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先天性雙膝反曲」的中國大陸福建廈門女孩陳團治,2014年3月來臺,由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陳英和帶領醫療團隊施行矯正手術,歷經七次大手術後,生性樂觀開朗的陳團治積極復健,恢復情況良好,已能如正常人般直立,並自行拄柺杖慢慢行走。
手術很安心 我不會害怕
上人問陳團治,歷經七次的大手術,會不會感覺害怕。
「手術讓我很安心,我不會害怕。」有別於往常的開朗與健談,陳團治說話很簡短,看來很緊張,嘴角仍有掩不住的笑意;坐在陳團治對面的陳英和院長請她動動腳踝給上人看。陳英和院長話才說完,大家就看到一對粉紅色的新鞋,慢慢地轉了一圈,並上下擺動。
「陳院長像爸爸,讓你覺得安全對不對?他很想讓你站起來,所以日夜不休地想著,怎麼樣讓你能恢復到最好、最美。二十六來,腳踝沒踏過地,現在已經是翻轉生命了。」上人對著陳團治說。

陳團治點點頭,一旁的陳玉娟護理長遞來一個信封,讓她親自呈給上人。上人打開這一封親筆寫下的感恩卡,讚歎陳團治娟秀的筆跡,要她自己唸出來。「敬愛的上人,感恩慈濟讓我有機會來臺……」一開始聲音不大,陳團治越唸越有信心,一直唸到了最後,她希望自己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
上人點點頭,更期許她要積極復健,將來當一個運動健將。大家一陣笑聲中,陳團治也害羞地笑著,陳英和名譽院長接著說:「孔子是『三十而立』,你不到三十就已經立了!」
醫療全面照護 痛快而沒有苦
「你痛過嗎?」上人看著陳團治緩緩地問,陳團治點頭承認做完手術時是痛的,但過了一下就好了,隔天就不覺得痛了。「痛快!痛快!痛很快就過,那你會苦嗎?」聽到上人的關心,陳團治這一回很快地回答:「沒有,沒有苦。」
陳英和院長笑言:「團治從頭到尾都是大手術,但她都是笑著的,沒給我臉色看。」上人稱讚:「真是模範病人。」
一旁的徐佳俐復健師也證明,復健過程其實一定會痛,但陳團治面對拉筋長肉的痛楚,眼淚也只有在復健的當下才流,不會把脾氣撒在復健室中。而徐佳俐也向上人報告,為她所設計的復健課程,都是為了訓練她可以獨立上下樓,將來可以正常回歸職場。

上人讚道:「真的是在修行,不簡單,你真的是在修行。」聽過陳玉娟護理長報告護理團隊給予陳團治的照顧,不僅是病房中的醫療層面,連生活細節、衣裝打扮都兼顧到,護理師甚至利用假日,帶陳團治到七星潭看海,「團治說,她的願望是向著大海吶喊。」上人聽了,直說:「你(陳團治)也可以在精舍吶喊啊!」大家一陣笑聲中,上人要護理人員帶著陳團治在精舍走走,讓她也能感受精舍之美。
多次研擬評估 有了重生機會
慈濟技術學院人文室主任謝麗華希望能邀請陳團治在離臺返家(1/21)之前,能對校內護生演講十五分鐘,分享她的奮鬥過程。上人也很鼓勵陳團治前往分享,讓未來的護理師都能像現在這一群白衣大士一樣,對病患付出無私的愛心。「你去跟學生說話,可以讓大愛臺記錄下來,對這一趟行程也有一個圓滿。」
復健科洪裕洲醫師與資深醫院志工顏惠美也分享他們眼中的陳團治。陳團治樂觀與積極的特質,造就一段自助而得人助的因緣。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話說從頭,把慈濟人如何應廈門市副市長潘世建的邀請,同時評估楊曉東與陳團治的醫療援助案。
當時,廈門市殘聯擔心手術的成功機率,更擔心醫療經費,而慈濟人秉持著緣苦眾生的精神,由花蓮慈院派出醫生專程去廈門評估,多次研擬之後確認手術的可行性,才讓陳團治有了重生的機會。
上人欣慰地說:「這麼多人陪你實現『腳踏實地』的願望,也是因為你的開朗,讓大家更放心在你身上進行治療。」也叮嚀陳團治回到廈門要持續復健,把筋骨恢復到正常人的程度。
臨別之時,上人致贈福慧紅包、福富足妙音等多項結緣品給陳團治,並一路陪著她走出了會客室,這一路的相陪,代表著慈濟人長期不棄的陪伴,也是護送陳團治走向光明的希望大道。
(文:基金會文發處 整理報導2015/01/11)