工間的趣言,北區志工連忙補充說明,人文飄香活動也接引了不少人認識慈濟,進而發心立願而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因此,上人回覆志工:「好啦!你們真的要度,不是受證一個名稱就又回去『飄香』。」

師徒之間的契合與貼心,在輕鬆的對答與叮嚀之後,上人隨即提醒法親之間的關懷,不僅在執行勤務時的安全,也要讓彼此明瞭這條菩薩道的方向。

「要感恩有這條路,鋪路的也是從繡花鞋開始,所以一點一滴到現在。我去三重、蘆洲,看到竹子(竹筒歲月)很美,喀喀叩叩的聲音,都是點滴(零錢滾落的聲響),這都是啟發人的愛心——不是為了錢,有愛心,自然他就會知道點滴就是在救人。所以度人就是要貼心,把他度進來,讓他們知道進來是在做什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