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神廟成殘墟 發放守護鄉親

$
0
0
Bungamati建於十六世紀,是加德滿都市郊風景優美的鄉村,擁有許多神廟及珍貴的文化資產,又以手工藝精美而聞名於世;但這一切美好,在4月25日地震後完全變了樣。

慈濟賑災團一行二十六人於6月10日,帶著即將進行毛毯發放的物資發放券前往Bungamati,依據尼泊爾政府提供名冊,向居民進行資料核對及一千八百份物資券的發放工作。

六百年風華不再 物資券應所需

強震讓Bungamati這座古城嚴重受創,災前此地居民多從事旅遊相關工作,災後古蹟嚴重毀損而重創災民的生計。慈濟賑災醫療團審慎評估後,決定於6月13日在此進行毛毯發放。

Bungamati是加德滿都保護神紅麥群卓拿(Rato Machhendranath)的誕生地,此神祇是屬藏傳佛教,是雨水及富饒之神,而今天的九處發放地點,其中的一處就是紅麥群卓拿神廟區(Rato Machhendranath Temple)。

志工來到此處,即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懾,矗立在此六百餘年的神廟在強震的襲擊下化為壘壘石堆,沿著神廟廣場而立的民房也盡數全毀,當志工走進村裡,民眾紛紛投以好奇的眼光,有人緊跟在志工身後;有人站的遠遠的比手畫腳談論著。

此時負責今天與鄉親溝通翻譯的Chandan Skakya,馬上用尼泊爾語告訴鄉親慈濟今天的活動,剎那間,佛塔前分站各處的人隨即聚了過來。大家爭先恐後七嘴八舌的問著,負責此定點的志工顧佩珍一邊手比畫,一邊用著簡單英文要求大家排隊,負責翻譯的本地志工也仔細的跟鄉親解說,領取物資券的程序。

「一個一個來!」廣場上唯一幸免於難的佛塔前,尼泊爾鄉親搬來一張長椅充當志工填寫資料的工作檯,物資券的領取,需經過三道關卡,一、核對戶名、人數等相關資料,二、依每戶人數蓋發放份數章,三、再次確認無誤。但沒有類似經驗的村民,只知有人要送物資,人人心急的直往臺前推擠,但是慈濟志工依然秉持海外賑災的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等原則,耐心的跟鄉親解說:「排隊喔!這裡有名冊,住在村子裡的都有。」

村民們雖然聽到了志工的說明,但仍克制不住心裡著急。一位年輕的婦人Baku Ram抱著孩子前來領取物資券,由於需要照顧懷中的孩子,所有領取程序都由陪著她前來小叔幫忙完成。年輕的男孩表示,災後大家的日子都過的非常辛苦,目前還在就讀大學的他,也因為經濟因素而中斷學業。年輕人對於未來日子惶惶不安,小村落裡許多上年紀的長者處境更是艱難。

一夜天地變色  傾聽惶恐不安

Bungamati尼瓦爾村四處都飄揚著佛教五色旗,但住在這裡的村民的信仰融合著藏傳佛教及印度教教義,所以紅麥群卓拿神廟廣場的另一處,還有一尊印度教濕婆化身的拜拉佛。 神廟對村民是精神的寄托,更是生計的來源。

「我從沒想過神廟會倒下來……」今年三十二歲的Sabin Tuladahn,一家三代九人就住在神廟旁的商店街,世代以手工木雕為業,他談起強震發生時,他們一家人驚慌的從家中逃出,本想跑向神廟前的廣場,沒想到轟然一聲巨響,近五十公尺高的白色塔廟就在眾人的眼前崩毀。Sabin Tuladahn滿眼哀傷,接著幽幽的嘆了好長一口氣。

領到物資發放券,Sabin Tuladahn不急著離開,因為他很好奇這群藍衣志工到底是誰?他安坐於正在進行物資券發放的佛塔前,找機會跟志工說話;因為從地震後,尼瓦爾村就像是被遺忘的世界一樣,他說:「神廟倒了,觀光客也不來了,沒有政府援助,大家只能縮在狹窄悶熱的帳篷生活……」

一直以手工木雕營生的他,因這場災難頓失生計,他指著廣場上滿是殘磚破瓦的一偶說:「這是我以前的房子,以前這裡好熱鬧的!」為了不讓他繼續陷在惆悵的情緒中,志工指著物資券上「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這句靜思語鼓勵他,並拉著他雙手說:「今天我們來幫助你,接下來你就要自己幫助自己,努力的站起來!」

Sabin Tuladahn似乎被鼓舞的頻頻點頭。臨離開前,又回過頭懇切的問:「你們還會來嗎?」志工點頭說:「我們還會來!」

擁抱關懷送平安  佛國子民展笑顏

兩個小時過去,紅麥群卓拿神廟廣場上,陽光炙烈的曬著,村民耐著性子排著隊伍,其間還不時看到有人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完了嗎?」「我來了!」那雙沾滿爛泥腳,明確的告訴志工,他是從田裡趕了過來;當知道還得及,只見他長噓一口氣,之後安心的蹲坐在旁邊的石階上。

發放持續進行著,但誰都沒想到領到物資發放券的Surjo Laxmi會哭了起來,顧佩珍師姊輕言軟語的安撫著,才了解到她的先生就在地震中往生。這段日子她走不出喪夫的陰影,想起了自己只剩下兩個孩子跟她相依為命,內心的孤獨與害怕,讓她不禁悲從中來。

顧佩珍師姊給予Surjo Laxmi溫暖與擁抱,讓她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志工主動將掛在背包上的平安吊飾摘下,送給了她,並為她解釋其中的意思,只見Surjo Laxmi像珍惜寶貝一樣的將平安吊飾握上掌心,眼裡盡是道不進的感激。

災後已經四十餘天,但悲傷的情緒似乎還如影隨形的籠罩在災區;但Asha Mays Fuladhar今年八十五歲的阿嬤,卻盛裝來到發放現場,梳著一絲不亂華髮上,刻意的別上兩朵黃紅相間的小花,當她看到志工手上相機,還忙迭地拿下掛在鼻樑上的老花眼鏡,努力的以最美麗的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其實阿嬤的用意是,盡快恢復以前的活力,她說:「不管怎樣日子都要過,那何不過得漂漂亮亮?」

近午時分,慈濟志工已陸續完成Bungamati九處的物資券發放,負責今天翻譯工作的Chandan Skakya有感而說:「慈濟是第一個進來這裡志工團體,我很感激慈濟的幫忙,因為對大家來說這份物資真的太重要了!」雖然一個早上都在豔陽下曝曬,但是他卻是滿心歡喜,他說:「我一點也不累,只要看到村民笑容一切都值得。」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胡青青 尼泊爾報導 2015/06/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