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佛學研修班 文史處闡述慈濟承古應今

$
0
0
強調國際性、跨學科與跨界的「2019年度佛學與東西文化國際寒期研修班」,2019年12月14日至21日在中國大陸雲南昆明寶華寺展開,這場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陳金華教授主辦,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合辦的研修班,邀請到八位著名的宗教與哲學教授,包括人民大學宣方教授、中山大學龔雋教授、雲南大學郭武教授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教授進行專業的分享與深入的探討。

傳承體系 禪宗強調頓悟之法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何日生教授,在此次研修班中以「禪宗的傳承體系:從禪宗看慈濟宗」為題分享。

何日生近兩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大陸北京大學與人民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進行宗教與哲學研究,訪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等世界性宗教組織,歸納出宗教組織的繼承系統概可分為指定繼承、選舉繼承、血緣繼承、轉世繼承、體制繼承與法的繼承。

其中,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的禪宗,由達摩祖師創宗之後一脈相傳,傳到五祖弘忍大師時,選擇了才進入僧團八個月的慧能傳承衣缽,以頓悟的覺性作為他選定傳法對象的依據。六祖慧能大師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之法,淡化經典對於覺悟的重要性,轉為依賴老師的傳授與指導。

慧能大師不再傳衣缽,而是以「法的繼承」為中心,得法者,得悟者,可以各為法主。法的繼承擺脫了形式,使得禪宗的傳承以禪法、以祖師典範為傳承模式,這種「以心印心」的明心見性,成了禪宗重要的發展模式,禪宗也因為而開支散葉。

典範繼承 人人都是法的傳承者

法的繼承或稱為典範繼承,是禪宗的一大特色,只要得心法,人人都能繼承,人人都是繼承人。何日生以其參與慈濟三十年的經驗與觀察,由證嚴上人所創立的慈濟宗,同樣也是選擇「法的繼承」。

在原始佛教中,佛教並不強調物質生活的改造;然而在兩千多年佛教歷史的發展中,「利他」之意含不離「給予佛法」。證嚴上人所強調的「利他」,不是只給予佛法,而是給予眾生「身、境、心」的圓滿具足,以達到《無量義經》與《藥師經》所闡述的理想,欲令一切眾生得安樂,繼而覺佛道,最終同登覺悟的彼岸。

禪宗強調以自悟、自修、自利的方法,達到直觀的頓悟,而慈濟宗則藉由慈悲利他、利他度己,以達到覺悟的境界。慈濟宗融合中國傳統儒、釋、道與西方文明,以佛教慈悲利他及科學理性,濟度世間、度化自心,以達覺悟之境,進而「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

經藏演繹 佛教經典的現代詮釋

除了八位教授的演講外,此次研修班亦規畫了六個場次的論壇,由青年學者分別針對歷史研究、實踐、義理、佛教藝術與文學、文獻研究與跨界等六個主題進行論文報告。慈濟基金會文史處同仁吳瑞祥在「實踐」場次中,以「佛教經典現代詮釋探討──以慈濟經藏演繹為例」為主題,說明傳播科技的改變,同時帶動了佛教經典詮釋方式的轉變。

慈濟經藏演是依據證嚴上人所講述的佛教經典經文意涵,重新編寫成容易念誦的偈頌(文字),再譜上樂曲,成為一種可以傳唱的音樂作品。藉著豐富的音樂表現、手語、類戲劇、傳統戲曲、肢體舞蹈、舞臺設計、燈光、音效以及多媒體的呈現,引領觀眾更加瞭解佛教經典的精神與思想。

慈濟經藏演繹由居士統籌完成,參與演繹者來自社會各階層,演繹前需要齋戒一百零八天,並參加約六個月的讀書會,將佛教經典義理深入內心,再搭配文字音樂及多元媒材的呈現,將佛法「真空妙有」的精神展現出來,同時體悟「心中有佛、行中有法」的精神。

每一位參與者用身、口來引導入經藏,不只是開口動舌唱頌,連一舉手、一投足,都要會合「法」,這就是用身段攝心意及詮釋佛法,同時也將法傳到他人的心裡。證嚴上人認為,經典不應該只是背誦,而是要拿出來運用,讓歷久彌新的義理真正落實在生活中。經藏演繹是將佛教經文,以現代人易於體會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上,讓觀眾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讀完一部經典,理解經文要義。

無形宗教 強調普世的共通價值

慈濟經藏演繹,吳瑞祥認為具有三項特點,其一為道與藝的結合。佛教經典演繹從唐朝變文開始至今超過一千二百年來,運用各種貼近民眾生活的方式學習佛教精神理念;慈濟經藏演繹融合多種媒材,包括音樂與手語結合傳統戲曲、肢體律動、舞蹈、手語、情境劇、類戲劇、舞臺設計、燈光效果、多媒體等,提供多元的感官體會,一改昔日研讀經典文本所可能產生的艱澀與枯燥。

慈濟經藏演繹作為現在佛教經典的詮釋方式,雖然翻新民眾的耳目,但就《慈悲三昧水懺》的演繹流程、懺悔方法、懺悔儀式、懺悔理念等方面,在在都是原始佛教精神的再現。

這樣的演繹方式讓佛教經典的傳播不再侷限在寺院裡,而如德國社會學家托馬斯‧盧克曼所說的,從「有形的宗教」走向「無形的宗教」,修行精進的道場,不再侷限在傳統的寺廟裡,而是落實到人群中,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只要有心學習、勤於實踐,任何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是修行的最佳道場,甚至打破了宗教的界線,強調普世的共通價值。

慈濟宗以佛教為本,融通儒道與西方理性科學來實踐佛陀精神。證嚴上人希望人人都以傳法者自居,走入人群、造福人群,透過慈悲利他、利他度己達到究竟覺悟,圓滿佛教教義。

(文:吳瑞祥 基金會文史處特稿 2019/12/2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86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